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案例分析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7.02KB
约41页
文档ID:591906137
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案例分析_第1页
1/41

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案例二\太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一)城区人口现状(一)城区人口现状 根据宁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宁德市城区范围总人口为20.5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16.71万人,暂住人口约为3.8万人表表 宁德城区宁德城区1996-2004年人口发展状况统计表年人口发展状况统计表 常住人口(万人)暂住人口(万人)总人口(万人)人口综合增长率(‰)19969.010.9910.00--19979.400.9410.344319989.761.0210.783819999.781.0710.852200010.111.1111.2234200214.23.517.7-- 200416.713.820.51--注:1996-2000年数据来自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人口统计资料;2002年数据来自《宁德市近期建设规划》人口统计数据2004年数据来自宁德市统计局 (二)城区人口预测(二)城区人口预测 城区人口分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两个部分预测。

1.常住人口预测.常住人口预测 本次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劳动力弹性系数法及经济相关法对常住人口进行综合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公式: :规划期末城区常住人口;N:规划年限;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2004年城区常住人口,16.71万人; :规划期内发展扩大而纳入城区的常住人口 •根据宁德城区1996-2004年人口发展状况统计表(见表5-1),1996-2000年城区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40‰左右,其中自然增长率[1]约为9‰,人口迁移引起的机械增长约为31‰•预计未来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近期将保持在7‰左右,远期将保持在6‰左右•随着区域交通设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港口等)的建设,临海工业区大型产业项目上马和港口的深度开发将会大大增强宁德市的凝聚力与辐射力,未来几年宁德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机械增长速度将打破原有的惯性增长,在原有基础上将比以往有较大幅度提高,预测未来由宁德大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所引起的城区人口机械增长率近期(2004-2010)约为35‰,远期(2011-2020)约为32‰。

另外,随着规划区范围的调整,现状中心城区周围的漳湾、飞鸾和三都镇将逐步并入城区,其部分人口也将纳入城区人口的统计范围,2004年这部分人口数为5.07万人,到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有5万和7万人直接纳入城区人口•代入公式可得城区常住人口预测值:近期2010年为27万人,远期2020年为38万人 •(2)劳动力弹性系数法劳动力弹性系数法实际上是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人口预测,其模型为:劳动力弹性系数及经济发展速度:劳动力弹性系数及经济发展速度:其中: :劳动力弹性系数; :基期第二、第三产业产值(非农产业产值); :末期第二、第三产业产值(非农产业产值); :基期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总数(非农产业从业人员); :末期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总数(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式中w为预测年份; t为基年; :劳动力弹性系数; 为经济发展速度•根据宁德市统计资料,用1985-2003年历年数据测算平均约为0.4,考虑到随着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未来20年间,弹性系数处于不断降低的过程,本次规划预测近期(2005-2010)为0.3、远期(2011-2020)为0.25;而经济发展速度根据相关文件中预测的增长率(见表5-3),宁德市区的经济增长率选取中方案值为:2005-2010年12%,2011-2020年9%。

•由此得出劳动力弹性系数法模型预测的常住人口:近期2010年为22万人,远期2020年为34万人未来年份的常住人口未来年份的常住人口: •(3)经济相关法 公式: 其中, :规划期末城区常住人口; :2004年建成区常住人口; :市区常住人口增长率;n:规划年限; :宁德市人口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比值 ; G :市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G1 :宁德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m:中心城市修正系数•根据宁德市1995-2003年的统计资料,K值在0.01-0.17之间变动,若近期K值取中值0.3,远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K值应有所下降,参考邻近经济发达城市厦门的规划数据,远期K值取0.2•根据宁德市《宁德地区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宁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福建省第7次党代会精神提出的经济增长指标,近期(2005-2010)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平均为12%(即2004-2005的GDP年增长率为12.8%,2006-2010为11.5%,),远期(2011-2020)年递增率为9%,考虑到宁德城区作为整个市域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应该高于整个市域的平均水平,取修正系数m为1.5。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得结果:近期2010年为26万人,远期2020年为51万人 (4)综合预测结果•本次规划综合以上三种预测方法,得出综合预测结果:宁德城区常住宁德城区常住人口近期人口近期2010年为年为30万人,远期万人,远期2020年为年为45万人 2.暂住人口预测.暂住人口预测•根据表5-1资料显示,1996-2004年宁德市城区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例平均在13%左右,其中2002年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例已达25%随着未来宁德市交通条件改善、港口的深度开发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暂住人口数量将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本次规划预测未来主要年份宁德城区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比例为:•近期(2010) 暂住人口/常住人口 =16%;•远期(2020) 暂住人口/常住人口 =19%根据该比例,同时结合常住人口预测可得暂住人口预测结果,如表5-4所示:表表 规划期内宁德城区划期内宁德城区暂住人口住人口预测年份常住人口(万人)暂住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万人)20103016%520204519%10 3.城区总人口预测.城区总人口预测 本次规划确定宁德城区人口规模为:本次规划确定宁德城区人口规模为:2010年年35万人;万人;2020年年55万人。

