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第 2 章 旅游资源产生的背景及特征第 1 节 旅游资源产生的背景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的形成: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吸引功能的形成第 2 节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1.地球圈层构成自然旅游资源(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2.地域组合规律山水组合、山与植被的组合、山(水)与气象的组合(如观日出)橘子洲的水陆组合;岳麓山的山与生物组合3.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因素:由于受太阳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均而形成按纬度有规律的分异 (热带-温带-寒带)非地带性因素:由于地球内能的作用,形成海陆分布根据地带性、非地带性和地区性的分以规律,将自然环境的差异分为三级一级差异:基调景观差异,纬度影响二级差异:同一地带内,海陆差异三级差异:地区性形成的特殊景观自然之谜 神农架野人、珠峰雪人、喀纳斯湖的湖怪等特殊自然现象 佛光、雾凇、潮汐等原始自然地区 九寨沟、武陵源、西双版纳等特殊地质原因 张家界地貌、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4.地质作用地球多姿多彩的景观是由地球的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内营力形成海陆分异,地势差异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温泉的形成,如日本、中国等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以高山冰川为主的景观2 外营力作用:由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共同作用产生5.水体形态特征1 江河:观光河段、漂流河段、探险河段2 湖泊:观光、娱乐、度假3 海洋:观光、海底潜水、度假、3S4 涌泉:疗养、饮用、观赏5 飞瀑:观光、疗养(负离子)6.气候的地域差异性由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上的差异,形成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林、寒带冰雪景观、干旱地区沙漠景观等特殊的气象条件还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6.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多样的动植物在不同地域上分布形成了旅游的主要资源独特的功能使生物与其它因子作用形成了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红树林、湿地、森林疗养功能吸引物第 3 节 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1.历史遗存人类历史中保存下来的建筑、雕塑、文学、艺术、工程、陵寝等2.社会文化差异一级差异:文化圈差异(指同一文化影响的地区(称为同质文化) )欧洲文化圈:西方文化,欧洲,美洲,澳洲,北亚,东亚等东亚文化圈:东方文化,儒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圈:穆斯林文化——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圈: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文化。
土著文化:太平洋三大岛屿上的文化,与世隔绝二级差异:文化区差异(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三级差异:民族差异(全球有 2000 多个民族,传统、风格、居住形式、习惯等不同)结论:文化区>民族(2.医疗健身功能(3.科普教育与文化旅游功能 分类1.树木1.森林景观(1.热带雨林景观(S、N 纬 10 度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南美洲) 、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2.红树林景观(我国红树林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等地)(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4.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2.古树名木2、草原1.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2.温带草原景观(我国东北、内蒙古) 3.高寒草甸景观三、植被垂直带第二节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类型一、树木——林地、丛树、独树 二、草原与草地——草地、疏林草地2、花卉地——草场花卉地、林间花卉地3、野生动物栖息地——水生动物栖息地、陆地动物栖息地、鸟类栖息地、蝶类栖息地第 4 节 典型生物景观及其特点 1、树木我国拥有东北、西南和南方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
1)林地——大兴安岭林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湖南莽山(2)丛树——山东曲阜孔林、湖南古杉树群(3)独树——黄山迎客松、云南打洛独木成林、云南瑞丽芒令迎客榕、福州第一榕、陕西轩辕柏2、草原与草地(1)草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四川若盖尔草地(二)疏林草地——非洲大草原、新西兰草场3、花卉地(1)草场花卉地——红原草场、青海油菜花花海 (二)林间花卉地——贵州百里杜鹃林、云南腾冲山茶花4、野生动物栖息地(1)水生动物栖息地——厦门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新疆阿拉图北鲵栖息地(2)陆地动物栖息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青海可可西里藏羚羊栖息地(3)鸟类栖息地——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4)蝶类栖息地——云南大理蝴蝶泉、台湾曙凤蝶栖息地、台湾高雄黄蝶翠谷第 7 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 小结:旅游业淡季、平季和旺季更替变化的节律性,是由于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导致的游客出行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而冬夏两季则出行较少 天象与气候影响游客观赏效果和舒适度,舒适的气候条件、优美的环境是人们选择旅游地的标准之一 天象与气候旅游资源的功能1、吸引因素1.分布的地域性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对大范围气候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对于地理来说,区域性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使气候气象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2.表现的奇特性3.状态的变化性——植物“春花、夏荣、秋萧、冬枯”4.环境的康乐性——康乐气候,是指一些地区在气温、湿度、日照、风速等方面量度适中,配合较好,从而有利于人们的身体保健和户外活动的气候条件重庆武隆岩国家地质公园是 04 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并于 07 年 6 月第 31 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捆绑”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 分类1.日出与晚霞1.日出 北戴河鹰角亭,泰山,黄山观日出2.霞 朝霞、晚霞、雾霞鸡公山十景之一的“晚霞夕照” ; 江西彭泽八景中的“观客流霞” ; 贵州毕节八景中的“东壁朝霞”2、日食、月食、彗星奇观3、云雾集“双峰插云”为西湖十景之一; “狮洞烟云”是蓬莱十景之一“罗峰晴云”构成峨眉山的主要景观; “黄山自古成云海”黄山四绝之一4、雨景“残荷听雨” 、 “雨打芭蕉” 、蓬莱十景之一的“漏天银雨” 、峨眉十景之一的“洪春晓雨” 、 “漓江烟雨”5、蜃景与宝光蜃景的出现有两个特点1.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 2.出现的时间相对固定6、雾凇、雪凇景 主要旅游气候类型1.海滨气候(滨海气候、海洋气候)四季温和,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温润和柔和的海陆风昼夜交替,十分宜人,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较多。
