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南 历 史第一课 越南历史的起源越南民族的起源春秋到秦汉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以及西部、江西、云南的部分地区,居住着众多的越人群体,史书称为百越生息在越南北部红河流域至我国广西邕江的越人,称为雒(骆)越新石器时代,已有印度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从南部进入越南居住,后来又有傣、侬、岱、瑶、苗等民族从北部进入越南因此,现代越南人的有着很多民族祖先越南的历史源头《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按黄帝时,建万国,以交趾界于西南,远在百越之表尧命羲氏宅南交,定南方交趾之地禹别九州,百越为杨州域,交趾属焉成周时始称越裳氏,越之名肇于此云神话传说泾阳王,讳禄续,神农氏之后也壬戌元年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继而南巡至五岭,接得婺仙女,生王王圣智聪明,帝明奇之,欲使嗣位王固让其兄,不敢奉命帝明于是立帝宜为嗣,治北方,封王为泾阳王,治南方,号赤鬼国王娶洞庭君女,曰神龙,生雒龙君雒龙君娶帝来女,曰妪姬,生百男(俗传生百卵) ,是为百粤之祖一日谓姬曰:我是龙种,你是仙种,水火相克,合并实难,乃与之相别分五十子从母归山,五十子从父居南 封其长为雄王, 嗣君位 雄王之立也, 建国号文郎国。
分国为十五部臵相曰骆侯,将曰骆将王子曰宫郎,王女曰媚娘世世以父传子,曰父道世主皆号雄王自泾阳王至雄王十八世,君王二十易,时从壬戌年(公元前 2879 年)至癸卯年(公元前 258 年) ,凡 2622 年 +甲辰元年(周公元前 257 年) ,文郎国为蜀王子泮所灭,蜀泮称安阳王,改国号曰瓯骆,建都封溪,即古螺城,在位约 50 年,至癸巳年(公元前 208 年) ,为赵佗所并 +安阳王:古螺城和神弩的传说赵佗:媚珠与仲始的故事东山文化在越南北部出土了 ?东山文化 ?遗址文物,其中有许多铜器,也有更为原始的石器和陶器大量的铜矢这表明, 当时农业还不发达,狩猎仍然占重要位臵在做为东山文化典型特征的玉缕铜鼓上,人物形象都着羽衣,看不出有明显的阶级分化,也没有原始的文字符号东山墓葬中也没有人殉的痕迹,这反映了生活在越北红河流域的人类,还没有跨入阶级社会的大门习题:雒龙君: L?c Long Quan 妪姬: ?u C? 文郎国: n??c V?n Lang 雄王: Hù ng V??ng 五岭由 越城岭 、 都庞岭 、 萌渚岭 、 骑田岭 、 大庾岭 五座山组成, 故又称 “五岭” 地处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江西 、福建五省区交界处。
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 长江 和 珠江 二大流域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五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人称为“蛮夷之地” 第二课:越南的阶级社会一、南越政权的建立秦末(前 208 年) ,南海郡尉赵佗乘天下大乱之机,并击桂林、象郡、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割据政权,建都番禺不久后即臣服属汉赵佗,中原河北真定人,即今河北正定人秦王蚕食天下时,使尉佗将卒以戍越史料: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箕踞见陆生陆生因他曰进说: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尚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与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以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杀王降汉, 如反复手耳? 于是尉他乃蹶然坐起, 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 疏失礼义? ……陆生遂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史记》卷九七, “ 陆贾传 ”赵佗的贡献赵佗在位 71 年,其间推行了一系列值得称道的施政措施。