万人表表 规划期内城区划期内城区总人口人口预测值年份常住人口(万人)暂住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2010305352020451055 太和县太和县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一、县域人口增长预测(现状分析部分略)一、县域人口增长预测(现状分析部分略)•对县域人口总人口的预测从三个部分来进行: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外出务工人口暂住人口为外省市流入到太和的暂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外出务工人口为太和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人口县域的实际总人口为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之和减去外出务工人口 •1 .户籍人口预测户籍人口预测 2000-2005年太和县县域户籍人口数据(单位:人)年太和县县域户籍人口数据(单位:人) 年份人口数(万人)年人口增长(人)2000150.3934-2001151.8087141532002153.2126140392003154.9505173792004156.1423119182005158.101319590合计924.608877079 •预测方法预测方法(1)综合分析法 根据现状数据统计,2000-2005年间太和县域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0.05‰,并且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整体上呈现出流入态势,但是年均增长率仅为0.7‰,并且历年波动较大,有增有减。

综合考虑国家人口增长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太和县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推断规划期内县域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呈现略微下降趋势;但同时,随着太和县经济的发展,未来太和县的机械人口增长情况将有明显起色 公式公式 pn=p0(1+k1+k2)n p0 基准年人口数,本预测采用2005年底人口数158.1万人; k1 机械增长率,2005-2010年取1.5‰,2011-2020年取2.5‰; k2 自然增长率,参考太和县历年人口自然增长变动情况,2005-2010年取8‰,2011-2020年取5‰ 由此推测规划期内县域人口的近、远期的综合增长率分别为9.5‰和7.5‰,则计算得到: 2010年太和县域户籍总人口数为165.75万人; 2020年太和县域户籍总人口数为178.61万人 (2)趋势外推法① 根据线性模型公式:Y=a*t+b,式中:t为预测年份相对于基准年份的绝对数值; Y为预测年份人口; 取2000年为基准年份;根据2000年至2005年的人口数据,得出:a =1.5222 b = 148.77模型中,相关系数R2=0.9968,符合预测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预测。

得到线形回归公式:Y=148.77+1.5222t ② 再根据乘幂回归模型:Y=AeY=AeB*tB*t式中,t为时间, Y为县域总人口, A、 B为系数取2000-2005年县域户籍人口作为建模原始数据,得到:A=148.85; B=0.0099;模型中,相关系数R2=0.9973,符合预测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预测得到指数回归公式:Y=148.855e0.0099t • 根据根据2000-2005年城市户籍人口变动曲线,规划采取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进年城市户籍人口变动曲线,规划采取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进行趋势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为行趋势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为: 县域户籍人口的回归法预测结果县域户籍人口的回归法预测结果(单位:万人单位:万人) 方法公式R22010年人口(万人)2020年人口(万人)线性回归Y=148.77+1.5222t0.9868165.51180.73指数回归Y=148.855e0.0099t0.9973165.98183.25 •2. 暂住人口预测暂住人口预测 2001-2005年太和县县域暂住人口数据(单位:人)年太和县县域暂住人口数据(单位:人) 年份人口数(人)年人口增长(人)200149470-2002549705500200361080611020046787067902005752807410合计30867025810–2004年太和县域暂住人口年太和县域暂住人口67870人,与户籍人口相比大约为人,与户籍人口相比大约为43.45::1000;;2005年太和县域暂住人口年太和县域暂住人口75280人,与户籍人口相比大约为人,与户籍人口相比大约为47.62::1000。

