中蒙经贸发展论文 一、中蒙经贸发展现状 (一)双边贸易 1.中蒙贸易总量分析(1)从中方看,中蒙贸易总额呈稳步上升态势1996~2011年均增长25.87%,占全国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0.06%上升至2011年的0.17%进入2012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对蒙贸易有所下降,2013年同比下降9.8%,2014年上半年,中蒙贸易呈缓慢回升态势,贸易额达28.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占全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为0.14%,占比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从贸易结构看,对蒙贸易呈逆差1995~2013年,对蒙进口和出口年均增长分别为22.11%和22.76%,出口增速要快于进口增速,但出口总额要小于进口总额2014年上半年,对蒙出口9.7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0.09%;对蒙进口18.69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0.17%,对蒙贸易逆差8.92亿美元,同比增长40.25%2)从蒙方看,自1999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蒙古最大贸易伙伴国1999~2013年,蒙古对华贸易额年均增长25.96%,占全部贸易总额比重由1999年的31.23%上升至2013年的52.06%。
2014年上半年,蒙古对华贸易总额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2.0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36.84个百分点;占蒙古贸易总额的61.24%,占比同比上升10.85个百分点从贸易结构看,对华贸易呈顺差1999年,蒙古对华出口超过俄罗斯,且占比逐年上升,由1999年的31.9%上升至2013年的86.8%蒙古对华进口占比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20%~30%左右,与对俄进口占比大体相当2014年上半年,蒙古对华出口22.80亿美元,占蒙古出口总额的91.9%,对华进口8.54亿美元,占蒙古进口总额的32.4%,蒙古对华贸易顺差14.25亿美元,同比增长43.22%2.中蒙贸易特点分析中蒙贸易中,蒙古国经济对中国高度依赖,其对华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因此,从蒙古国角度分析中蒙经贸特点1)蒙古对华出口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作为前苏联的卫星国,蒙古国经济发展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依赖性强畜牧业是蒙古国的基础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占出口收入的10%蒙古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羊绒生产国,羊绒、马毛、骆驼毛、牛羊皮等畜牧初级产品及其初加工品均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采矿业是蒙古国的第一主导产业,随着政府主导的“矿业兴国”战略的实施,蒙古矿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目前,矿业占蒙古国GDP总量的20%,占预算收入的40%,占投资的85%,占出口总额的90%,且矿产品出口的90%以上销往中国历史数据表面,蒙古国历年出口的能源矿产品中,铜矿石、原油、煤炭、锌矿石、铁矿石等几乎100%进入中国市场,而畜产品包括皮草和羊绒等几乎90%以上流入中国2014年上半年,蒙古国对中国出口排在前三位的是铜矿精粉、原煤和铁矿石,均为工业原料,分别占蒙古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24%、19.64%和9.13%;羊绒及羊皮革制品出口额18.33百万美元,占蒙古对中国出口总额的0.812)蒙古对华进口以生产和生活用品为主蒙古国工业基础薄弱且不成体系,机械、石化、电子等制造业产品和大部分轻工业产品不能自给,只能依赖进口蒙古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呈现多样化特点,在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领域均有涉及2014年上半年,蒙古国从中国进口中,大米4.61百万美元,布料0.53百万美元,公共汽车和货车0.41百万美元 (二)中国对蒙投资 中国对蒙古国投资逐年上升,且主要集中于矿产、基建、运输、房地产等行业。
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蒙古国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蒙古矿产FDI占总FDI的比重由2005年的58.36%上升至2011年的81.59%,2012年小幅下降至69.33%2000~2009年,中国连续10年成为蒙古的第一大投资国2010年后,荷兰对蒙投资不断扩大,成为第一大投资国1990~2013年,中国对蒙直接投资37.44亿美元,占蒙古外商直接投资十大来源国总额的26.77%,低于排名第一的荷兰3.44个百分点2012年5月17日,蒙古国政府颁布实施《外国投资战略协调法》,将采矿、银行和金融业、媒体和通信三大行业纳入国家战略领域,严重挫伤了包括中国投资者的积极性,中国对蒙投资大幅下滑2013年中国对蒙直接投资2.61亿元,同比下降31%2013年10月,蒙古国又通过《新投资法》,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回升2014年1季度,中国对蒙直接投资0.52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蒙古外商直接投资的13%,比上年末上升2个百分点目前,在蒙投资的中国企业共5000多家,占全部在蒙投资企业数的49.4%在活跃的1000多家中资企业中,445家在蒙从事矿产领域投资经营,其中136家为中国独资企业,其余为合资企业,上述企业持有4744张蒙古政府颁发的矿物开采特许证。
在蒙企业投资的行业主要有地质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贸易餐饮服务、建筑工程及建材生产、畜产品加工、食品生产等;投资来源地按行政区域划分,具有地缘优势和语言优势的内蒙古企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距离较近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东北三省的企业三)中国对蒙经济合作对蒙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2012年中国企业在蒙古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96份,新签合同额33.9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8.45%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087人,年末在蒙劳务人员6078人新签大型工程项目包括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承建的蒙古南戈壁5*150MW项目,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政工程EPL项目,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奥尤陶勒盖K320SWP002-005项目等 二、现阶段制约中蒙经贸深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中蒙经济下行导致双边贸易下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得益于蒙古政府“矿业兴国”的发展战略,蒙古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GDP实际增长12.3%,但单一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使蒙古国面临着较大的外部风险2012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中国需求放缓以及煤炭大国的产品竞争,蒙古较为依赖的焦煤出口受到巨大冲击,以MMC、MAK和ETT等公司为代表的煤炭企业处境困难,对外贸易持续下降,外汇储备大幅减少,外债压力不断加大。
