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品种演变历程及推广面积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水稻栽培育种经历了两次“绿色革命”,1)高秆变矮秆,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初,以黄耀祥(半矮秆水稻之父)院士为首的育种团队在南方籼稻矮化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选育出了以矮脚南特和矮仔占为代表的矮秆品种,使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加强,产量潜力大幅提高,亩产由250 公斤左右提高到400 公斤左右;2)常规变杂交,主要是杂交育种(1964 年袁隆平率先开展)对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瓶颈的突破目前,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发展经历了三系杂交和两系杂交两个阶段其中,三系杂交水稻从1976 年开始推广,优势持续至2001 年,两系杂交水稻(以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发现为起点发展,后又发现温敏核不育水稻)优势表现从2002 年开始持续至今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立鼎产业研究中心2010-16 年三系和两系杂交稻推广面积比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具体看,进入杂交育种时代,我国水稻品种已经完成三次品种的更迭,其中,第一代品种(1970s,品种以汕优2 号为代表),以及第二代品种(1980s-1990s,品种以汕优63、和汕优多系1 号为代表)(立鼎产业研究中心,)均为三系杂交品种,并且母本均为珍汕97A,父本(恢复系)则是从国外引进筛选的IR 系列。
2000 年开始,我国水稻品种进入两系杂交时代,同时也完成了水稻品种的第三次更迭,代表品种有两优培九、丰两优1 号、Y 两优1 号以及深两优5814,这些品种的父本均为93-11(扬稻6 号)或其杂交品种,仅对母本进行了改良1970s 以来我国水稻品种已经完成三次品种更迭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水稻三个品种时代主要代表品种推广面积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水稻品种历史的更迭可以看出,水稻品种换代的核心在于对父本的改进对母本改进效果(产量角度)不如对父本改进效果,可参照第三代水稻品种推广期间,虽然对母本进行了改进,但主要代表品种产量均未能超越两优培九2008 年开始,随着天优华占通过国家审定,“华占”作为父本的杂交水稻品种在审定中呈异军突起之势根据中国种业信息网统计,截至18 年5 月,共有65 个“华占系”杂交品种通过审定,其中,国审品种17个我们认为,“华占系”品种具备成为第四代水稻品种的潜力,除了父本改进外,“华占系”杂交水(立鼎产业研究中心,)稻在“矮丰优抗”特性以及米质上均有较大幅度改善2013-16 年推广面积前10 杂交水稻品种年份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Y两优1号深两优5814深两优5814C两优华占2五优308Y两优1号Y两优1号天优华占3深两优5814五优308五优308深两优58144天优华占天优华占天优华占Y两优1号5扬两优6号扬两优6号扬两优6号五优3086冈优188中浙优1号丰两优1号两优6887新两优6号冈优188川优6203川优62038中浙优1号新两优6号冈优188扬两优6号9岳优9113岳优9113五优华占宜香优211510五丰优T025丰两优1号C两优华占冈优188“华占系”占比10%10%30%20%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华占系”杂交稻代表品种遗传谱系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华占系”杂交水稻“矮丰优抗”特性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华占系”杂交稻代表品种推广面积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