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夷坚志》中的天气灾害研究作者:钟燕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4期 摘 要:南宋时期洪迈的《夷坚志》是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对于研究宋代的风土人情、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关于气象的记载占据了重要篇幅,不仅体现了宋代自然灾害的特点,也反映了时人的气象观 关键词:夷坚志;气象;灾害;气象观 一、《夷坚志》中的气象灾害 《夷坚志》中记录了各种天气灾害,包括雷电、暴雨、冰雹、旱灾等等这些自然灾害给当时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地破坏,才会被记载下来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人们对于这些气象灾害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往往将这些异象与神灵鬼怪联系起来,反映了当时民间独特的气象观 《夷坚志》中记载最多的气象是雷电现象,粗略计算,约有九十多起[4]p39其中由雷击造成的伤亡案例非常多如绍兴十六年七月十七日,舒州群匠及市民80余人遭雷震, 刻工5人死亡 (《舒州刻工》);同年温州江心寺雷电震耀,僧人和民众死亡6人;绍兴二十一年二月,大庾县雷电,多人遭击,衙署书吏4人毙命(《大庾震吏》) 等 除雷击外,洪灾是最常被记载的灾害。
两宋时期水灾频发,共计628次,尤其在洪迈所处的高宗建炎到宁宗嘉泰年间,更是水灾的频发、高发期,水灾频率超过每年二次的标准[2]p82《夷坚志》对水灾多有记载:宣和元年五月,京师连日大雨,大水犯都城,高出十丈,民居尽没 (《宣和龙》)绍兴十四年,严州大水,郡人连坊漂溺,死者甚众 (《严州乞儿》) 同年五月,江浙闽大水崇南县黄亭镇仅百人幸存 (《吴辉妻妾》)庆元元年五月,饶州大雨七昼夜,江湖皆溢水入城高过六尺 (《清塘发洪》) 冰雹灾害也是我国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宋代共发生雹灾121次[2]p191《夷坚志》记录了绍熙五年华亭的大冰雹:“雷电雨雹交作,横斜激射, 疾于剑弹;穿窗透隙,大如荔枝虽林木蔽阴之所,亦不免害藩篱塌摧,无复限隔,舟船篷席,漂荡殆尽(《华亭雨雹》)由此可见冰雹破坏力之大 众所周知,与其他灾害相比,旱灾的破坏力是巨大且持久的在《法慧燃目》一篇中,洪迈记到:“绍兴五年, 夏大旱,朝廷遍祷山川祠庙,不应在《天帝召段王樐》中也提到:“绍兴五年,东南处处大旱,斗米过千钱久旱无雨造成颗粒无收,随之而来的饥荒、瘟疫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除上述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外,宋代的风灾也尤为频繁。
《夷坚志》记绍兴十二年济州金乡大风“:忽大风震天,城门破裂吹阍者出城外,一县室屋皆飞舞而出(《金乡大风》) 庆元三年的风灾也被记载下来,东塔寺狂风肆虐,灾害尤为严重:房屋荡为平地,树木连根拔起,鸡犬不存 除极端天气之外,《夷坚志》还记载了灾害来临时动物的一些异常反应《犬异》:“金国天会十四年四月,中京小雨,大雷震,群犬数十,争赴土河而死,所可救者才一二耳由此可见,在灾害来临前,动物仿佛有一种预见性一样:譬如大地震前动物会比人类更灵敏地感知到灾难的来临在极端天气灾害过后,造成的一系列后续影响也是极为恶劣的,如蝗灾、鼠灾等等《夷坚志》记载:绍兴十六年夏秋间,岭南州县久旱不雨,清远、翁源、贞阳三地鼠害横行虽鱼鸟蛇,皆化为鼠,数十成群,禾稼为之一空耕夫获一鼠,臆犹蛇纹渔父数百鳞,取而视之,皆为鼠(《鼠灾》)百姓所见满目皆鼠,甚至连鱼鸟蛇各种动物都化为鼠,但实际来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百姓的恐惧之情 二、宋代独特的气象观 (一)万物有灵在《夷坚志》有关天灾的记载中,很多都描绘了灾害来临前动物的反应,如《犬异》就描绘了灾害来临前动物异常的反应。
