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的地域构造 南京城市的地域构造 作者:李成亮 来源:《职业·下旬》2022年第10期 一、南京的城乡构造特点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辖区总面积 651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4730 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超过75%现辖13个区、县按照各区、县的城市功能、地理位置和历史称谓,可分为城区、郊区、远郊县三个部分城区包括玄武、白下、鼓楼、建邺、秦淮、下关六个区,面积190平方千米;郊区包括雨花台、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五个区,面积4433平方千米;远郊县包括溧水、高淳2个县,面积17101平方千米 虽然城市和乡村划分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是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地方的人口密度高,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占就业人口的主要部分,则可以认为是城市,否则就是农村我们可以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1),来观察南京市各区、县的人口密度和人口的就业构成 从数据上看,南京的人口分布有很明显的层次感,城区、郊区、远郊县人口密度由高到低,从事二三产业人口的比例也是由高到低下降 南京市在地图上的表现形状呈环形,由城区6个区和郊区5个区组成其中,城区是南京市的核心部分,郊区则是南京市的外围部分。
溧水县和高淳县虽然从行政角度上属于南京市,但是由于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比例非常低,所以不能将其看作南京城市的组成部分 二、南京城市的中心区、“功能区”和“居住区” 正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中心地区,每个群体也都有一个领导中心一样,城市也有自己的中心区,城市的其他组成部分围绕着这个中心呈环形分布当然,由于受地形和历史原因的影响,这种分布不一定完全呈同心圆,但是从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符合这个规律的我们研究城市的中心方法,是以其昼夜二三产业人口比的最大值来确定一个城市的中心的我们将2000年人口普查的二三产业人口数作为夜间人口,把2001年经济普查的二三产业人口作为白天人口(这样做是由于我们无法得到2000年白天的人口数据,但是由于时间间隔比较短,所以2001年的经济普查人口也可以近似作为2000年的白天人口),然后求出各个区的昼夜人口比(表2)我们把昼夜人口比值最大的那个区作为南京城市的中心通过计算,我们知道南京城市的中心为玄武区 同样,我们也根据昼夜人口比来区分一个地区是城市的功能区还是居住区,如果昼夜人口比大于1,可认为这个地区为功能区;昼夜人口比等于1,则为混合区;昼夜人口比小于1,则为居住区。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玄武区、白下区、鼓楼区为城市的功能区,而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的昼夜人口比都很接近于1,可以视为混合区,其他区昼夜人口比低于1,则为居住区 三、南京城市的产业配置和地域功能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