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胡希恕讲伤寒论156条170条 第156条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心下痞,也有水饮造成的,本以下之,心下痞,本来由于泻下之后而心下痞,用泻心汤是对的便服后痞不解那么此不是三黄泻心汤证,用此方就不行了其渴而燥烦,同时小便不利,用五苓散才对的,就是水代谢机能差,主要是小便不利,饮多少水都不吸收,但组织缺乏养分,还是渴的厉害,所以渴而燥烦,所以我给人治病,我让人不禁口,病人缺什么,生理上就会想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不要强求,否那么非坏不成肝病要养分,本来不能吃汤,非要吃汤,非坏不成,这里因小便不利,水不能被吸收,把废水一去,新水就吸收了,就好了这里心下痞就是水在那里堵住了,要留神辨证这一段可见,心下痞,泻心汤不是万能的药,得辨证,要是渴口燥烦,小便不利之心下痞,得用五苓散 第157条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依法当发汗,发汗汗出,伤寒在表之证已解了,可是里面出问题了,但这并非发汗造成的此人可能胃根本就不好,平坦就有,但不明显,大病之后就表现出来了,胃不和,心下痞硬,干噫(即是嗳气),食臭(伤食的味),食物不消化的味道,胁下有水气,胁下就是心下,肠子里面有水也为胁,腹中雷鸣,水走肠间有怕,且声音大如雷,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这个方与半夏泻心汤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半夏泻心汤中加生姜,干姜减量此方嗳逆较明显,生姜配人参、甘草、大枣更能健胃,所以生姜更加加量,看起来上方没什么识别,但临床上体会,只要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呕逆下利或不下利,开嗳食臭最重要,假设有干嗳食臭用半夏泻心汤不行,这是二方主要不同点,其他的都差不多,此方子偏于一般的胃肠炎的机遇多 用此方要留神一点,用此方轻易发生晕眩,本来治呕吐下利的,吃此药后反倒吐的厉害,泻利无度,这不要怕,必好不成,此方去水气的,气力相当大,姜加重了,半夏、干姜皆温中去水,半夏下气去饮有缓利的,大便老溏,同时有伤食的,吞酸,用此方有良效但有时有此种冥眩的处境,是发挥作用,而一时展现一种特殊的状态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都是常用的 第158条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这一段不仅说甘草泻心汤,同时给上面二个方剂,心下痞硬作阐明伤寒中风,无论伤寒或中风,依法全应汗而解之,而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因泻药,热邪内陷,而为协热痢,下利日几十次谷不化,是因泻下忆,不是胃不消化。
腹中雷鸣,与半夏泻心汤一样,心下痞硬而满,也是半夏泻心汤的痞硬而满,因泻下的作用伤了胃气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硬,见病未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不是阳明病,热结于里但以胃中虚,本不虚因泻药而致胃虚,所以客气上逆,不但外邪因胃虚而入内,而里面的水,也为客气,也往胃上涌,逆于上,故使硬满甘草泻心汤主之此方变化更小,只是反甘草增量,由三两变为四两,甘草主要缓急迫,这里心烦不得安,用甘草缓急迫,但此方也不只限于这个,金匮要略有,口腔溃疡类的病,挺古怪的,非肯效,也要加减只要胃肠炎类的病,久而不愈,用此三方得当都有效临床上经上大便溏,不爱吃东西,恶心肚子叫,心下痞硬,好多的,用此三方,偏于下利,干嗳食臭,用生姜泻心汤,没下利只呕,心下痞硬腹中雷鸣用半夏泻心汤 第159条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本来是太阳伤寒,治错了,当汗,反服下药,所以下利不止,心下痞,这也是心下痞硬,一方面协热利,虚其胃服泻心汤已,指甘草泻心汤,病已,就是病好了,不利了,但是医生还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再吃泻心汤也止不隹了,就用理中汤,利益甚,这是由于一再用巴豆剂下之,使肠道滑脱不收,理中者理中焦,治胃虚寒,此利在下焦,反复大下,使大肠失去收涩,在下焦,应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此为收敛固肠的手段。
