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98KB
约15页
文档ID:431708305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_第1页
1/15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 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 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现 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1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董氏奇穴共有 740 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 200 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 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 12 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 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 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 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 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 个部位见 1995 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 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其分布特点如下1.1 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 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 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 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

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 等等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 治疗效应显著1.2 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如 腑巢穴即包括 23 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 10 节 10 个穴位、旁开 3 寸连续 8 个穴位、再旁开 3 寸连续 7 个穴位,总共 44 个穴位:“七七部位”的 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 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 为组合穴位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 刺有关1.3 背部七线董氏奇穴有相当数量的穴位集中在背部,且位于 7 条垂直的直线上这 7 条直线是:中线与督脉重叠,左右各旁开 1.5 寸、3 寸、6 寸各有一条线中线 上有21 穴;1.5 寸线上有 9 穴,左右共18 穴;3 寸线上有 15穴,左右共30 穴; 6 寸线上有 7 穴,左右共 14 穴此 7 条线上总共有 83 穴1.4 与正经穴位同穴异名 董氏奇穴有不少穴位与正经是重叠或极为接近的,可以认为属于同穴异名现 象。

如背部穴位与督脉穴位和膀胱经穴位:“六六部位”的水曲穴即地五会,水 相穴即太溪:“四四部位”的人宗穴即手五里等此外,也有部分穴位邻近正经穴位,如门金穴即陷谷穴后五分紧贴两趾骨间, 火主穴即太冲穴向后五分,灵骨穴即合谷穴后 1 寸,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 合处等需要说明的是,董氏奇穴与正经穴位重叠的某些穴位,其功效主治却与 一般著作中所论正经穴位不尽相同2 董氏奇穴刺法特点2.1 刺法简便董氏奇穴针刺方法简便易行,较多地采用“正刺”、“斜刺”、“皮下刺” 等刺法正刺”为垂直进针,进针后深刺之,或浅刺之斜刺”为针体与皮 肤表面呈60°或 45°的角度进针皮下刺”即沿皮进针上述刺法于进针后 要留针,亦可不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 45min.董氏奇穴不甚强调补泻刺法 同一穴位,如果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和不同的进针深度,其治疗的病证也不同 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如同一“肾关穴”(阴陵泉下 1.5 寸),正刺可补脾,而如 果向后方向刺入,则可补肾2.2 动气针法 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 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 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 处。

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 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 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2.3 倒马针法倒马针法也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其针刺方法为:于一个部位同时取一组 穴位刺之,一般情况下同时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强疗效在正经穴位的针 刺中亦可仿用此倒马针法,如同时刺内关与间使2.4 刺络法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多年大病、久病难治 之病,往往通过刺络放血,豁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于刺络放血之后立即止痛 在董氏奇穴临床应用上,全身上下,无处不可放血,董氏奇穴刺络方法的最大特 点是远离患处放血,效果甚好,此与常见的阿是穴刺络放血方法相比,则是更进 了一步2.5 刺病象法 所谓“病象”,即身体内部病变在体表的异常形态或颜色反应,如瘀斑、斑块样色素沉着等刺病象法即于体表异常颜色、异常感觉或异常形态处进针刺 络法有时也于病象外下针3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3.1 奇正相通董氏称其奇穴为“正经奇穴”,其原著亦称《董氏正经奇穴学》其用意即 蕴含虽为奇穴,实与正经相通之义以董氏奇穴最常用穴“灵骨穴”与“大白 穴”而言,灵骨穴在合谷后 1 寸,大白穴与三间相符。

其功效则在传统功效基础 上又有发挥又如“木斗穴”与“木留穴”治肝脾肿大,其穴位在足背三四趾间, 表面上与十四经之穴位无关,事实上足阳明胃经有一分支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 下进入足中趾外侧趾缝,正与木斗穴与木留穴所在之处相吻合其它董氏奇穴很 多亦均有与上述例子相类似之规律,因而称“奇正相通”,故其疗效机理与十四 经穴亦相通3.2 骨膜刺激 如上所述,董氏奇穴的穴位多沿骨缘分布,进针时亦紧贴骨缘,并且达到骨膜骨膜神经末梢分布较为丰富,刺之可以得到较强的针感,由此引起显著的神 经反射及相应的机体反应,因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3.3 同气相求董氏奇穴有以骨治骨、以肉治肉、以筋治筋、以脉治脉的方法如“肩中穴” 位于臂上肌肉最丰隆处,故刺之可治小儿麻痹症之肌肉萎缩:“正筋穴”和“正 宗穴”位于脚后跟之大筋上,故治疗颈项筋痛,项背强急列缺透太渊治疗血管 性头痛可以识为以脉治脉,因为太渊是脉之大会3.4 活血化瘀 董氏奇穴中很多穴位均可采用刺络放血此与“宛陈则除之”的活血化瘀疗 法一致,有其突出的效应 3.5 穴位合乎全息律 全息律理论,目前尚未被完全证实,但全息律的出现则深化了中医学的整体 观念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与全息亦有极其相似之处。

