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滑坡的危害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57KB
约10页
文档ID:553813115
滑坡的危害_第1页
1/10

滑坡的危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 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 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目录1 滑坡2 危害3 分类简介体积划分按滑动速度划分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滑坡规模大小划分按形成的年代划分按力学条件划分4 组成要素5 基本条件6 主要条件7 强度因素简介地形岩性地质构造诱发因素8 人为因素9 时间规律简介同时性滞后性10 分布规律11 异常现象12 识别方法13 防治措施简介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14 应对措施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发生后的自救互救15 工程措施简介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改变滑坡体外形16 次生灾害1 滑坡(landslide)滑坡滑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 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2008 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2 危害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滑坡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 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 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 损失3 分类简介为了更好地对滑坡的认识和治理,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复 杂,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滑坡分类,根据我国的滑坡 类型可有如下的滑坡划分:体积划分① 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X104立滑坡滑坡方米;② 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X104-100X104立方米;③ 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X104-1000X104立方米;④ 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X 104立方米按滑动速度划分① 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 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 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 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按滑坡体的度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① 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② 基岩滑坡 ,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顺层滑坡 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③ 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滑坡规模大小划分①小型滑坡;②中型滑坡;③大型滑坡;④巨型滑坡按形成的年代划分①新滑坡;②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 按力学条件划分①牵引式滑坡;② 推动式滑坡按物质组成划分①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按结构分类:①层状结构滑坡;②块状结构滑坡;③块裂状结构滑坡4 组成要素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滑坡的组成要素 滑坡的组成要素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 滑坡台阶一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 台阶;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滑坡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位于滑坡体上(后)部多呈弧形展 布者称拉张裂缝;位于滑体中部两侧,滑动体与不滑动体分界处者称剪切裂缝;剪切裂缝两侧又 常伴有羽毛状排列的裂缝,称羽状裂缝;滑坡体前部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裂缝,称鼓张裂 缝;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在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具有5 基本条件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 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 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广泛存在 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 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 滑坡 滑坡 变形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 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 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 滑坡产生。

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 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 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 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6 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1) 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 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 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 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 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 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 滑坡 滑坡 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 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 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 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 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 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 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 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 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 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 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7 强度因素简介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 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 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 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开阔程度对滑移距滑坡滑坡 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 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 为大的高速滑坡[1]8 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1. 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 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2.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 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水 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 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滑坡滑坡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 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 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2]9 时间规律简介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 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 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滑坡滑坡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 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 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

一般讲,滑坡体越松 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 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 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10 分布规律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 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 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2) 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 7 度的地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