吃此药还不止,是水谷不别了,当利小便,故此时必有小便不利,一利小便就好了 这说明由于误下,而造成利不止的病,在下焦有二种不同的问题,一个是大肠滑而不收,用赤石脂禹余粮,另一个是水谷不别小便不利造成的,就利尿赤石脂禹余粮,此二药固涩气力相当强,但真下有热不是虚脱时此药不成用,如痢疾等,久利滑脱不止可用便血的可用桃花汤,后面有的 第160条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这段是承上面67节,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那么头眩,脉沉紧,发汗那么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前面是脉沉紧,此为脉甚微,此说明太阳伤寒应发汗,无论吐或下为误治,如表不解那么气上冲,气上冲那么里饮伴气上冲往上来,故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那么头眩,脉沉紧,都是水挟气往上冲表不解的关系,此时更不能发汗,前面讲了,假设里面饮气发作,万其饮上于心下,心下有水气表不解,非利水不成,再发汗动其经脉身为振振摇此段伤寒吐下之后,表不解,下面的病症察觉了,起码是气上冲(表不解嘛),没有水还好,但此人素有饮,饮必伴气上冲而逆于上,就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水往上,那么头晕,所以起那么头眩,可是脉沉紧,吃苓桂术甘汤就好了,桂枝甘草解表治气上冲,再加利尿药就是苓桂术甘汤,表里都好了,可又发汗,“伤寒吐下后发汗”,是接?67条说明,吐下虚其里,汗又虚其外,所以这个人虚热不退还烦,表不解嘛,不去水那么表不解,可是脉甚微。
吐下发汗皆伤人体液,所以脉微是亡阳,亡阳是亡津液,“八九日”,由吐下,又发汗,八九天后,心下痞硬,不是心下逆满,是虚的厉害了,发汗也虚胃,胃虚客气往上来,所以他痞硬客气就是水,胁下痛是冲气和水往上攻的厉害,气上冲咽喉,不仅气上冲胸,还冲咽喉,比64条更重了眩冒为水上冲所致,冒为头重,眩为晕眩,经脉动惕者,经脉跳动,久而成痿可见水饮危害相当重,如治疗不当,就可能久而成痿这个病怎么治疗呢?假设没陷入纯阴证,还可用苓桂术甘汤,假设陷入阴证,用真武汤类,看概括处境 第161条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太阳伤寒,经过发汗吐下,病好了,可是展现里虚的处境,心下痞硬胃虚了,这也由于吐下之后,大病之后胃气虚,气逆而为嗳气不除,旋覆代赭汤主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此人素日胃就不好,可没明显发作,由于外感,经服药,吐下等伤胃气,新得的病好,但素日胃的疾患明显发作,心下痞硬,就是人参证了,为胃虚,邪饮趁胃虚而往胃上来,故心下痞硬,邪气上逆,故嗳气不除,应用旋覆代赭石汤主之此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有好像之处,也有人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为健胃治逆的,治呕逆,另外加旋覆花代赭石,旋覆花是下气去结气的。
代赭石是收敛性健胃药,此药在治本病不要重用,多用反伤胃,后世说是镇重使逆气不往上来,其实是收敛性的健胃药,有点补益的性质,此药重用,对胃不好,所以用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半夏,就是健胃降逆,用旋覆下气去结气,代赭有点健胃镇逆作用此方与前三泻心比,没有芩连去热,也不解烦,也不治下利,此药在临床上对胃的疾患,经常有嗳气不除,与生姜泻心汤嗳气食臭,不同的是,有下利,而这里没有,反倒治大便干,对便秘,此方有效旋覆代赭往下性的气力相当大,此方治胃疾之嗳气与陈皮之嗳气不同(橘子姜汤,也治嗳气),后者之嗳气是,觉得闷打膈后安逸,梦想打膈才好,为橘皮证,茯苓饮也有此证侯,一般胃不好,食欲不振,有逆气,但打膈较安逸,主要以痞闷为主,用茯苓饮就好,健胃行气利水,而旋覆代赭石不是的,它是苦于打膈,嗳气不除嘛,痛苦,故此方有治噎膈的机遇,就是胃食道发炎,癌证等打第一文库网噎相当凶,用此方好另胃泛酸,胃痛、打膈、大便干,此方好使,假设酸太多,可加乌贼骨,留神大便稀不行,用茯苓饮对比好,这些都是常用的方(56:00)苦于嗳气所以说“嗳气不除” 