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了解儒道墨法几家的主要思想一、了解儒道墨法几家的主要思想二、掌握诸子散文总的文学特点和各家的不二、掌握诸子散文总的文学特点和各家的不同风格同风格三、掌握三、掌握“九流十家九流十家”、“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等概等概念念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第一节 诸子散文的产生与发展诸子散文的产生与发展一、诸子散文一、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问题:诸子散文是文学作品吗问题:诸子散文是文学作品吗?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包涵着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从文化史的意义来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从文化史的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一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可忽视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可忽视的。
的二、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二、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士士”的出现与兴起的出现与兴起.思想解放,学术自由思想解放,学术自由你知道的诸子百家具体有那几家?你知道的诸子百家具体有那几家?十家九流十家九流汉代刘歆把先秦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汉代刘歆把先秦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三、诸子散文的发展三、诸子散文的发展体裁体裁时代时代篇章特点篇章特点代表著作代表著作语录体语录体和韵散和韵散结合体结合体春秋至春秋至战国初战国初简单的言行记录,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无完整篇章论语论语老子老子墨子墨子对话式对话式辩文辩文战国中战国中期期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中,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专题论文初步形成孟子孟子庄子庄子专题论专题论文文战国后战国后期期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1.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2.诸子散文语言的发展诸子散文语言的发展论语论语多为口语记录,朴实简明,多为口语记录,朴实简明,“略无华饰,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取足达意而已孟子孟子明白晓畅,长于辩论,明白晓畅,长于辩论,“渐有繁辞,而叙渐有繁辞,而叙述时特精妙述时特精妙开始向书面语转化开始向书面语转化庄子庄子散文散文气势宏大,文辞富丽,描写传神,舒卷自如,极富气势宏大,文辞富丽,描写传神,舒卷自如,极富情感性文学色彩更浓文学色彩更浓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准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文辞丰美,含义深刻,已是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文辞丰美,含义深刻,已是纯熟的书面语纯熟的书面语3.诸子散文修辞的发展诸子散文修辞的发展论语论语修辞手法简略修辞手法简略孟子孟子长于比喻,创造寓言式比喻长于比喻,创造寓言式比喻,运用排偶、运用排偶、对比,增强气势与说服力对比,增强气势与说服力庄子庄子修辞丰富而独具特色,灵活自如地运用修辞丰富而独具特色,灵活自如地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寓哲思于形象,仪态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寓哲思于形象,仪态万方,瑰丽多姿万方,瑰丽多姿荀子荀子擅用譬喻说理,明喻、暗喻、引喻、博擅用譬喻说理,明喻、暗喻、引喻、博喻及反正设喻,形式多样;又多用排比喻及反正设喻,形式多样;又多用排比韩非子韩非子则大量运用比喻、寓言、历史故事说则大量运用比喻、寓言、历史故事说理,又排比、对偶、反复,使文章形象而深刻周理,又排比、对偶、反复,使文章形象而深刻周密,气势峻拔。
密,气势峻拔总之,诸子散文发展的基本趋向是总之,诸子散文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富,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织愈严密 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是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是(1)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2)在文风上:诸子散文勇于言辩,气势充沛,各自)在文风上:诸子散文勇于言辩,气势充沛,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3)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采和修辞,善)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采和修辞,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4)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一、孔子和一、孔子和论语论语(一)孔子形象:想像的共同体孔子形象:想像的共同体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据李零说,西汉一尺等于之长人而异之据李零说,西汉一尺等于23.123.1厘厘米,则九尺六寸为米,则九尺六寸为221.76221.76厘米,厘米,史记史记所载或有所载或有夸大)夸大)论语论语:孔子适郑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东门有人,其颡其颡(sngsng,额),额)似尧似尧,其项类皋陶其项类皋陶(g g o o y y o o),其肩类子产其肩类子产,然自要然自要(腰)(腰)以下不及禹三寸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累累若丧家之狗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然哉然哉!”