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________的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________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________•位移公式x=________•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2.几个推论•(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恒量,Δx=x2-x1=x3-x2=…=________•(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________•1T末、2T末、3T末……的速度之比•v1∶v2∶v2…=________•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________•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________•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三、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________运动.•3.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1)大小:g=9.8 m/s2.•(2)方向:竖直向下.•四、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1)上升阶段:做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g.•(2)下降阶段:做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g.•(3)在最高点:速度v=0,加速度a=g.•2.基本规律•(3)速度位移关系式:vt2-v02=-2gh.•(4)上升的最大高度:H=________.•思考: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1.公式的条件:基本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有往返的情况,对于匀变速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均不成立.•2.公式的矢量性: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4.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x、vt、v0、a、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1.正确分析车辆行驶的过程、运动状态,确定各相关量的符号,灵活运用公式列方程.•2.注意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汽车的启动过程,隐含初速度为零;汽车刹车直到停止过程,隐含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为零的条件.•3.在计算飞机着陆、汽车刹车等这类速度减为零后不能反方向运动的减速运动的位移时,注意判断所给时间t内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如果已停止运动,则不能用时间t代入公式求位移,而应求出它停止所需的时间t′,将t′代入公式求位移.因为在以后的t′~t时间内物体已经停止运动,位移公式对它已不适用.此种情况称为“时间过量问题”.•4.公式应用过程中,如需解二次方程,则必须对求解的结果进行讨论.•5.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是加速度大小相同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逆过程,因此可将其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进行计算,可使运算简便.•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位移与速度这三个关系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4.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大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5.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6.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7.巧选参考系解题•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巧妙地选用其他物体作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为了求解简便,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1.竖直上抛的两种处理方法•(1)分段法:将上升阶段看作末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2)整体法:将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统一看成是初速度向上、加速度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1)对称性(如图)•①时间对称性•③能量对称性•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能变化量大小相等,均等于mghAB.•(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