在在已经充分考虑到随着城市吸引力增强导致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率提高的基础上,已经充分考虑到随着城市吸引力增强导致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率提高的基础上,推测规划期内的暂住人口比重相对稳定并逐渐上升,预计规划期内暂住人口推测规划期内的暂住人口比重相对稳定并逐渐上升,预计规划期内暂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大约为:与户籍人口的比例大约为:–2010年年50::1000,,2020年年60::1000–由此,综合增长率法确定的户籍人口规模,未来太和县域暂住人口规模为:由此,综合增长率法确定的户籍人口规模,未来太和县域暂住人口规模为:– 2010年年8.29万人,万人,2020年年10.72万人 1.趋势外推法① 根据线性模型公式:Y=a*t+b,式中:t为预测年份相对于基准年份的绝对数值; Y为预测年份人口;取2001年为基准年份;根据2001年至2005年的暂住人口数据,得出:a = 6452b = 42378模型中,相关系数R2=0.9965,符合预测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预测得到线形回归公式:Y=42378+6452t •暂住人口预测暂住人口预测 方法方法 ② 根据乘幂回归模型:Y=AeB*t式中,t为时间, Y为县域总人口, A、 B为系数。

取2001-2005年县域暂住人口作为建模原始数据,得到:A=44553; B=0.1051;模型中,相关系数R2=1,符合预测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预测得到指数回归公式:Y=44553e0.1051t根据2001-2005年外来暂住人口变动曲线,规划采取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进行趋势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为: 县域暂住人口的回归法预测结果县域暂住人口的回归法预测结果(单位:万人单位:万人) 方法公式R22010年人口(万人)2020年人口(万人)线性回归Y=42378+6452t0.996510.6817.14指数回归Y=44553e0.1051t112.7436.44 3.外出务工人口预测外出务工人口预测•考虑到阜阳市是我国重要的民工潮源头之一,常年和季节性外出人口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城镇化水平计算中,必须考虑常年劳务输出人员太和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已将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境外输出作为“十五”发展纲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一项内容五普”资料中太和县域总人口137.15万人(城镇化水平19.10%),比2000年底太和县统计数字少13.24万人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由于近年来太和县县委、县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有序地组织和疏导劳务输出而产生的。

两者之差占计算总人口的9.65% •本次规划考虑到太和县外出打工者有季节性与常年性两种情况,并且随着太和县经济的发展,远期外出打工者将趋于平衡,规划在预测太和县城镇化水平时,县域总人口近、远期均减少13万人进行预测 • 综合预测综合预测 三种预测方法计算所得的县域人口规模(单位:万人)三种预测方法计算所得的县域人口规模(单位:万人) 2010年2020年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外出务工人口总人口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外出务工人口总人口综合增长法165.758.2913161.04178.6110.7213176.33趋势外推法线性回归165.5110.6813163.19180.7317.1413184.87指数回归165.9812.7413165.72183.2536.4413206.69•在以上预测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预测方法的利弊,推断规划期内的县域人口规模一般而言,趋势外推法预测的结果由于没有反映出自然增长率略微下降的趋势,将导致预测结果偏大;同时,暂住人口变化趋势不确定性较大为此,本项研究以综合增长法为主,以趋势外推法作为参考•由此,推断2010年县域人口规模达到161万人左右,2020年县域人口规模达到177万人左右。

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化水平预测1.市域平衡法市域平衡法•根据《阜阳市城镇体系规划》,阜阳市城镇化水平为:2010年,32%;2020年,46%•比照本县现状城镇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测:•近期(2010)年达到全市2010年城镇化目标32-33%•远期(2020年)城镇化水平与《阜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城镇化目标保持一致达47-48% 2 .非农业人口转移法非农业人口转移法年份人口数(人)非农业人口数(人)非农人口增长率(‰)200015039341244122001151808712831131.342002153212613248032.492003154950513919050.6520041561423122075-122.962005158101312490623.19表:县域非农业人口的历年数据表:县域非农业人口的历年数据(单位:万人单位:万人) •从上表(表1-18)可以看出,从2000年至2005年,总人口年递增率为10.05‰,非农人口年递增率为2.94‰非农人口增长率大大少于总人口增长率,且波动较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的速率会逐渐加快。