孔子及其夫人亓孔子及其夫人亓q官氏官氏楷木像楷木像据说这是子贡手刻的,据说这是子贡手刻的,右边长胡子的是孔子右边长胡子的是孔子先师孔子行教像先师孔子行教像传为唐吴道子画,传为唐吴道子画,清人改画并刻碑,清人改画并刻碑,现藏曲阜孔庙现藏曲阜孔庙元马远作孔子像元马远作孔子像孔子燕居像孔子燕居像明,佚名,曲阜明,佚名,曲阜孔府藏孔府藏孔子圣迹图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绘清焦秉贞绘 (美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圣路易斯美术馆藏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
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典故三圣图三圣图中为孔子,颜回、曾参中为孔子,颜回、曾参侍立两侧明代前期作品侍立两侧明代前期作品曲阜孔府藏曲阜孔府藏孔子讲学图孔子讲学图明前期作品,明前期作品,曲阜孔府藏曲阜孔府藏孔子杏坛讲学图孔子杏坛讲学图明代晚期作品,明代晚期作品,曲阜孔府藏曲阜孔府藏1989年年9月月28日,我国发行了日,我国发行了孔子诞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一枚纪念邮票,一枚为为“杏坛讲学杏坛讲学”,一枚为,一枚为“周游列国周游列国”民国一元纸币民国一元纸币香港画家蒙振辉香港画家蒙振辉19841984年绘孔子像年绘孔子像西方人眼中的孔子西方人眼中的孔子Confucius西文翻译的孔子名字西文翻译的孔子名字日本孔子像日本孔子像曲阜孔庙大成殿曲阜孔庙大成殿(二)孔子简历(二)孔子简历出生出生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由于宋国发生内乱而迁到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由于宋国发生内乱而迁到鲁国到他的父亲叔梁纥鲁国到他的父亲叔梁纥h h (武士)时,家境已(武士)时,家境已经衰落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关于关于“野合野合”:(1)(1)老夫少妻即老夫少妻即“野合野合”(2)(2)野合即野外交配野合即野外交配(孔子为私生子孔子为私生子)(3)(3)孔子的孔子的“野合而生野合而生”是强奸的结果是强奸的结果孔子前孔子前551551年年9月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夏历八月二十七)出生出生1-341-34岁(前岁(前551-518551-518),居鲁),居鲁3 3岁丧父岁丧父,17,17岁丧母岁丧母,19,19岁娶妻岁娶妻,20,20岁生子岁生子“吾少也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老百姓从事的各种故多能鄙事(老百姓从事的各种活计)委吏(委吏管理粮仓的小吏、乘田管理粮仓的小吏、乘田掌管畜牧的小吏掌管畜牧的小吏 、丧祝)、丧祝)吾十又五而志于学吾十又五而志于学而立之年(三十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而立之年(三十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 子曰: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根据根据根据根据史记史记史记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世家孔子世家孔子世家载:载:载: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曲阜城東南三十里郊外的尼山曲阜城東南三十里郊外的尼山 34-3534-35岁,出国岁,出国至周问老子礼乐,此事学者多存疑至周问老子礼乐,此事学者多存疑在齐闻在齐闻韶韶,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36-5036-50岁,返鲁,退修诗书礼乐,教书岁,返鲁,退修诗书礼乐,教书不惑之年不惑之年形成自己的学说形成自己的学说(儒家学说儒家学说)51-5451-54岁,仕鲁,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岁,仕鲁,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55-6855-68岁,周游列国岁,周游列国 到过宋、卫、曹、郑、陈、蔡六国和楚的边境,到过宋、卫、曹、郑、陈、蔡六国和楚的边境,除短暂服务于卫、陈两国,其他国家都不用他除短暂服务于卫、陈两国,其他国家都不用他。
三次大难:过匡被围(前三次大难:过匡被围(前496496年);桓魋(年);桓魋(tutu)伐树(前伐树(前492492年);在陈断粮(前年);在陈断粮(前489489年)过匡被围过匡被围论语论语子罕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人其如予何?论语论语先进先进: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曰:子在,回何敢死?(畏,一说即戒、惧,一说同拘、围畏,一说即戒、惧,一说同拘、围)桓魋(桓魋(tu)伐树)伐树论语论语述而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速矣孔子曰:孔子曰:“天生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在陈绝粮在陈绝粮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