政治方面,实行 ?南北交欢? ?和辑百越? ,很好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经济方面,注意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贸易关系,引进金、铁、农器、牛、马、羊等;文化方面,大力推进先进的汉文化, ?以诗书而化训国俗? 越南的古史、古代史学家对赵佗的南越政权历史作用给予很高的评价讨论: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与中原汉朝是什么关系?是一个独立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称臣?或是中国的一个地区?还是汉朝的诸侯王?二、第一次北属时期赵氏家族统治南越 97 年,到公元前 111 年,南越相吕嘉发动叛乱,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南越,次年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在今越的北部和中部由此到公元 40 年二征起义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第一次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文化发展史书记载可知, 当时交趾地区的经济文化是相当原始、 落后的, 汉太守锡光、任延及汉族移民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到那里,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汉代,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不仅与今两广地区和内地有着水路交通线,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也是汉朝和东南亚、西亚各国海上交通的出发地之一史料:凡交趾所统,虽臵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
人如禽兽,长幼无别项髻跣足,以布贯头而著之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期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光武中兴,锡光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嫁;臵为冠履,初设媒聘,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 《后汉书》卷八六, ?南蛮传?三、二征起义 /起事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当地官吏和东汉王朝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激起了交趾地区各族人民不断的反抗, 其中最大规模的是公元 40 年的二征起义 这次起义波及交趾、九真、日南、合浦(今广西西部) ,持续了三年史料……建武十六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反,攻郡征侧者, 麊 泠县骆将之女也,嫁为朱鸢人诗为妻,甚雄勇,交趾太守苏定以法绳之,侧忿,故反于是九真、日南、合浦蛮里皆应之……十八年,遣伏波将军马援万余人讨之明年夏四月,援破交趾,斩征侧征贰等……--- 《后汉书》 , 《南蛮传》《水经注》卷三七《林邑记》曰: ?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土人以之流寓,号曰马流,世称汉子孙也民间有传:铜柱歪,越南衰;铜柱斜,越南灭讨论:二征起义的性质?二征起义很为越南所推崇,是越南家喻户晓的人物,长期以来被尊为反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英雄有人说马援的镇压是对越南的侵略行为,有人说是中央政府对农民起义的打击,有人说这只是地方土豪的造反。
练习:秦始皇: T?n Th?y Hoà ng 公元前: tr??c c?ng nguy ê n 北属: b?c thu?c 征侧: Tr?ng Tr?c 征贰: Tr?ng Nh? 二征夫人: hai b à Tr?ng起义: kh?i ngh?a 反侵略: ch?ng xam l??宗藩关系:藩属国的国王继位,须经过宗主国的册封,才算取得合法的地位;藩属国需定期向宗主国进贡; 宗主国负有帮助藩属国维护统治秩序的责任 不可否认,这种宗藩关系的形成,是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力的差距所造成的,是一种特殊的封建等级关系,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平等性但是,中国和越南的这种宗藩关系与法日殖民者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清王朝对越南国王的册封,实际上仅是对既成事实的认可,即谁控制了越南中央政权,清王朝就予以承认,并不具体干涉其内政同时,清王朝也不染指越、朝的领土,不谋求经济上的特殊利益如越南使臣朝贡时,清王朝回赠的礼品,其价值远远大于其进贡的物品可见,宗藩关系并未对越南的自主权和经济利益构成直接威胁,越南基本上仍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正是因为中国与越南之间存在着这样特殊的宗藩关系,所以当法国侵略越南时,阮氏王朝不仅邀请黑旗军助越抗法, 