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知识概要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定义,依据和内容 定义: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 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估价 内容:①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主要是值水资源评价区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水利工程及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系统等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预测和评价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水资源供需的变化和发展、 水资源供需协调与矛盾②水资源数量评价:对评价区内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总水资源进行估算和评价, 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部分,也叫基础水资源评价但对于计算分区不能简单将地表水资源 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直接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而应扣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相互转化的重 复量③水资源质量评价:五类水质 ④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包括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分析,供 水现状调查统计分析,现状供水效率分析,现状供水存在问题分析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⑤水资源综合评价 2.水资源评价分区: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分为10个,包括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西北诸河等。
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年法 水资源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分析和预测评价区域现状和今后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其研 究目标应与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规划的总目标相协调一般情况下研究四个 阶段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即 四个水平年: ⑴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叫现状水平年,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 为标准 ⑵近期水平年:为近期状况,一般为基准期以后的5到10年 ⑶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到20年,其精度要差些 ⑷远期水平年: 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到30年,精度更差,侧重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的宏观分析 未来的降水的变化具有随机的特点,目前尚不能进行准确预测,而水资源供需分析总要 依据一定的雨情和水情来分析计算,为此可以用典型年法和系列年法计算分析 典型年(代表年)法:首先根据对已有的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成果,确定平水年 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个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 分析平水年保证率为50℅ 具体做法:先根据测站实测资料进行年总水量的频率分析,确定各保证率典型年的总水 量,然后进行年内水量分配分配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与指定保证率总水量最接近的 实际年份为该保证率的典型年。
或者从几个保证率接近的实际年份选择最不利的年份 日历年:一月一日到12月31日 水文年:从一年汛初到次年汛初2 水利年:按农作物灌溉期末划分起止时间一般选水利年和水文年较好系列法(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 常用一次历史系列法和历史系列循环组合法4.实测径流还原计算法 ⑴消去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设法将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河川径流还原为天燃的 河川径流,但难度大 具体的还原计算方法: W 天燃 =W 实测 +W 农灌 +W 工业 +W 城镇生活 ±W 引水 ±W 分洪 ±W 库畜 其中:W 引水 为跨流域或跨区间引水量,引出为正,引入为负W 分洪 为河道分洪决口的水量,分出为正,分入为负W 库畜 为水库蓄水变量,增加为正,减少为负 ⑵不进行还原计算,而是截短使用资料系列的长度,即去掉距今胶原的年份资料,使采 用得径流系列尽可能接近当前实际情况保持资料不断更新 5.地表水可供水量,蓄引提调工程的可供水量计算 地表水资源量通常用地表水的动态水量即河川径流量表示 地表水供水系统是蓄引提等工程组成的取水输水和配水系统地表水供水系统可提供的 水量称为可供水量,其影响因素包括: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
由于上述条件都 是可变的,故采用系列法时应该逐年计算可供水量,采用典型年法对所给定的各水平年均 需进行可供水量的计算分析 ① 蓄水工程可供水量:②引水工程可供水量 ② 提水工程可供水量 6.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和水均衡参数 地下水可分为深层承压水和浅层潜水,逐年可得以补给的浅层地下水是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的主要对象 浅层地下水(潜水)根据其地下水位的埋深可分为浅埋和深埋两种潜水蒸发一般指在浅 埋的地下水发生,而埋深较深时,只存在降水和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不存在潜水蒸发 地下水均衡原理表达式: GW 补 -GW 耗 =△GW(蓄变量) GW 补 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之间的补给 GW 耗 包括向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与消耗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水均衡法 基本方程: △GW=µ△H (△H为地下水的变幅) 主要水均衡参数:3 ⑴给水度µ:,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水头),从潜水含水层底板延伸到地表面 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完全给水度µ ∞ :地下水位下降单位深度所排出的最大水层厚度 影响给水度大小的因素:含水层的岩性、潜水面深等。