第162条 下后,不成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下之后表不解,一般说理应用桂枝汤,但有些例外,尤其在此与桂枝汤有些相反,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也治汗出而喘,喘也是气上冲的回响,但这里不是的,这里是里有热而汗出,表不解,故还喘,有麻黄证之喘,但麻黄汤是不汗出,里有热阳明汗多汗,热壅于里,蒸汗于外所以不能用桂枝汤,因里热不能用桂枝,所以麻黄汤把桂枝去了,加去热之石膏,前面讲了麻黄配三膏反能汗出,麻黄配桂枝必能出汗,而且桂枝不利于里热,所以不能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故说“不成更行桂枝汤”,“无大热”,阳明病里头大热,蒸蒸发热,假设是此种发热麻杏石甘汤就不行了虽然有里热,但不到阳明病的程度这与桂枝汤的汗出不一样,这里汗较多,且味重,桂枝汤证的汗少,稀疏无气味故治喘,假设有热,给石膏对比好在肺炎初期可用,但不能频繁用,只要符合这种处境,汗出而喘才可用,仍要辨证,小儿多没有汗也可用我给我儿子开此汤,那时他只有4岁,出疹子,我不在家,他奶奶给吃牛黄丸,那花太凉了,当我回来的时候疹子回了,喘而无汗,脸红昏迷不醒,很危害,他舅舅正学医……嘿,来了开了方子我不同意,全是一种还是解表、祛热、解毒,这种套方,我说不行吧,等客人走了,我跟他舅舅磋商,我说就吃麻杏石甘汤,……就开这个,开这个哪,石膏用得少,麻黄用得多一点,他吃了,逐渐的脑袋见汗了,就吃这个,后来没再吃药就好了,他那也是……并发肺炎,你看这个好了之后,他舅舅说的,哎呀,咱俩这……,他没有汗用这个行吗?我说没关系,石膏清热不确定有汗,这是我头一开头给人家开方子,还是给我儿子,那时我才二十六七岁,我的孩子四岁。
第163条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始数下之,所以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除,当然这也是指发汗药了,但是脉还浮,理应持续用桂枝呀,外证使用桂枝是这么说的,外证还没拉倒而数下之,连续给吃泻药,所以协热而利,使这个邪热陷于里,协同泻药而为热利以下,而为协热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这个数下……所以心下痞硬,心下痞硬就是胃虚了,表里不解者,太阳病外证本来未解,三翻二次给吃泻药,一方面得协热利,一方面表也没解,桂枝人参汤主之,就是现在所说了人参理中了,以人参汤理其中,也是胃虚衰了,那么以桂枝甘草汤而解其外,他这个桂枝人参汤就是桂枝甘草汤与理中汤的合方,你们看看对这个人参治心下痞这个就看出来了,那么这个方子心下痞硬就是人参汤,所以他是治胃,我们用人参啦,总得在这里头看这个药物的应用你才明白,所以人参不是万能,它是治虚,但是在胃有胃气虚而又有心下痞硬的这么种处境用它是最好的,所以古人就在这时用,你看看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石汤,你这个你都看出来了,那么这个理中汤呀,主要的是胃虚心下痞硬,人或者有呕呀,大便稀呀,它由于胃衰造成的,那么这个协热利,这个利下不止应用这个理中汤是健胃治下利,用桂枝甘草汤呢解外。
第164条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成攻痞,率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这个太阳伤寒,大下是非法的治疗了,理应先发汗,大下当然不好,他一看不好,他又复发汗更错,既大下表不解,依法应用桂枝汤,不能用麻黄汤,他这个复发汗就是指麻黄汤,那大汗出,病并不解呀,他的表还不能解呢,所以他一方面由于他这个大泻下使致表邪内陷而为心下痞,一方面由于发汗又错,所以依旧恶寒而表不解,要吃桂枝汤他就对了,那这个表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