举“水金穴”与“水通 穴”来说,此两穴在所在及所刺之处正当全息倒象之气管及肺所在之外,其全 息顺象则为下焦肾脏所在故本穴补气益肾作用极强,治疗咳嗽、气喘等皆有特 效3.6 脏腑别通 董氏奇穴由于有“奇正相通”之特色,故一般临床治疗组穴机理,如表里经 取穴,董氏奇穴针刺疗法均常应用其特殊之处在于穴位所在及其所主治病证之 间,蕴含有脏腑别通之机理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梃之《医学入门.脏腑相通篇》:“心与胆 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 相通此脏腑别通之机理为传统十四经未曾或极少运用者,例如董氏奇穴之 “中白穴”位于三焦经上(奇正相通),但透过“肾与三焦相通”之机理联系, 用治肾虚腰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董氏奇穴针刺取效之机理,乃与脏腑别通密 切相关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61、《三星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肝膽神經、脾之神經 主治:兩肋痛、肋膜炎、黃疸病、肝炎、口苦、耳聾、兩腿內側筋痛、胃脹、脾 臟腫大治療方法:刺針法三星一示意图\ 三星一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下五分處是穴斜刺三分 三星二示意图三星二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處是穴。

斜刺三分 三星三示意图三星三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五分處是穴直刺二〜三 分62、 三海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腎之神經、子宮興膀胱神經 主治:急慢性腎盂炎、膀胱炎、子宮瘤、卵巢瘤、子宮炎、卵巢炎、坐骨神經痛、 腰痛、脊椎炎、腎虧陽萎、早洩、增高、項緊痛、後腦疼痛、膽汁分泌不足 治療方法:刺針法、三海一、二、穴同時取用、三海一穴示意图三海一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下五分處是穴、斜刺三〜八分 三海二穴示意图三海二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處是穴、直刺二分〜五分 三海三穴示意图三海三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上五分處是穴、直刺二分〜五分63、 大白穴大白穴示意图大白穴取穴:手握拇指與食指間橫紋盡頭向外一寸是穴,即靈骨穴下一寸處手背大拇 指與食指叉骨陷中,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合谷穴外一寸骨邊、 劑量:三稜針刺出血解剖位置:此處為第一手背側骨間筋、有撓骨動脈、橈骨神經、肺支神經 主治: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氣腫、肺積水、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 又治小兒氣喘、發高燒治療方法:放血法特特效主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配 穴_特效配穴:大白穴以三稜針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

64、 《重子穴》重子穴示意图取穴:掌心向上,當大拇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一寸處是穴可與大白 穴相通劑量:直刺一〜二寸解剖位置:有僥骨神經、撓骨動脈、肺分支神經 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 退燒、喉炎治療方法:刺針法 特效主治:小兒疾患 特效配穴:重子穴治小兒疾患以三稜針刺出血(特效)65、《重仙穴》重仙穴示意图 取穴:手掌向上,大拇指骨與食指骨之間骨縫下是穴與靈骨穴相通 劑量:三稜針刺出血 解剖位置:橈骨神經淺枝、正中神經、肺分支神經、心分支神經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 退燒、喉炎治療方法:放血法 特效主治:小兒疾患 特效配穴:重仙穴治小兒疾患以三稜針刺出血(特效)66、《土水一穴》土水一穴示意图 取穴:在手掌於拇指第一掌骨外側骨下陷處後一寸的下五分處是穴 劑量: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半解剖位置:針經過皮膚、皮下組織、通過拇指外轉肌而達到拇指對立肌外側,正 中神經分枝、脾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全身骨腫痛、骨膜炎、坐骨神經痛、腰痛、兩腿內側肌肉痛,急慢性胃炎、 久年胃病、咳嗽、氣喘、扁桃腺炎。

治療方法:刺針法67、《土水二穴》土水二穴示意图 取穴:手掌於拇指第一掌骨之外側骨下雙手取穴效果更佳劑量: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半解剖位置:針經過皮膚、皮下組織、通過拇指外轉肌而達到拇指對立肌外側,正 中神經分枝、脾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全身骨腫痛、骨膜炎、坐骨神經痛、腰痛、兩腿內側肌肉痛,急慢性胃炎、 久年胃病、咳嗽、氣喘、扁桃腺炎治療方法:刺針法68、《中白穴》(又名鬼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中白穴示意图 取穴:手背、握起拳頭,第四、五手骨之間,指關節上方五分處是穴於無名指 掌骨與小指掌骨下上一寸為中渚穴,有人誤以中白穴乃中港穴,實為錯誤)劑量:直刺五分解剖位置:手背靜脈網,尺骨神經動脈,與手背分枝、腎分支神經,(又稱機動 神經)主治: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腰酸痛、背痛、頭暈、眼散光、腎虛耳鳴 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小腿痛、閃腰坐骨 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岔氣(特效)治療方法:刺針法 特效主治:坐骨神經痛、骨刺 特效配穴:中白穴治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69、《肺心一、二、三穴》肺心一、二、三穴示意图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淺枝、心及肺分支神經。

主治:脊椎骨骨刺、頸項骨刺、項緊痛、小腿脹痛、肋膜神經痛、胸痛、背痛、 大拇指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後腦頭痛治療方法:刺針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