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墨江县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墨江县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墨江县污染源普查办农业组 一、 墨江县概述 (一) 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坐标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地处北 纬22°51′-23°59′、东 经 101°08′-102°04′之 间,北与镇沅、新平两县相连,东与元江、红河、绿春三县接壤,南临江城县,西与宁洱县隔把边江相望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距离省会昆明273公里、普洱176公里 2.地型地貌 墨江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系纵谷区东南段,即哀牢山脉中段在地质构造上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东支中断及永平——思茅地槽南段的东北部全县地形北部狭窄、南部较宽,似纺锤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最高点在东北部碧溪村的大尖山,海拔2278米,最底点在南部泗南江乡的榄皮河与马江汇流处,海拔478.5米全县山区半山区占99.8%,丘陵谷地仅占0.1%,地貌类型繁杂多样,据墨江县土壤普查统计,全县属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中切中山丘陵墨江盆地、中切中山河谷、中山山地、深切高中山峡谷。
- 1 - 3.气候气象 墨江县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全县2/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1/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半润湿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冷暖不太明显,干湿季明显概括气象指标如下: 温度:全县年平均气温17.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1.5℃;最热月为6月,平均气温22.1℃ 雨量:墨江县雨量充满,干湿季节清晰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因受大陆高原西部干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空气枯燥,为干季5月至10月,受印度孟加拉湾潮湿气流和北部湾太平洋潮湿气流的影响,降雨日多,形成雨季据气象资料说明: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338毫米;降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高海拔地区多,低海拔地区少 日照辐射:墨江县全年总日照时数2161.2小时,年日照率为50%,一年中3月份日照最多,为255.1小时;7月份最少,为128小时一般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日照时数在210小时左右,雨季中的5月至10月那么明显裁减,月平均日照时数149小时左右;日照在季节调配上的特点是冬春多,夏秋少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4.01千卡/平方厘米 湿度、蒸发量:墨江县多年平均湿度80%。
年平均蒸发量1696.7毫米,月平均蒸发量141.4毫米,3至5月蒸发最大,合计617.1毫米;10至12月蒸发量最小,合计301.3毫米 风霜:墨江县内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多和风,除风口处外,很少 - 2 - 有大风,最大风力5级左右,局部地区不时有7级大风展现全县霜期平均59天,展现在12月29日至次年2月24日,无霜期长达306天,霜日年君为15.3天 4.河流水系及其特征 墨江县河流属红河水系主要有“三江五河”,“三江”为:把边江、阿墨江、泗南江;“五河”为: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其中: 把边江:为墨江与镇源、宁洱、江城县的县界江,发源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自北向南,过景东、镇沅两县,于团田乡西北部入县境,沿墨江、宁洱交界南流,至文武乡南部转向东流,流至与泗南江乡的榄皮河交汇处出境,往南注入李仙江把边江有多种称谓,在团田乡、新抚乡与镇沅县交界段称新抚江,在景星、通关镇、鱼塘乡、龙潭乡、文武乡与宁洱县交界段称把边江,从纳入江城县勐野江处至榄皮河段称龙马江把边江过墨江境里程317千米,流域面积1470平方千米 阿墨江:发源于景东县,经镇沅南流至团田乡入境,由北往南纵贯墨江县全境,至文武乡、泗南江乡交界处汇入把边江。
阿墨江亦因地而异,有多种称谓在团田乡、新抚乡与孟弄交界段称谷麻江,在景星乡与新安乡、双龙乡交界段称布谷江,原忠爱桥乡(现在合并联珠镇)境内称瞻鲁坪江,在鱼塘乡、龙潭乡与雅邑乡交界段称普西江,同泗南江汇流处至把边江段称阿墨江(阿木江)阿墨江过墨江境里程134千米,流域面积3833平方千米 泗南江:发源于绿春县,于坝溜乡入境,自东向西,横贯坝溜乡、 - 3 - 那哈乡之间,至泗南江乡攀枝花渡口初汇入阿墨江过墨江境内里程64千米,流域面积381平方千米 他朗河:发源联珠镇金厂梁子,雅邑乡南谷村以上称金厂河至南谷与涟漪河会集后始称他郎河由北往南流经南温、古鲁山、勐埔等地,注入阿墨江,长85千米,流域面积755平方千米 布竜河:发源于碧溪村老毛寨,由东往西流经南北、布竜、邓控、挖岩村等地,于细耶渡口汇入阿墨江,长80千米,流域面积460平方千米 坝干河:发源于团田乡蜜蜂沟、黑龙潭一带,由西北至东南流经大平田、坝干、登云村等地,汇入阿墨江,长51千米,流域面积271平方千米 那卡河:发源于新安乡邓箐一带,由东向西流经富东、沙田、那卡、鲁池村等地,汇入阿墨江,长35千米,流域面积173平方千米。
坝兰河:发源于红河县境内,由北往南流经坝佑等地汇入泗南江,过墨江境里程5千米,流域面积36平方千米 5.土壤植被 墨江县土地多为酸性土壤,肥力属中等偏低,酸性较重,碱性缺乏,严重缺磷据墨江县其次次土壤普查统计,全县土壤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划分,共有7个土类,17个亚类,48个土属,66个土种其中地带性土壤包含:赤红壤、红壤、砖红壤、黄棕壤,共4个土类;非地地带性土壤包含:紫色土、水稻土、冲积土,共3个土类墨江县15个乡(镇)土壤分布及特点如下表: - 4 - 墨江县土壤分布状况表 单位:万亩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乡镇名 联珠 新安 孟弄 团田 新抚 景星 通关 鱼塘 龙潭 文武 泗南江 坝溜 那哈 龙坝 雅邑 土壤类型 砖红壤 赤红壤 0.9 2.0 4.7 6.9 0.3 0.3 45.8 28.6 10.8 30.4 36.6 90.0 34.5 19.9 17.1 29.1 26.8 24.2 18.1 21.5 30.2 红壤 21.9 5.2 3.3 24.5 24.9 13.2 20.5 12.8 6.8 10.4 6.8 10.0 5.7 14.8 7.5 黄棕壤 冲积土 紫色土 水稻土 8.7 1.3 1.2 12.1 6.9 3.4 1.3 2.8 3.1 4.1 1.3 2.8 0.6 0.5 0.02 0.02 0.03 该土壤肥力不高,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低。
23.5 7.6 14.0 8.8 2.6 1.9 1.2 104.4 43.6 29.9 68.3 69.7 107.8 67.1 40.2 31.6 51.2 42.4 38.5 25.3 37.6 40.8 特点: 属酸性土壤,多为酸有机质性,微中等,酸性土速效磷壤 属酸性土壤检土壤,测呈酸有机质性、微含量酸性 高,肥力足 是水耕有机物种植来源缺后,形乏,但成的独潜在肥特土壤力高 生物是土壤形成的重要理由;同时土壤类别又影响着生物,更加是植被因此墨江县植被主要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为主,兼有北热带雨林的类型 据墨江县林业资源普查的结果:全县总面积为759.81万亩,林业用地518.76万亩,占68.3%,森林笼罩率39%林业地145.2万亩,占27.9%,疏林地143.3万亩,占27.6%,灌木林地7.65万亩,占1.5%,宜林荒山222.6万亩,占43%墨江的森林植被分为森林植被和灌木林植被型,概括处境如下表: - 5 -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