2014年上半年,蒙古GDP实际增长5.3%,低于上年同期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51.18亿美元,同比增长0.5%;财政赤字2202亿图(合1.21亿美元),同比上升119.7%;2014年7月14日,穆迪下调蒙古主权债务评级至B2与此同时,蒙古最大的出口国和进口来源国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GDP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20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同期下降9.8个百分点因此,中蒙经济下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双边贸易下降二)蒙古国政策不稳定使中资企业面临投资风险近年来,因担心中国在蒙古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蒙古国资源民族主义逐步抬头,尤其在世界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蒙古国政策缺乏稳定性,推行政策的“灵活性”加大,对外承诺和协议常常朝令夕改,成为对蒙贸易和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2012年5月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关于外国投资战略意义领域协调法》(以下简称《协调法》),该法律规定,战略性经营企业的外国投资比例超过49%且投资额超过1000亿图时,由政府提交议会决定,而其他情况下授予许可事宜则由政府决定,矿产、银行、通讯及新闻媒体均被划入战略领域。
《协调法》对外商投资门槛和监管力度的提高,导致外商投资大幅减少2013年,蒙古国外商直接投资23.72亿美元,同比下降55%,其中,中国对蒙投资2.61亿元,同比下降31%尽管在2013年10月3日,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以83%的通过率讨论通过了《新投资法案》,《协调法》随之废止,但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行为严重挫伤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三)蒙古国单方毁约导致中资企业损失严重中国铝业是世界领先的氧化铝、原铝和铝加工生产商,也是涉足蒙古市场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国企之一为缓解日益高企的成本压力,中铝提出“煤电铝”一体化的战略,逐步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开展“海外寻煤”2011年7月,中国铝业全资子公司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同蒙古珍宝TT公司签署“TT东区煤炭长期贸易协议”,以开发号称世界最大潜在煤矿的塔本陶勒盖根据合同规定,中企向蒙古贷款3.5亿美元,TT公司的煤炭将得到长期稳定包销2011年10月,首批TT公司煤炭运抵两国边境甘其毛都口岸,2012年TT公司应供货300万~400万吨,而实际供货237万吨正式履约后,自2012年初,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市场煤炭需求和价格持续下滑,中国进口蒙古煤炭大幅减少尽管经济持续下行,中铝为维护长期合作,坚持履约,在库存大量增加面临长期亏损的情况下依然从蒙古国运煤。
但2013年1月11日开始,中国铝业接到蒙古珍宝TT公司通知,称其不再履行协议,停止向中国出口煤炭,并要求”调高价格、降低数量、重新谈判”由于蒙古珍宝TT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焦煤矿,基本掌握了蒙古对华的焦煤出口,蒙古单方中止协议势必会对中国焦炭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会使中铝蒙受巨大损失四)中蒙贸易投资领域相对集中,深度合作有限中蒙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主要集中于矿产资源开发和畜产品加工领域中国对蒙古企业行业的投资则显得严重不足,尤其是在银行、金融服务等对双边交往具有基础性和促进作用的行业,文化、教育、科技等两国具有传统联系的领域,以及医疗卫生、信息、通信服务等蒙古国经济发展急需支持和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行业,这种失衡的贸易投资结构在阻碍两国形成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同时,也不利于两国长期保持紧密经贸关系突出表现在:一是过度依赖采矿业使两国的经贸关系易受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二是中国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等原因以及蒙古资源民族主义抬头,一定程度影响中蒙贸易往来三是经贸结构单一,容易引发蒙古国对本国经济安全的担心和忧虑,很可能出于保护本国利益修改经贸协议,政策不确定性较大 三、中蒙经贸合作展望 总体看,基于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中蒙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贸易投资领域不断拓展。
尽管当前形势下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中蒙在经贸合作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蒙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2014年是中蒙建交65周年,也是新修订的《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签订20周年8月21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决定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涉及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矿产、教育、金融、文化等诸多领域的26项合作文件2013年10月底,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访华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确立了“矿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总体合作战略一是增进政治互信,开展战略合作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二是大力开展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就连通两国的铁路、公路、天然气输送、电力输送等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三是以大项目合作为龙头,带动经贸合作全面发展中方支持蒙方建设工业园区和经济区,愿同蒙方探讨建立边境自贸区四是加强金融合作,完善投资环境。
积极研究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开展两国企业本币贸易结算为对方企业在各自国家投资创造良好条件五是深化教育、文化、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