当含水层为松散沉积物时,颗粒粗、 大小均匀,给水度大另外,当潜水面深小于岩土中毛细管水最大上升高度时,给水度是 一个变数水面埋深H越浅,给水度越小只有当潜水面较深时,给水度才是常数 ⑵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P r /P,即 入渗补给量/降雨量它与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降水、地形等条件有关地下水位埋深H越深,α呈减小 趋势,但H达到一定深度后,α趋于稳定 ⑶潜水蒸发系数C=E(潜水蒸发强度)/E 0 (同期水面蒸发强度) 在一定地下水位埋深下,E随着E 0 的加大呈线性增加,但埋深加大时,则不是线性关系 ⑷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W 渠补 /W 渠引 ,即渠系渗漏补给地下水量/渠首引水量渠系有效利用系数η=渠系进入田间的水量/渠首引水量渠系渗漏补水量W 渠渗 =(1-η)W 渠引 m=γ*(1-η)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W 补 /W 灌溉 即田间灌水入渗补给量W 补 /灌溉水量平原地区地下水的水资源计算 山丘地区地下水的水资源计算 分区地下水资源量(P45-50) 7.五类水质标准 Ⅰ类:主要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 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 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8.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W=R+WR-D 即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互相转化的重复量 在水量评价中,将河川径流量R作为地表水资源,把地下水的补给量WR(或消耗量)作为 地下水资源,由于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了一部分地下水的排泄量,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 分来源于地表水体的入渗,两者之间有重复计算量 (1) 单一山丘区 此时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量为河川基流量WG(地下水对河川的补给)4 即 W=R+WR-WG 评价时,地下水补给量WR是地下水总排泄量代替的 (2) 单一平原区重复量为: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量WRrs 和平原河道排泄的降雨入渗补给量 R gp. 即 W=R+WR-(WRrs + R gp ) (3)山丘---平原混合区重复计算的量有:山丘区河川基流量,平原区降水形成的河川基流量,平原区地表水体 的渗漏补给量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1.水资源综合规划目标: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在进一步查清我 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 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整治的目标:对河道,湖泊,水库,渠道,滩涂,湿地等天然和人工水体的淤积,萎缩和 退化等问题的治理,进行生态保护和重建,制定污水排放控制标准和生态保护标准 兴利的目标:修建各种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推进水资源充分利用满足日益 增长的社会用水需求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内容: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②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③ 需水和供水预测④水资源配置⑤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2.水资源需求计算项目分类及方法 (1)生活需水预测(城镇或农村)定额法净需水量NW1 i =365E 1 P i 毛需水量RW1i =NW1 i /η 1P i 为城镇或农村用水人口 Ei为用水定额,以人均日用水量计算 η 1 为供水利用系数 (3) 农业需水预测 Ⅰ 农田灌溉需水净需水量 NW2 i =E 2 A1 i 毛需水量 RW2 i = NW2 i /η 2 A1 i 为灌溉面积 E 2 为某一频率的农田灌溉定额,以田间亩均灌溉量计算 η 2 为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 Ⅱ 林牧渔业需水预测净需水量NW3 i =E 3 A2 i +E 4 A3 i +E 5 A4 i +365E 6 S1 i +365E 7 S2 i 毛需水量RW3i=NW3 i /η 3 (4)工业需水预测(P84) (5)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需水预测 (6)生态环境需水预测①河道内:维持生态基本功能,河口生态环境5 ②河道外: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与建设用水,城市景观用水NW7i=E 15 A6i RW7 i =NW7 i /η 7 3.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方法 典型年法和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 (1) 典型年法:即分阶段和时段对可供水量和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供水量大于需水量 为有余水,反之则缺水。
包括现状分析和今后不同发展阶段(水平年)分析 供水保证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计算公式:P = m/(n+1) *100% m:供水得到保证的年数 纵向保证率:今后多年供水过程中,有保证年数占总供水年数的百分比 横向保证率:把某系列各年的来水都放到给定年(水平年)份进行供需分析,计算其有保 证的年数占系列总年数的百分比, (2) 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的特点: 系统分析的优点: 第四章 综合利用水库 1.径流调节:按照人们需要,通过水库蓄水和泄水作用,控制径流和重新分配 径流的措施兴利调节:为兴利目的而进行的径流调节洪水调节:为防洪目的而进行的径流调节 2.六个特征水位和八个特征库容(1)正常蓄水位与兴利库容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满足兴利要求在开始供水时应蓄到的水位, 称正常蓄水位,又称正常高水位、兴利水位,或设计蓄水位它决定水库的规模、效益和调节方式,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水工建筑物的尺寸、型式和水库的淹没损失,是水库最重要的一项特征水位 当采用无闸门控制的泄洪建筑物时,它与泄洪堰顶高程相同;当采用有闸门控制的泄洪建筑物时,它 是闸门关闭时允许长期维持的最高蓄水位,也是挡水建筑物稳定计算的主要依据。
正常蓄水位至死 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为兴利库容,即以调节库容用以调节径流,提供水库的供水量2)死水位与死库容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到的最低水位,称死水位,又称设计低 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死库容,也叫垫底库容死库容的水量除遇到特殊的情况外(如特大干 旱年),它不直接用于调节径流3)防洪限制水位与重叠库容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 时的起调水位,称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限制水位的拟定,关系到防洪和兴利的结合问题,要兼顾两 方面的需要如汛期内不同时段的洪水特征有明显差别时,可考虑分期采用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 正常蓄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为重叠库容,也叫共用库容或结合库容此库容在汛期 腾空,作为防洪库容或调洪库容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