因此,我们预测,太和县的非农人口的年增长率在2005-2010年期间,能够以平均每年5‰的增长率增长,在2010-2020年期间,将达到10% 因此,太和县非农人口的计算公式为:Pn=P0×(1+a)t Pn为预测年非农人口 P0为基年非农人口(2005年为124906人) t为预测年数(分别为5年、15年) a为非农人口增长率(近期取5‰,远期取10‰)经计算: 2010年,太和县非农人口为128060人 2020年,太和县非农人口为145011人 2005年,太和县总人口158.1万,其中非农人口12.49万人、农业人口145.61万人城镇人口38.58万人,城镇人口减去非农人口,计算结果为农业人口中在城镇从事非农生产的人口为26.09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7.92% •随着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吸纳农业人口的能力加强,预测在城镇从事非农生产的农业人口占总农业人口的比率2010年为25%,2020年为35%计算公式为:预测年总人口减去非农人口,再乘以从事非农生产的农业预测年总人口减去非农人口,再乘以从事非农生产的农业人口占总农业人口的比率人口占总农业人口的比率。

经计算:2010年,在城镇从事非农生产的农业人口为40.3万人 [算式:(174-12.81)×25%=40.3] 2020年,在城镇从事非农生产的农业人口为61.43万人 [算式:(190-14.50)×35%=61.43万]城镇户籍人口:2010年为53.11万人(12.81+40.3=53.11万) ; 2020年为75.93万人(14.50+61.43=75.93万) •根据前文对暂住人口的预测: 2010年,县域暂住人口为8.29万人; 2020年,县域暂住人口为10.72万人由此预测:2010年,县域城镇人口61.4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40/161=38.14%;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86.6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6.65/177=48.95%指标单位2010年(万人)2020年(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12.8114.50城镇人口万人61.4086.65总人口数万人161177城镇化水平%38.1448.95表:非农业人口转移法计算所得的城镇化水平表:非农业人口转移法计算所得的城镇化水平 3 .联合国法联合国法•联合国法的预测公式为:=•其中PU为预测年份的城镇化水平,PU1为起始年份城镇化水平,PU2为中间某一年份城镇化水平,t为两个年份之间的间隔年数。

•以PU2为2005年城镇化水平0.2696,PU1取2000年的城镇化水平0.1910.•经计算,URGD=0.0812,分别取t=10与 t=20再进行计算,据此预测出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为:2010年34.72%,2020年54.5% 4 .预测与建议预测与建议 表表1-23:三种预测方法计算所得的城镇化水平:三种预测方法计算所得的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2020年城镇化水平(%)市域平衡法32.547.5非农业人口转移法38.1448.95联合国法34.7254.5•在以上不同方法预测基础上,需要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规划期内太和县域人口的城镇化水平总体而言,2005年全国的城镇化水平为36.5%,而安徽省现状城镇化水平为35%,低于全国水平基于安徽省的工业产业基础、自然资源等条件,推测安徽省的整体城镇化水平仍将逐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就太和县而言,目前城镇化水平为26.96%,明显落后于安徽省的整体城镇化水平随着太和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太和县将进入经济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时期参考阜阳市2020年城镇化水平46%的总体目标,建议对太和县县域的未来城镇化水平推断,在以上不同方法预测的基础上,采用约等于平均值的数值,则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3%,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7%。

•综合来看,为达到以上目标,规划近期太和县域城镇化应当大致以每年增长1.8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远期则应当以1.1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就目前国内的普遍情况来看,这样的城镇化上升速度接近于平均水平,应属合理范围•由此,县域城镇化水平2010年达到33%,2020年达到47% 二、城市人口现状及增长预测二、城市人口现状及增长预测 (现状分析部分略)(现状分析部分略)1.综合增长法预测综合增长法预测•综合增长率法是从城市人口的增长途经入手,分别估算城市户籍人口的自然综合增长率法是从城市人口的增长途经入手,分别估算城市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然后进行加总得出规划期内的户籍人口的总量其公式可增长和机械增长,然后进行加总得出规划期内的户籍人口的总量其公式可以表达为:以表达为:Px =现状人口数现状人口数+规划期内自然增长的人口数规划期内自然增长的人口数+规划期内机械增长的人口数规划期内机械增长的人口数 Px = Po (1+ r+ a) x 式中: Px——规划期人口数(人) Po——基期城市人口(人) r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a ——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 x ——预测年份相对基准年份的绝对数(年) 由此,首先需要对户籍人口在规划期内的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机械增长率长率分别进行预测: (1)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① 根据线性模型公式:Y=a*t+b,式中:t为预测年份相对于基准年份的绝对数值; Y为预测年份自然增长率;取2001年为基准年份;根据2001年至2005年的数据,得出:线形回归公式:Y=0.814-0.024t 模型中,相关系数R2=0.0544,② 再根据多项式回归模型:Y=A*t2+B*t+C式中,t为时间, Y为预测年份自然增长率, A 、B、C为系数。

