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庆师范大学2014汉硕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9.15KB
约9页
文档ID:9618118
重庆师范大学2014汉硕_第1页
1/9

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300一、专业领域简介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现有本校硕士生导师、校外兼职硕导共12 人,是文学院师资力量 较为雄厚的专业汉 语 国 际 教 育 是 指 面 向 海 外 母 语 非 汉 语 者 的 汉 语 教 学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硕 士 专 业 学 位的 英 文 名 称 为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 称 为MTCSOL,本 专业以汉语 教育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实际技能与所需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培养 适 应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工 作 ,胜 任 汉 语 作 为 第 二 语 言 /外 语 教 学 的 高 层 次 、应 用 型 、复 合 型专 门 人 才 二、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 务的高层次、 应用型、复合型、国 际化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三)具有扎实的汉语言基础知识,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 1 年五、培养方式(一)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二)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 1 学年三)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四)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 的指导工作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 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1)核心课程(18 学分,含学位公共课)(2)拓展课程(8 学分,分模块选修)(3)训练课程(4 学分)教学实习 6 学分、学位论文 2 学分, 总学分不低于 38 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试行设置:(1)综合基础课程(2)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二)课程与学分结构1.核心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1)学位公共课程(6 学分)政治(2 学分)外语(4 学分)外国学生学位公共课免修2)学位核心课程(12 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 学分)第二语言习得(2 学分)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 学分)中华文化与传播(2 学分)跨文化交际(2 学分)2.拓展课程(8 学分,分为三大模块)(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4 学分)汉语语言要素教学偏误分析课程设计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 学分)国别与地域文化专题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国际礼仪(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2 学分)外语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管理汉语国际推广专题3.训练课程(4 学分)教学调查与分析(1 学分)课堂观察与实践(1 学分)教学测试与评估(1 学分)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1 学分)4.教学实习(6 学分)5.学位论文(2 学分)(三)教学方法1. 运用团队学习、国内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现场研究、模 拟训练等方法组织教学,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

2. 辅之以海内外专家、学者讲座、座 谈等,扩大学生 对海外汉语教学的了解七、专业实践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学生要通过教学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一)教学实践方式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2.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二)教学实践管理1.志愿者由国家汉办或本校选拔派出2.实习期间,学校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国外 实习学生安排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国内实习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汉语教学或辅助教学工作,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采取指导教师带领、指导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设计、课 堂教学观摩与实践及参加课堂问题研讨与独立承担课程进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教学实习结束两周后须提交实习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完一课整的教案、试题一份、 对教学的反思和 导师评语其中 对教学的反思总结应写成小论文, 2000-3000字,作为实习报告的主体部分4.教学实习考核须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评定,在外单位实习须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八、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进行选题,有应用价值。

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 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2.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参与论文指导研究生应在导师 指导下,在 规定时间内,按照选题、开题、撰写、申请论文答辩、获准参加论文答辩等完整环节和过程、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九、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学分,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 论文,全面审查合格,并通过硕士 论文答辩, 经校学位委员 会审核批准后,授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十、其他同等学力者入学后,应至少补修 2 门课程,不 计学分跨专业者入学后,至少补修 3 门课程,不 计学分十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类别 课程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政治理论 2 36 1 考试学位公共课(6 学分) 外语 4 72 1 考试 外国学生免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4 72 1 考试第二语言习得导论 2 36 1 考试跨文化交际 2 36 2 考试中华文化与传播 2 36 2 考试必修课 学位专业课(12 学分)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2 36 2 考试汉语语言要素教学 2 36 1 考查偏误分析 2 36 1 考查课程设计 2 36 2 考查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开发 2 36 2 考查研究生选修 4 学分国别与地域文化专题 2 36 1 考查中外文化交流专题 1 18 2 考查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 国际礼仪 1 18 2 考查研究生选修 2 学分外语教育心理学 2 36 1 考查教学设计与管理 1 18 2 考查选修课教育与教学管理类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1 18 2 考查研究生选修 2 学分教学调查与分析 1 18 2 考查课堂观察与实践 1 18 1 考查教学测试与评估 1 18 2 考查训练课程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 1 18 2 考查4 学分教学实习 6 3 考查必修环节学位论文 2 考查现代汉语 考试语言学概论 考试补修课程应用语言学 考查同等学力者补修2 门,跨专业者补修 3 门,不计学分。

十二、学位专业课简介内容介绍本课程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探 讨汉语“ 教什么”、 “怎样学”、 “怎样教”的问题既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 汉语认知角度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进行较为系统而简明的阐述,也从语 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的角度 进行分析,同时,积极吸收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特别关注现代语言学理 论的最新成果,并将其深入浅出地融会在汉语特殊现象的分析中,是一门理论实践兼具的 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主要参考书目1. 《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吕必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朱志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3.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说》,施春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王建勤主 编,北京 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内容介绍课程系 统 介 绍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研 究 的 基 本 概 念 、学 科 性 质 、发 端 与 发 展 分 专 题 阐述 对 比 分 析 与 偏 误 分 析 ,中 介 语 研 究 ,笫 二 语 言 习 得 顺 序 研 究 ,克 拉 申 的 语 言监 控 模 式 ,第 二 语 言 学 习 者 语 言 系 统 变 异 研 究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研 究 的 社 会 文 化模 式 ,语 言 输 入 与 互 动 研 究 ,普 遍 语 法 与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多 元 发 展 模 式 ,第 二 语言 习 得 的 认 知 模 式 ,第 二 语 言 学 习 者 个 体 差 异 因 素 研 究 等 ,全 面 介 绍 了 第 二 语言 习 得 研 究 的 重 要 领 域 和 新 近 的 理 论 成 果 。

兼 具 学 术 性 、实 用 性 和 原 创 性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 主要参考书目1.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刘 颂浩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著,商务印书馆 20093.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ll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上海外 语 教育出版社 19994.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Vivian Cook. 外 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内容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 传授国际文化知识 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 识, 发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其国际视野,理解文化、跨文化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将跨文化理 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跨文化交际主要参考书目1.《跨文化交际教程》(第二版),刘 凤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2.《跨文化沟通心理学》,严文 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3.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中华文化与传内容介绍本课程主要探讨中华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方式,以及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与文化感召力;探讨如何加强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交流沟通和对话;同时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探 讨如何因材施教的进行文化传播与教学,是一门融基础性、探索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 课程。

播主要参考书目1. 《中华文化传播:任务与方法》,蔡建国主 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2. www.chinaculture.org 中华 文化网3. 中华网内容介绍本课程是一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分析性、 实践性课程主要通过对汉语课堂教学实例的学习与分析,加深学习 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 论认识和感性认知,提高学习者实际教学的技能和能力汉语课堂教学案例主要参考书目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 华、 杨寄洲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2. 《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周健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8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陈宏、吴勇毅主 编,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3十三、本专业方向必读书目序号 名 称 1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汉办,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2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汉办,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3 《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录》,崔希亮主编,北京 语言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