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毕业生慢就业路径探析

永***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74KB
约5页
文档ID:591673615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毕业生慢就业路径探析_第1页
1/5

    高校员如何应对毕业生“慢就业”路径探析    Summary: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持续攀升,就业竞争激烈,行业结构矛盾突出、供需失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慢就业”的现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由于员资源和职业发展不足、求职技巧指导不全面,缺乏个性化指导、沟通合作不足,服务评估不完善,在大学生“慢就业”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员应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自身专业能力建设,提高就业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员在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Keys:员;“慢就业”;高校毕业生;一、慢就业现象的成因1.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已悄然改变就业价值观一般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和对职业的评价,包括自我认知评估、专业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就业意识、职业规划、就业心态、求职准备和对职业的评价定位等,大学生的就业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24年,“00”后学生群体已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力量,这些学生大部分成长在物质基础丰富、教育环境良好、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环境,父辈的传统就业观是“追求稳定”、“追求编制”、“生存优先”而“00后”已经没有沉重的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们追求自我和个性,价值取向多元,他们在求职时更加注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宁愿等待,不愿将就。

时代的发展也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尝试探索网络主播、竞技游戏等新兴职业2.缺乏社会阅历和准确的自我认知“0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的阅历,自我认识水平较低,认知的来源大多是父母亲人的经验和朋友圈的介绍,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对社会缺乏正确认识和了解,整体偏理想主义,甚至对就业单位提出“天价年薪”,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导致部分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产生一是一味追寻梦想职业如学生根据自己爱好,不断地尝试创业;反复尝试考公务员、考研、考事业编制;二是迷茫心态下的从众就业或者待就业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如果没有很好进行自我职业地定位,对于未来发展比较迷茫,那么就会造成大学生选择遵循父母亲的意愿,去考取传统的理想职业(如公务员、教师、银行职员等)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游学或者休息整顿,再好好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3、自卑、受挫能力差等不良心理素质导致的困难就业有些自卑的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缺乏主动性,缩手缩脚,遇到困难不愿付出努力,不愿意不断地去尝试就业导致“慢就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确实是心理素质较差,成为了高校、社会的就业困难人群3.个人意愿和社会角色的冲突“95后”或者“00后”们因为成长经历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择业时更加关注该职业是否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更加重视职业与自我价值的相关度,比较缺乏相应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部分大学生有时不能理性地判断和评价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优势与不足,只是片面地强调兴趣爱好、个体发展,过分强调自己的意愿他们因为有了父母亲物质条件的支持,再加上他们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使得他们在择业时宁愿让自己闲置一段时间,也不愿意去将就他们不感兴趣的工作,不能及时地承担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二、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怪圈1.注重营造积极的就业氛围一般而言,大家都认为就业形势一直是比较严峻的,多数同学都会提早准备、积极就业其实,有很多学生只是从感受的角度、从很浅在的知性层面认为就业难,甚至有的确实感到焦急但问题是,不少学生仅仅停留于知难和焦急,并没有积极地行动、努力地去找工作有的认为还不到时候,有的认为还没有适合的单位,有的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实际上,“工作是找到的”,只要坚持去找,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所以,我们每年都会提前举办一些分行业、分专业的就业精英训练营,助力学生快速增强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推动一批学生提早高质量就业同时,及早地、持续地宣传发布不同类型的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典型与经验,很好地带动了更多学生积极有效就业,为全校就业氛围的营造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还组织就业中心、员等多方力量,组建分专业分行业分区域的学生就业促进群,为学生积极顺利就业提供多方资源。

解决“懒就业”“慢就业”问题不能仅靠员或就业中心工作人员等力量,更要内合外联、多方协同、多措并举,才能彰显实效2.注重开展“观念驱动型”就业指导到了毕业季,学生的就业能力、学业水平客观因素已经基本定型应对学生的“懒就业”“慢就业”,必须抓住关键变量我们的经验是,必须从“观念入手”比如,我们的一些学生往往主观地为自己限定了就业范围:“我要到深圳的重点中学就业”,然后就在学校等待这样的单位出现而实际上可能当年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单位会到他的学校、招聘他这样的学生,也许他的竞争力很强,但是因为资源和信息不匹配,造成了“懒就业”“慢就业”我必须回家乡”“我不想当老师”“我只想做公务员”“我能力不行,找不到工作”“我不喜欢”……当然,不仅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就业观念一旦形成,不论是深思后的选择,还是盲目的跟风,一旦形成都不容易改变,就会错过就业的黄金期同时容易造成错觉,表面上看他已经合理地确立了就业规划,事实上很多学生自己认为很成熟的就业选择或观念,很可能或是父母的期待,个别学长的忠告,或是一定舆论氛围下的盲从式选择,或是并非基于事实的主观臆断所以,只有真正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思路,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更高质量就业。

3.注重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我们在多年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就业工作难,主要难在难就业的学生”,必须“一对一”重点帮扶解决就业困难学生缺资源的给资源,缺信息的给信息,缺积极性的提升积极性,坚持把“一对一”帮扶做得精准、持续、细致比如,曾经有一个学生,成绩一般,所学专业当年就业形势也不是十分理想,加之贪恋游戏,就业积极性很低员把他列为“一对一”帮扶对象后帮他找就业信息,写推荐信,帮助他“诊断”简历,分析不同类型的单位用人特点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达到效果,但是在持续的沟通、分析、帮扶后,在不断地以心交心的过程中,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思路,最终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学生就业是人职匹配的过程,不存在不能就业的学生,也不存在招不到人的单位关键在于如何帮助恰当的学生与恰当的单位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对接这不仅需要员具备很好的就业工作能力,更需要的是就业工作者的情怀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三、结语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问题牵动千家万户帮助每一个学生高质量就业,不仅关乎学生个人,还关乎学生背后的家庭,关乎国计民生高校员作为就业工作的关键一环和重要力量,一定要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度,不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从就业市场建设、就业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提质等关键维度入手,注重家校社企政多方联动,注重校院系各级工作力量有效协同,全心全意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服务好每一名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Reference:[1] 榻欣,许哲曦,刘阳.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3):32-42.[2] 修新路,徐馨.大学生慢就业研究述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8):3—10.[3] 刘圆,陈叙龙.分割理论,剖析慢就业[J].人力资源,2022(4):101—103.科研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24年度科学研究项目“应对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40115JY);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