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系统常用 静脉的解剖学基础邢台市人民医院 时秀华上腔静脉系n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 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 一肋软骨与胸骨结合处的后方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n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 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 静脉角颈内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头颈部的静脉n1.颈内静脉: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上与颈静脉孔处与颅 内乙状窦相续,下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汇合成头臂静 脉由于颈内静脉壁附于颈动脉鞘,官腔经常处于扩张状态,有利 于静脉的回流但颈内静脉损伤时,官腔不能闭锁,可导致气体进入 静脉,发生空气栓塞)n2.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有下颌后静脉的后支、 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而成此静脉位置表浅,尤其是儿 童常在皮下可看到,可作为注射、输液、抽血的部位n3.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 脉汇合成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与颈部筋膜以及第一肋骨 膜紧密结合,位置恒定,利于静脉穿刺、置管上肢的浅静脉n上肢的浅静脉起自手指的指背静脉,在手背部形成手背静 脉网,主要形成一下几条浅静脉(1)头静脉:起自手背 静脉网挠侧,沿前臂挠侧上行至肘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 贵要静脉相交通。
本干沿肱二头肌外侧缘上升,经三角胸 大肌沟,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n(2)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 ,至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后,继续在二头肌内侧缘上升 ,至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与腋静脉汇 合成腋静脉由于贵要静脉较粗,位置表浅恒定,其注入 处与肱静脉方向一致,临床上常用此静脉进行置管,如: PICCn(3)肘正中静脉:斜位于肘窝皮下,连接头静脉和贵要 静脉,变异较多,是临床常用抽血部位常见肘前浅静脉的类型n肘窝浅静脉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n①头静脉借一条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连;n②头静脉借“Y”型前臂正中静脉分出的贵要正中静 脉与贵要静脉相连;n③头脉前臂段直接注入贵要静脉,而上臂段细小 ,成为前臂段的续行部分下腔静脉系n下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下腔静脉,收集下肢 、盆部和腹部的血液下肢的静脉n下肢的深静脉 与同名静脉伴行n下肢的浅静脉 起自趾背静脉,在跖骨远端形成足 背静脉弓,弓的内侧缘上行续于大隐静脉,弓的 外侧缘上行续于小隐静脉n大隐静脉 经内髁前方,沿小腿内侧及大腿前内侧 上升,于耻骨结节3-4CM处,注入股静脉大隐 静脉是静脉曲张的好发部位。
n小隐静脉 经外髁后方,沿后面中央上升,至腘 窝处注入腘静脉小隐静脉也是静脉曲张的好发 部位n头 颈内静脉→头臂静脉 n颈 ↑n部 耳后静脉 、枕静脉 →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n ↑n上 手的深静脉→ 桡静脉、尺静脉 → 肱静脉→腋静脉n ↑n肢 手背静脉网 →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上腔静脉n ↓n 右心房n ↑n (下)腔静脉n ↑下 足的深静脉→ 胫前、胫后静脉→腘静脉→ 股静脉→ 髂外静脉→ 髂总静脉↑ ↑肢 浅静脉→足背静脉弓→ 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发生空气栓塞时的体位n 左侧卧位并头高足低位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邢台市人民医院 时秀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n21%的静脉输液病人都会发生不同的并发症n62% 皮下血肿n27% 药物外渗 n6% 静脉破裂损伤n2% 留置管道脱落n2% 表浅静脉炎n0.5% 静脉渗血n0.5% 局部过敏反应输液导致静脉炎的不良后果n病人住院时间延长n增加治疗费用n病人满意度下降静脉炎的定义2 静脉炎的评判及分级标准n按>1988年分级标准分为Ⅵ 度。
0度:穿刺局部仅有不适,无其他异常;Ⅰ度:静脉 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疼痛;Ⅱ度:局部轻 度不适,插管尖端压痛,皮肤变红,滴速加快时局部 不适加重;Ⅲ度:局部中度不适,滴速加快时出现血 管疼痛,插管尖端皮肤变红,并扩延5cm左右;Ⅳ度: 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有时突然减慢,插管尖端皮 肤变红,扩延>5cm;Ⅴ度:除Ⅳ度症状外,拔管时针尖 可见脓液2 静脉炎的评判及分级标准n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指标:分三度 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 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 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 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 变,可触及硬结2 静脉炎评判及分级标准n河北省静脉输液2009年8月学术交流会标准n0级:无不良反应nⅠ级:沿静脉途径疼痛<2天nⅡ级:疼痛3~5天和/或红肿或水泡nⅣ级:疼痛不能耐受而停药3 静脉炎的种类n化学性静脉炎n机械性静脉炎n血栓性静脉炎n感染性静脉炎4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n化学性:药物刺激引起,如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 性或高渗溶液,像高渗葡萄糖,各种抗生素,有 机碘等n机械性:穿刺过程中损伤静脉管壁和/或导管持续 输液刺激静脉管壁,而出现炎症反应n细菌性: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 穿刺部位感染,或导管逆行感染n血栓性: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 粒形成栓子4.1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 )nPH值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 会干扰 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
P H<4.1为强酸, PH>9.0为强碱n部分药物PH值n5%GS、 10%GS 、50%GS PH=3.2~5.5n0.9%NS PH=4.5~7.5n5%GSNS PH=3.5~5.5n复方氯化钠 PH=4.5n5%NaHCO3 PH=7.5~8.5n20%甘露醇 PH=4.5~6.5n低分子右旋糖苷GS PH=3.5~6.0n多巴胺 PH=2.5~4.5n10%KCL PH=4.5~6.5n氨苄P PH=104.1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渗透压 )n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L,渗透压>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n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n药物 渗透压n阿奇霉素 280n5- FU 650n环磷酰胺 352 n长春新碱 610n5%GS 352n生理盐水 308n3%氯化钠 1030n20%甘露醇 1098n5%碳酸氢钠 1190n50%GS 25264.1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 (药物输注速度 )n药物输注速度 液流>血流,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 ,同时会导致渗出造成化学性静脉炎n部分静脉流速n外周小静脉5ml/minn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n肘部及上肢静脉100~300ml/minn锁骨下静脉1~1.5L/minn上腔静脉2~2.5L/minn不容忽视的血流变缓因素: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 ;下肢较上肢血流缓慢,卧床或术后更慢;局部包扎与制 动4.2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感染因素n操作者的技术n院内感染n留置针留置时间n留置输液装置/接口感染n敷料使用和更换5.1 静脉炎的预防---避免化学性静脉炎n在允许的前提下,充分稀释输注的药液,缓慢滴 注n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和\或 用甾体类药物(如氢考等)滴注n输入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证实针头在血管内( 液体低置看回血)5.2静脉炎的预防---避免细菌性静脉炎n预防感染的新观点:n实施输液时应使用手套,关注袖口污染n考虑设置最大的无菌屏障(消毒直径>8厘米)预防感染n不建议应用持续碘剂抑菌n使用密闭、隔水、透气、能吸收、顺应性好的无菌透明敷 料5.3静脉炎的预防---避免血栓性静脉炎n操作环境的净化n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n正确抽吸药液n尽量选择较小的输液针头n尽量不用橡皮胶塞n安装输液终端过滤器静脉炎的预防(总结)n严格无菌操作n减慢输液速度n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n加大溶液稀释量n充分稀释血液(水化)n溶液酸碱度合理n合理选择输液工具静脉炎的治疗与护理n局部封闭n50%硫酸镁湿热敷n中药外敷n肝素钠乳膏外敷n超短波/或氦氖激光理疗,15~20分/次,1次/日n新型治疗用敷料n抬高患肢并制动n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