2.山原气候特征:1 空气清洁度增高2 气压降低,风力增大,日照强3 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4 在一定坡向和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增大3.乡村气候1) 特点:稀疏的乡村人口密度,低而少的建筑物,低强度的经济活动,相对城市来讲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和大量的农作物,少量释放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使得乡村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区域气候状况2) 乡村气候与城市气候的区别 乡村气温比城市气温低;乡村的空气比城市的质量高;乡村的相对温度和绝对温度比城市要大3) 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 河北的沧州穆斯林风情、烟台海滨新农村-橒岚村、浙江的杭州富阳新沙岛“农家乐” 、长沙光明村新农村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是客体, (核心)具有吸引功能,具有开发效益,是不断发展的 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福建—长汀 湖南—凤凰 旅游资源,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事物和现象方法:野外考察、课外调查、历史分析和资料统计(网上)组成:自然景观,自然环境(具有旅游价值)形成条件:1.地球圈层(岩石圈:地文、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资源2.自然地理要素的地理组合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结构。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4.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5.气候的区域差异第 2 节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类型1、光现象(1)日月星辰观察地(2)光环现象观察地(四川峨眉山“佛光” )(3)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指海面和荒漠地区光折射易造成虚幻景象的地方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2、天气与气候景观(1)云雾多发区 (二)避暑气候地 (三)避寒气候地 (四)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五)物候景观第 4 节 典型天象与气候景观及其特点1、典型光现象景观(1)日月星辰现象——日食、月食、流星雨、极昼(北欧芬兰) 、日月晕环、华与华盖、日出日落(峨眉日出日落、泰山旭日东升) 、月景赏析(杭州西湖) 、光柱林立、峨眉圣灯(2)光环现象——彩虹、霞(泰山) 、极光(漠河) 、佛光(峨眉佛光、黄山佛光)(3)海市蜃楼现象——蓬莱蜃景(山东蓬莱群岛) 、山东海滨海滋2、典型气候景观(1)云雾多发区1.云雾观赏地——峨眉金顶云海、泰山云海玉盘(雷阵雨过后、冷空气影响后的盛夏或夏秋季节是观看的最佳时机) 、黄山云雾、庐山云雾瀑布2.雾凇——吉林雾凇、长白山雾凇 3.雨凇——泰山雨凇、南岳雨凇3.雪景——北京西山晴雪、杭州西湖断桥残雪 4.雨景(2)避暑气候地——(我国四大避暑胜地)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河北北戴河(3)避寒气候地——海南三亚、西双版纳避寒度假地、攀枝花避寒地(“天然温室” )(4)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风区(云南大理“下关风”景观) ;雨区(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我国雨极——台湾火烧寮;中国雨城——四川雅安) ;热区(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 ;寒区(黑龙江漠河) ;旱区(新疆吐鲁番)(5)物候景观春季物候——垂柳新叶;夏季物候——洋槐开花;秋季物候——香山红叶;冬季物候——后海冬天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峨眉十景——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 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 第七章 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第 1 节 概述1、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特殊保护利用价值和显著的整体自然景观的特征,在管理目标、开发方式、利用方向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的自然景观综合体。
2、区分该类型的意义:自然景观本身具有综合性;旅游开发实践的需要3、特点:资源类型的综合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自然特色的突出性、不可再生性(如地质)和可再生性(如森林)4、类型: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第 2 节 森林公园1、概述1.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景色和科学教育、游览休息价值是一定规模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和科学教育活动的特定场所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1980 年)2.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1.早期萌芽阶段:1937 年 2.开创发展阶段:1960 年 3.发展健全阶段:1992 年2、森林公园的设立和管理——主管部门是林业部门3、森林公园的分类和典型森林公园根据其主体旅游资源分类1)山地森林公园——山西五台山2)风景型森林公园——张家界3)海滨海岛型森林公园——辽宁大连长岛群岛4)河湖型森林公园——江西湖口、鄱阳湖口5)以人文为特色的森林公园——陕西周至县楼观台4、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特征1)景观丰富性 2)地域性与地带性 3)动态性 4)和谐性和综合性 5)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5、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1.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优越之处2.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的条件1 森林环境质量要优,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对旅游者吸引力强。
2 在森林环境呈良性化的条件下要能取得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 在充分考察和评价局地小气候、地形、地质和土壤、水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旅游开发地点3.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分区:游览区、野营区、游乐区、狩猎区、旅游商品生产区、生态保护区、生产经营区、接待服务区、行政管理区、居民住宅区第 3 节 风景名胜区 一、概述1.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