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最新)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0.50KB
约14页
文档ID:466672520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最新)_第1页
1/1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与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一、化学教学的目的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与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2.坚持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下面各部分所列条目只反映知识、技能的内容和要求,不表示它们的系统和顺序.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元素 元素符号了解涵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下列元素符号:H、He、C、N、O、F、Ne、Na、Mg、Al、Si、P、S、Cl、Ar、K、Ca、Mn、Fe、Cu、Zn、Ag、Ba、Hg、Au.单质和化合物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分子 原子 离子了解化学式理解涵义,掌握应用.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了解原子的构成棗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常识性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常识性介绍NaCl、HCl的形成常识性介绍人类认识原子和分子的简史选学①化合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与其配平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了解,并能够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了解催化剂常识性介绍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缓慢氧化和自燃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常识性介绍爆炸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常识性介绍溶液 溶质 溶剂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了解溶液的导电性常识性介绍常见的悬浊液和乳浊液胶体选学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常识性介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了解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常识性介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结晶等常识性介绍风化 潮解常识性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掌握酸、碱、盐的初步概念了解氧化物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能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有关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pH-酸碱度的表示法了解元素周期表简介选学①选学内容可由学生在课外阅读,也可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②、二氧化碳等〕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常识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成分的发现史选学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等在氧气里的燃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水的污染和防治常识性介绍水的组成了解水和人类的关系常识性介绍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用途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氧化铜的反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选学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 无定形碳了解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跟氧气、氧化铜的反应〕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灭火器简介常识性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跟水、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跟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了解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了解硬水溶洞的形成选学甲烷〔简介天然气和沼气〕乙醇〔酒精〕了解甲醇醋酸常识性介绍肥皂和常用洗涤剂糖 脂肪 蛋白质塑料 橡胶 纤维选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涂料〔如油漆等〕粘合剂 食品添加剂选学煤和石油 能源我国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常识性介绍铁的物理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掌握钢铁的生锈和防锈常识性介绍空气、水分等对钢铁生锈的影响与防锈方法.生铁和钢常识性介绍生铁、钢的成分和机械性能的主要差别.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常识性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与合金的应用常识性介绍金属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选学几种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和硝酸〕酸的通性掌握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包括浓硫酸稀释时的注意事项〕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碱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几种常见的盐〔食盐、纯碱、胆矾〕了解化学肥料〔特性、种类〕了解几种常见的化肥和农药选学黑火药选学②原名惰性气体,现在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颁布的《化学名词》〔1991年〕,称为稀有气体.化学基本计算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 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掌握〔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掌握化学实验演示实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分子运动.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催化剂.燃烧.溶液.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过滤.结晶.风化.潮解.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金属活动性顺序.pH棗酸碱度的表示法.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灭火.甲烷的性质.铁的性质.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盐的性质.化学肥料.    学生实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变化的现象〔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沉淀和气体〕.    分子运动〔气体和溶质的扩散〕.  粗盐提纯.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酸的性质.  碱和盐的性质.  实验习题.  选做实验或专题调研:     水样、土样酸碱性的测定.    晶体的制备.  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测定,并绘制溶解度曲线.  溶液的导电性.  几种盐的鉴别.  木炭或活性碳的吸附作用.  几种常见有机物的简易鉴别.  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  用废干电池锌皮制取硫酸锌晶体.  自制酸碱指示剂.  趣味实验.  配合乡土教材的实验.  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  调查常见的食用膨化剂的化学组成.  调查学校或住处附近的污染状况.试分析原因,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  调查本地农村常用化肥、农药的化学成分,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利弊.  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③仪器名称技能的要求试 管初步学会正确持拿试管和振荡试管.试 管 夹初步学会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玻 璃 棒初步学会搅拌操作.酒 精 灯初步学会点燃和熄灭酒精灯,能正确地、安全地使用酒精灯加热.烧 杯初步学会用烧杯盛液和溶解固体药品.量 筒初步学会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胶头滴管〔滴瓶〕初步学会用滴管吸取、滴加少量试液.铁 架 台练习使用铁夹和铁圈来固定仪器装置.    2.实验操作的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的要求药品的取用初步学会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洗涤玻璃仪器初步学会连接仪器装置练习连接玻璃导管、橡皮塞、胶皮管的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练习排水、排气集气练习用集气瓶、水槽等进行排水或排气集气.过 滤练习用漏斗、滤纸进行过滤.蒸 发练习用蒸发皿蒸发溶液.配制溶液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对于上述表中所列的仪器除要求练习或初步学会其操作技能外,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  4.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盐酸、硫酸;碳酸盐;初步学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5.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     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6.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  ③ 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要求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例如,集气瓶、水槽的使用列在排水、排气集气操作中;漏斗的使用列在过滤操作中;蒸发皿的使用列在蒸发操作中.  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在初二物理教学时已要求学会,这里没有列举,在使用前可适当进行复习和练习.三、课时安排   根据课程计划的规定,"六·三"学制学校在初三开设化学课,每周3课时,一学年总计96课时;"五·四"学制学校在初三和初四开设化学课,每周各2课时,两学年总计132课时."五·四"学制比"六·三"学制初中化学多36课时.  两种学制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和深度基本一致.由于"五·四"学制初三化学课和物理课同时开设,化学课用到的有些物理基本概念,如沸点、熔点、密度、压强等,可能物理课尚未讲到,需要在化学课中作简单介绍.因此,教材编写和教师讲授时都要充分注意这个问题."五·四"学制的化学教学,应讲授更多的选学内容,安排更多的选做实验,在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技能和培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可比"六·三"学制稍高.   "六·三"学制初中化学课时建议安排如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