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居多,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甚少,孩子们被父母和祖父母呵护着、 娇惯着,有求必应,对父母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却不懂得父母亲劳动的辛苦,从小过着“饭 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长远看,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中华民族 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勤于劳动的优秀精神但今天的孩子怎么会 有如此的表现呢?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有时也不是孩子不愿意参加劳动,而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一 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人少,家庭生活又是电气化,家务劳动负担越来越 轻,用不着孩子干,让他多玩玩,享受享受;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 做不好,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 点儿,但省心家长片面理解对孩子的爱,总以为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不让孩子受 一点委屈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自然也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这些想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足以表明家长对孩子劳动的内在价值缺乏认识,殊不 知这种家长的爱往往会把孩子推到无知无用的境地,孩子不仅缺失劳动技能,而且也会没有 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爱”成了对孩子的最大伤害。
一、让孩子在劳动中磨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当今这个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里,生存需要面对挫折、伤害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家长一味地庇护孩子,这个替孩子做了,那个替孩子解决了,大大削弱了孩子适应生存环境 的能力,深受宠爱的孩子,一旦步出家门,连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劳动技能都不会,又如何去 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竞争及学习、工作中的困难我国一位青年科学家在谈到他在学术上取 得的成就时说,并不是由于自己聪明过人,而是能吃苦、勤奋、有志气、有毅力,而他的这 些个性特点来自幼年时期家庭的影响他颇有感触的回忆说,小时侯,有一次爸爸让他一起 整理房间,由于自控能力差,加上整理房间本身就是一件辛苦无聊的事,一会儿,就想溜走, 谁知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教育了他,并严肃要求他一定要把房间整理完再走,做事要有始 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劳动是这样,以后学习、工作更是这样正是养成了做事要有始有终 的习惯,才促就他今天的成功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他 们在实践中学习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 难的意志,有了这种良好的思想品质,还可以“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对他们一 生的成长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一位教育家曾说:“如果孩子的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 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
为了使生命的“刀”更锋利些,我们应在教育孩子成长的 路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在劳动这个大课题里受一点失败或挫折,从而磨炼孩子的意志二、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智力发展 手是人类特有的工具,俗话说得好,“心灵手巧”,动作与智力密切相关,适量的劳动 只会使孩子聪明,绝不是影响学习和“碍事儿”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想把自己未圆的梦让孩子接着去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生活的一些小事情,家庭 里的劳动自己就“承包”下来,愿意用心中最完美的幻想去消散躯体上的劳累,孩子从小就保 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试想,在温室里成长的幼苗能抵抗室外的暴风骤雨吗?高智商的“低能 儿”能担当社会的重任吗?对孩子而言,劳动也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比如让孩子帮家长捡菜,在捡菜的过程中, 可以指导孩子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指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菜的特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同时还可以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菜叶的下面与反面颜色不同?”“为什么有的菜叶厚,而有的菜叶薄?”“这种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等等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及 探索欲望,同时又增添了几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中国有一句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以渔。
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三、通过劳动,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从小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 果,每个家庭成员都对家庭尽义务,家庭成员从家庭里获得了生存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他就 应对家庭尽义务,成年人如此,有了一定劳动能力的孩子也应当如此,让孩子承担一些劳动, 为的是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义务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一 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家庭的义务感都没有,还怎么谈得上社会义务感和责 任感?而义务感和责任感的产生则有赖于亲身实践现在的家务劳动是比过去要轻松多了, 但从事任何劳动都是要付出体力和精力的,都是要吃苦受累的,而从来就没从事过劳动的孩 子,没有这种亲身体验,就不可能知道为他们生活得舒适和幸福,为他们吃得好、喝的好、 睡得好,穿得好家长究竟付出多少辛劳,他们也就不会感激、尊敬、爱戴、体贴父母我们 不乏翻看一些名人传记,他们许多的优秀品质都来源于强烈的责任感事实上,劳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20 多年的跟踪研究之后发现,爱劳动的孩子和不爱劳动的孩子长大成人后相比,失业率比是1 比 15 ,犯罪率比是 1 比 10。
可见,劳动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对孩 子来说,家庭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一定 不会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