而且多次派使臣前往中国, 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对清政府而言,如果对越要求臵之不理,即不承担宗主国责任的话,宗藩关系就难以维持,而且,天朝的尊严与体面也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损害同样,也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宗藩关系,在《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中要强调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要得到清政府的同意第三课:越南早期的封建制社会一、马援平息了二征起事之后,过去的骆王、骆将、骆侯的统治制度被废除,汉朝委派的太守刺史、县令进入交趾,封建制度在交趾地区建立汉朝末年至魏晋南北朝间,中原地区社会动荡不安,割据纷争,而交趾甚为发展,是诸多循吏的功绩分不开的如任延、锡光、贾综、士燮等同时,在交趾地区的许多优良农业品种也开始传到中国 甘薯的传入二章(四)节越南早期的封建制社会二:万春国的建立( 544-602年)人物: 李贲,其先祖为中国人,王莽篡位时避乱南迁,第七世居交趾并韶,汉人后代,不得志的儒生赵光复, 李贲的名将事件: 反梁朝压迫的起义( 541年)结果: 544年李贲建立万春国, 546年李贲死,赵光复掌握兵权继续起义后李贲部将李佛子与赵光复相争,败之,后降于隋朝万春国存在 58年,为区别于 1010年李公蕴建立的李朝,人们把万春国称为前李朝从二征起事失败到万春国建立这段时间,称为第二次北属时期。
越南早期的封建制社会三、经济文化: 第二次北属时期,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密切这时,大秦(今罗马)、天竺等国到中国贸易,都经交趾转道北上,中国商人也多由此出海 第三世纪世纪时, 我国农民创造的水车传入越南并得到广泛使用中国建筑、造纸、纺织、医药也为越南人民所喜爱同时越南人民也结合自己的生产经验进行发展提高,比如,此时中国南方人民制造琉璃瓦的技术就是从越南学来的,广西种植棉花的知识也是从越南传入的佛学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交趾第四课:第三次北属时期一:隋唐时期的越南万春国降隋后,隋朝将交趾改为交州到了唐朝,交趾的名称几易,从交州总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镇南都护府—安南都护府,从此,交趾地区被遍称为安南第三次北属时期二:第三次北属的结束唐朝与云南南诏发生冲突,战场都在越南,当地人民十分苦难唐朝对安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只征半税,而 687年,都护刘延佑强征全租激起民愤,官员的暴政前后引发几次农民起义,分别有 687年的李嗣先, 722年的梅叔鸾(自称梅黑帝), 791年的富豪冯兴,人称布盖大王, 819年的泰族人杨清而同时,九世纪中叶,黄巢起义让唐王朝无暇顾及安南,越南富豪曲承裕掌握了安南统治权,自称节度使并知会唐朝,越南结束第三次北属时期。
第三次北属时期三、经济文化交通: 与广州同为中外交通门户考古: 大量唐朝古钱币和越州窑、汝窑陶瓷官员: 内地人坐罪或贬官常被流放至安南,其中不少是文人学士,如王勃之父:交趾令王福畴, ?文章四友 ?之一的杜审言越南也有不少人到中原来,姜公辅还当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佛教: 隋朝在交州建宝塔 49座,现在越南存 14000多僧寺, 43省中平均每省 7.1座第五课:吴朝与十二使君之乱在唐朝灭亡前后,委派的安南节度使(静海节度使),徒有虚名,根本不能到任在安南此起彼伏的起义中,土豪曲承裕最终割据交州,自称节度使,并在唐王朝灭亡的前一年得到承认随后几年,曲承裕死,子曲承颢继袭,后颢死,其子承美继之923年,南汉政权派军队进攻越南,俘虏曲承美 931年部将杨廷艺击退南汉军占据交州自称节度使,南汉只好承认 936年,杨廷艺的牙将矫公羡杀杨而代之 938年杨廷艺的另一部将兼女婿吴权起兵击矫公羡,矫向南汉求援,南汉王刘 吴权命军士于白藤江要地插入有铁尖的木桩, 然后以小舟向南汉挑战, 佯败以诱敌深入此时涨潮不见木桩,南汉军不知是计猛追吴军,进到木桩河段时海潮急落,被木桩卡住,吴军马上反扑,两岸埋伏的军队箭如雨下,南汉军死伤无数, 刘洪操被杀。
这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白藤江之战 ( +马尾海战、诺曼底之战)939年,吴权称王,建都古螺,着手整顿统治机器,定官制,建立了摆脱中国而独立的区域性封建政权有些国外著作就将这一年作为越南独立的标志,并视为中越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