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扬琴在新民乐中的应用

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26KB
约2页
文档ID:185825339
浅析扬琴在新民乐中的应用_第1页
1/2

浅析扬琴在新民乐中的应用 浅析扬琴在新民乐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扬琴作为一件优秀的中国民族乐器以它清脆明亮的音色和优美动听的旋律赢得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开展,它也在演奏形式上不断创新,例如当今流行的“新民乐〞音乐形式那么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展空间二者的结合代表着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的融合,是对传统民乐的全新诠释 关键词:新民乐 扬琴 创新 结合 一、“新民乐〞的兴起 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乐开展至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开展,在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之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诠释――新民乐新民乐〞的“新〞表达在它的新挖掘、新组合、新创作、新改编,它是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创作动机,结合现代音乐元素不同于以往传统民乐的新音乐表现形式,从而带给听众全新的艺术感受新民乐出现的价值在于它立足于传统音乐之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表达了现代音乐学习者对传统音乐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新挖掘 新民乐是以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为动机, 用现代理念、手段创作和演绎传统音乐,在音乐中加进了爵士、拉丁、摇滚等现代流行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极具现代节奏感的新风格。

新组合 在乐器组合上,传统民乐的构成主要是根据音乐所需要的音响配置来适时增减乐器以到达各声部之间和谐共处以及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但在新民乐中参加了midi伴奏和电声乐器后,相对而言起到了填充低声部的作用,因此在乐器组合上也是自由组合,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乐器的特色 新创作 传统民乐旋律结构单一, 音乐线条明显, 色彩比拟乏味, 音乐风格多以古典柔美为主而新民乐在创作上很大程度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 旋律结构多变, 参加电声乐器并使用丰富的配器手法,用流行乐的编曲手法来改造传统民乐 新改编 新民乐大量运用电子乐伴奏, 多使用大量独奏炫技和反复高潮片段的手法, 运用MIDI制作伴奏,用摇滚、电声、爵士等音乐风格来来演绎传统民歌,音响截然不同,色彩丰富绚丽,音乐情绪热情欢快,使其改编后的传统民歌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二、“新民乐〞对扬琴演奏的影响 红透大江南北的乐队组合“女子十二乐坊〞作为“新民乐〞的代表,她们的表演形式就是将中国最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完美的结合,这种表演形式强烈冲击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最重要的是它给传统民乐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因此受众人群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乐器,从而推动了民乐的开展。

而其中扬琴也以它独有的音乐魅力成为“新民乐〞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 在“新民乐〞的影响下,在演奏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最大的变化是在演奏形式上与以往大为不同新民乐〞要求扬琴演奏者站立弹琴对于这种演奏方式,笔者认为是一大创新,其效果到达了“新民乐〞要求的“新〞,这种站立演奏姿势与现代服饰以及现代音乐伴奏的结合,衬托出了新民乐所表现的整表达代效果;其次,站着演奏也便于演奏者自由发挥,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乐曲情感,更加能够表达出新民乐的热情与奔放这一特点 最后是在音乐风格上的全新诠释上,新民乐的灵活与传统民乐的内敛形成了鲜明比照例如经过全新改编的江苏民歌整?采红菱?,以扬琴演奏主旋律为主线,配上流行的鼓点,以及各种打击乐的使用,整体的编配效果使整首乐曲的音乐旋律更加流畅,音乐形象更加鲜明,衬托出了主人公在河里采摘红菱的欢快活泼的气氛,比照传统的演奏效果来说,可谓是让人耳目一新 扬琴在新民乐乐队中,充分担任了低音与伴奏作用及华彩局部它清脆明朗悦耳动听的音色是任何一种音响效果都无法替代的例如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扬琴声部是作为低音节奏型伴奏出现的;在?梦里水乡?乐曲中可以清晰听到扬琴声部作为分解和弦伴奏在演奏,在?月牙泉?中而是有一段炫技华彩局部,以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展现出了扬琴独特的音乐魅力。

由此可见,扬琴在新民乐乐队里是极为重要的一门乐器 三、扬琴在新民乐中应用的展望 新民乐的演奏形式的出现,使扬琴在乐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由此对扬琴这门乐器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大的问题就是控制扬琴的延音和节奏的把握因此,“蝶梦扬琴〞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扬琴延音的控制问题,但是弹奏“蝶梦扬琴〞对演奏者的技术控制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严格要求,这也是每一个演奏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其次,对于演奏音量的控制上不得不提到电扬琴这一扬琴改革乐器,电扬琴的优势在于扩大了音量,增加了低音厚度,美化了音色,缩小了体积,因此在新民乐乐队中越来越多的演奏者选择了电扬琴,但是如何使电扬琴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在乐曲中与其他电乐器音色的融合,也是每一个演奏者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人们从新民乐音乐洋溢的活力气氛中感受到了传统民乐从未有过的活力和新鲜新民乐的崛起, 为民乐找到了更多的观众,就让民乐的道路越来越宽阔, 更为世人所知, 不断地创新开展让民乐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杨古侠:对“新民乐〞的思考与展望[J].音乐探索,2007,. 【2】宋政:从“女子十二乐坊〞透视民乐的创新[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