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3-制取氧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乱石****奔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45KB
约4页
文档ID:614167565
2.3-制取氧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1页
1/4

2.3 制取氧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是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讲述了氧气的制取方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本课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并对相关实验进行了讲解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利用高锰酸钾、过氧化铅和高温分解法– 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条件–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制取氧气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操作技巧2. 难点:– 系统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条件–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实验室酒精灯、试管、试剂杯、显微镜等2. 实验材料:高锰酸钾、过氧化铅、双氧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氧气是一种常见气体,那么我们怎样制取氧气呢?2. 理论讲解(15分钟)a.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可以分解释放出氧气。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后可以观察到氧气气泡b. 利用过氧化铅制取氧气:过氧化铅在加热时也可以分解释放出氧气具体操作步骤为将过氧化铅放入试管中,加热后可以观察到氧气气泡c. 高温分解法制取氧气:将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即双氧水)倒入试剂杯中,随后加热杯底,观察到氧气气泡产生3. 实验操作(20分钟)根据所讲述的理论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a. 实验1: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步骤:1. 准备试管、高锰酸钾2. 将一小片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3.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4. 观察氧气气泡的产生– 实验结果:观察到氧气气泡的产生b. 实验2:利用过氧化铅制取氧气– 步骤:1. 准备试管、过氧化铅2. 将一小片过氧化铅放入试管中3.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4. 观察氧气气泡的产生– 实验结果:观察到氧气气泡的产生c. 实验3: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取氧气– 步骤:1. 准备试剂杯、双氧水2. 倒入适量的双氧水3. 加热试剂杯底部4. 观察氧气气泡的产生– 实验结果:观察到氧气气泡的产生4. 实验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与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三种实验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制取的氧气气泡最多?为什么?• 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 制取氧气的条件是什么?5. 拓展延伸(10分钟)根据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除了这三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吗?• 实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 制取氧气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六、作业布置1. 写一篇实验报告,记录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总结。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2.4 元素的化学符号七、板书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法:1. 高锰酸钾2. 过氧化铅3. 高温分解法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制取氧气的方法,理解了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但是在实验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和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分享的精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