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摘自崔允漷教授的讲课以及网上的资料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 享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 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 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 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 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 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 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双 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 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 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 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 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 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 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 达成……(参考 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一种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评议框架,应具备:♦指向明确:你解决的问题比较明确;该 问题与此人/此课的关系密切;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教与学的改进或教师专业发展♦分解 合理:该问题涉及的核心概念按某种逻辑合理分解;分解后的相关次级概念都能找到相对应 的关键行为;该关键行为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关键行为记录与表格的匹配程度♦记 录可行:该表格已说明“用户”是个人还是合作及特别要求;该表格容量适合记录人在现场 便观察边记录;该表格便于记录后的整理/归纳/推论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教 师 教 学26272829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性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质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内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容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实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施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评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价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资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思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考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民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课主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堂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文创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化新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关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爱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特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质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