除此之外,《夷坚志》中的“龙”形象也极具代表性,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低下,人们无法对各种天气异象作出一种合理的解释,所以往往以“龙”形象来代替一种是把天空中的异象看作“龙”;另一种是把“龙”作为神灵之一进行供奉參拜,例如祈雨时往往会拜祭龙王《夷坚志》记:陈州六月不雨,通判设厅作法,请龙行雨,于是“阴翳晦昧,飞电震霆,穿揭屋脊大雨翻倾……甘霖盈尺,远近沾足,遂成丰年(《陈州雨龙》) 雷神是书中记录最多的气象类神灵在洪迈的记录中,各地雷神有大致相同的特征,即携阴风、黑云、火球、雷斧等基本装备,著朱黄青白衣,身材高大,长约丈许:“火球数十衮于地,长人不可数,皆丈余,朱衣青袖,持巨斧(《雷震石保义》)白衣老翁,长丈许, 伈伈而入,衮大火球于庭户(《阎义方家雷》)[4]p39 洪迈笔下的雷神除威严外还具有世俗化的特征,《雷州雷神》一篇记载,淳熙丙申年间桂林连月不雨,府守遣驶卒持公牒去雷州雷王庙问雨,使者得到雷神梦旨,雷神还赐予来使二千钱,使者回去复命后,桂林果然如期下雨,十分灵验 (二)因果报应论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往往认为气象灾害是神灵降下的惩罚并以此来解释各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
如《雷震二蛮》载:绍兴二十三年,蛮人至邕州强掠,杀二民抢一妇人次日,天无云,雷劈二蛮这类作恶的人会受到雷击惩罚又如临川王四事父不孝,常加殴击大雷雨忽作,王四被震死 (《雷击王四》)鄱阳王三一,事母不孝,震雷将其击毙并倒立其尸 (《雷震不孝》)不孝之人,将受到天打雷劈的极端报应,而其被震死的惨状被详细记述下来,如葬后震出、倒立其尸、剜眼截舌、留字在背、入地二尺、体黑如煤等等,可见在当时,孝道作为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观,违背者定会遭受深重的惩罚 除了恶民之外,贪官污吏也是雷击的主要对象绍兴二十一年二月大庾县衙,雷电大震,经界吏4人因贪财扰民被震死(《大庾震吏》)值得一提的是洪迈还记述了很多雷劈奸商的事例如饶州段二十六,因囤积居奇遭雷击(《闭籴震死》)僧人因非法牟利而遭雷丧生(《鄱阳雷震》)乐平许德和在小麦中掺入沙砾以牟取暴利, 被雷震死(《许德和麦》)这些遭天谴的对象都是奸商,究其缘由,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宋代商业发达,在买卖交易中发生的不正当行为是当时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所以这些记载体现了当时社会民众对奸商投机行为的痛恨 三、结语 通过对《夷坚志》中的气象灾害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宋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价值观以及民众信仰的复杂性、多样性。
受知识水平和时代局限,民众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习惯性地从神灵的角度去理解,是一种有神论和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同时这种“唯灵是信”的观念又体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信仰,更是为了现实生活服务而萌生的一种观念通过对这些记载中体现的民间信仰和社会价值观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宋代社会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宋)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邱云飞.中国灾害通史 (宋代卷)[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见川.中国近世民间信仰(宋元明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张静,陈翀.《夷坚志》中的气象灾异观[J].兰台世界,2013. [5] 柳清.《夷坚志》的民间信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于倩:《夷坚志》与民间信仰世界[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作者简介:钟燕,女,(1995—),安徽宣城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专门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