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汉语通论答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6KB
约32页
文档ID:31590910
现代汉语通论答案_第1页
1/32

《现代汉语通论》导论练习参考答案时间: 2008-07-17 15:59:26 | [>] 第一章 导论参考答案第一节 练习题(P7)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说学好普通话的作用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要求具体、生动并且有说服力)二、简述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来源及其发展情况白话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而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则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 ,汉代又有“通语” ,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 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 ,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包括《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红楼梦》等文学巨著它们尽管都多多少少带着某种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方言地区的人也用白话文来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文就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全民性白话文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清朝的时候,在福建、广东等地区设立的“正音书院” ,教授官话,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做官这样,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三、现代汉语有各种地域变体,请结合自己的方言举例说明它跟共同语的差异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较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有的集体向远方迁移,有的和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差异较大,情况较复杂的地区多集中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汉语方言的一致性比南方大得多总的格局是:北方各方言一致性大,差异性小;南方各方言差异性大、一致性小。

闽、粤两大方言和普通话差别最大,吴方言次之,客家、赣、湘等方言和普通话差别要小一些,北方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和普通话的差别自然要小得多汉语方言目前一般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方面差别最为明显,词汇涉及面最宽,语法的差别比较隐蔽四、现代汉语有各种社会变体,请寻找一种变体举例予以说明由于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每一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也叫社会方言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主要有:性别变体、年龄变体、行业变体、阶层变体和社区变体例如香港特区就存在着大量的社区词, “打工皇帝” 、 “亲子日” 、 “楼花”等等五、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标准?在 50年代,面对进一步统一汉民族共同语的需要,提出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化标准:语音方面以一个地点的语音(北京)为标准,词汇方面则比较宽泛一些,即以方言覆盖面最宽的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要求确定比较稳定、易于操作的标准,就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这一规范原则对于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的形成和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的信息化、网络化、传播手段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频繁的社会发展新时期,这一规范原则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例如北京语音中有大量的儿化和轻声,这些是不是都需要进入普通话呢?显然应该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规范思考题一、谈谈你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体会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 2001年 1月 1日起正式施行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因此,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工作必须以该法律为唯一的依据首先,要加强宣传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新时期社会文明的需要要努力形成一种集体的语言规范意识,努力形成人人都重视语言规范、人人都遵守语言规范的局面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在 50年代,面对进一步统一汉民族共同语的需要,提出了现代汉民族的规范化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这一规范原则对于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的形成和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今天信息化、网络化、传播手段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频繁的社会发展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这一规范原则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这就需要进行许多深入的研究工作再次,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们使用语言求新求异的倾向时时可能导致新的规范要求,所以语言规范化工作需要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进行补充、完善和细化二、我们提倡学习普通话,有人担心方言最终会消亡,你认为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 2001年 1月 1日起正式施行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样方言区推普工作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但是我们提倡说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因为语言的统一不可能采取消灭现有方言的方式来实现在一个地区的人们仍在把方言作为地区内的主要交际工具时,消灭方言就意味着语言使用的中断,其后果必然是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而且方言地区的人们使用该方言,还有一种感情因素,这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因而我们积极提倡推广普通话,但也允许在某些特定场合(例如家庭内部)使用方言,不必也不需要通过消灭方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实现语言的统一在方言区内部,方言仍是人们使用的主要语言形式,很多人还只会听而不会说或说不好普通话,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人听不懂普通话。

我国政府把推广普通话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就是要逐步改变这种状况,推动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普及共同语的普及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语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方言产生强烈的影响一是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二是共同语会逐步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所以对我国来说,推广普通话,缩小方言差别,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三、我们提倡语言的规范化,会不会阻碍语言的正常发展?谈谈你的看法提倡语言规范化,不会阻碍语言的正常发展因为语言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表现在确定的规范上;但是语言又是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我们既不能采取笼统排斥一切新变化的保守态度,也不能无原则地欢迎一切新变动,轻率地承认它们是规范的对语言规范的正确态度应当是:即承认语言稳定的规范存在的必要性,又要承认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对于新的变化,要根据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来权衡取舍,要从汉语发展的整个方向来观察,要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角度来考虑凡是必然、健康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前进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变化,就应当让她固定下来,使之成为规范的格式凡属偶然,不健康的语言现象,有碍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都应当予以摈弃排除。

对一些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要有耐心等待和观察,不要急于匆匆忙忙地下结论第二节 练习题(P13)一、你认为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层面: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三层面: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一个人的层次水平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有比较明显进步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一般学生也应该有所提高,而对比较好的学生则应该有长足的进步至于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不但比较好的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培养,优秀学生尤其应该着力开拓二、根据你自己的体会,谈谈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一个合格的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母语——现代汉语有比较充分而准确的了解,也就是说,决不能满足于会熟练的说汉语,而应该是熟悉现代汉语内部的规律,掌握现代汉语的分析方法,了解现代汉语发展的趋势所以联系现代汉语学习,首先应该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进行有关的专业学习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自觉意识第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好现代汉语对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学课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概论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掌握了一定的语音学知识和方法,对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押韵可以理解得更加透彻又如掌握了修辞手法后,就会真正体会到文艺作品中的妙处第四,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语言现象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语言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鉴别其正误三、学习现代汉语的六个环节,你以为哪几个最重要?学习现代汉语有六大环节,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阅读、应用等其中前四项是主要环节,后面两个是补充环节通过预习可以使我们发现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发现妙处老师的讲课,往往包含着他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不少东西是教材中没有的,对学生来讲,这些也是相当宝贵的所以听课时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复习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复习是一个整理、归纳、补充、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通过做大量的作业,可以用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因为现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效果一定不会太好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思考题一、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你能否运用比较法(古今、汉外、方言之间)做初步的比较?比较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分析方法,古今汉语的比较,可以从语音、词汇和语法几个角度进行。

语音,可以观察古典诗词的压韵,看看如果用现代汉语的语音去压韵的话,是不是还成立?词汇可以观察古代单音节词语和现代双音节词语的区别,也可以观察古今词义的变化和不同语法可以观察某些格式的区别,例如比较句,上古是“苛政猛于虎” ,现代是“苛政比老虎还凶猛” 二、归纳法和演绎法是相辅相成的,你能举例予以说明吗?归纳法和演绎法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相比较,归纳法更是最基本的方法例如四字格成语中时常同时出现数字“七”和“八”: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七八八,经过归纳可以看出它们一起表示“零乱”的情况演绎法则是根据已获得的知识,先行提出某种假设,并且用事实来加以验证例如根据数字“七”和“八”的组合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可以推测数字“三”如果跟别的数字组合也会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果然, “三”跟“五”组合成:三番五次、三坟五典、三令五申,表示多;而三言两语、三长两短、三心二意则表示少三、从学习的六大关系中选择一个谈谈你的体会这六大关系的实质是辨证关系,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要求我们看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必须是两点论,切忌片面的一点论比如“静态与动态”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名词和形容词的重要区别是能不能受副词“很”的修饰,大多数的形容词都可以受“很”修饰,而名词是绝对不行的,如果名词前面出现“很”修饰,就被看作是名词活用。

但是现在这类现象却是越来越多了,例如:很男人、很女人、很青春、很时代……显然,这是语言在努力突破旧有的框架,使它变得更加生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可以受到“很”修饰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