根据2001-2005年的数据,得到:多项式回归公式Y=0.055*t2 - 0.407*t+1.467 模型中,相关系数R2=0.8422, •根据2001-2005年城市自然增长率变动曲线,规划采取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进行趋势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为: 自然增长率回归法预测结果自然增长率回归法预测结果 方法公式R2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020人口自然增长率(‰)线性回归Y=0.814-0.024t0.05440.5740.334多项式回归Y=0.055*t2-0.407*t+1.4670.84222.89715.327•根据增长率模型分析结果,回归模型与实际数值拟合程度不高,不能较好反映增长率变化情况远期由于依目前统计数据育龄妇女人数将有所减少,并且结合生育意愿可能普遍有所下降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向前推进等方面的原因,推测城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将有所下降同时,在自然增长率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统计期间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及其变迁可能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已有数据,城区街道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而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均期望寿命将进一步延长,死亡率将逐年下降;另外城区范围内的行政村的自然增长率必定大大高于城区街道的自然增长率。

为此,综合考虑各方面原因,推断近5年人口城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将比目前平均值高,远期自然增长率略有下降 •由此,本项研究推断城市户籍人口的近期(到2010年)自然增长率为3.5‰,远期(2010年至2020年)自然增长率为2.5‰ (2)人口机械增长率预测① 根据线性模型公式:Y=a*t+b,式中:t为预测年份相对于基准年份的绝对数值; Y为预测年份机械增长率;取2001年为基准年份;根据2001年至2005年的数据,得出:线形回归公式:Y=1.888-0.493t 模型中,相关系数R2=0.2754,② 再根据多项式回归模型:Y=A*t2+B*t+C式中,t为时间, Y为预测年份机械增长率, A 、B、C为系数根据2001-2005年的数据,得到:多项式回归公式Y=0.22*t2 – 2.064*t+ 4.449 模型中,相关系数R2=0.3945, •根据2001-2005年城市机械增长率变动曲线,规划采取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进行趋势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为: 方法公式R22010年人口机械增长率(‰)2020人口机械增长率(‰)线性回归Y=1.888-0.493t0.2754-3.042-7.972多项式回归Y=0.22*t2-2.064*t+4.4490.39455.80951.169表表2-7:机械增长率回归法预测结果:机械增长率回归法预测结果•人口机械增长主要受城市综合聚集能力,以及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导致的就业岗位状况。

目前,太和县经济发展尚未进入工业化时期,这将显著影响到对特定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从而直接影响到人口的迁入规模同时,随着太和县城市地位近年来的显著上升,城市综合聚集能力也将日益得到明显加强,而日益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维护,也已经正在吸引着省、市内外其它地区到太和县置业居住,这都将有助于城市人口的快速机械增长随着户籍管理等相关政策和理念的日渐宽松,对于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的人为控制显然也将逐步放松,这将为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提供更为有利的外部政策保障因而确定未来城市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将会大幅提升,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的负增长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为此,尽管参考近年来的城区街道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率偏低,综合考虑以上方面原因,由此推断并确定近期至2010年的年均机械增长率为6‰,远期至2020年的年均机械增长率为10‰•按此条件依次代入公式进行预测,到2010年末,城区户籍人口为153757人2020年底户籍人口达到179338人•由于综合分析法中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低,与实际数值存在较大反差,不符合预测精度要求,本研究最终不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人口预测所得的结果 2. 趋势外推法预测趋势外推法预测1)户籍人口预测)户籍人口预测((1)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假定:城市户籍人口规模为线性方式增长。

假定:城市户籍人口规模为线性方式增长人口人口——年份回归法为应用软件年份回归法为应用软件Ms-excel计算人口规模的方法计算人口规模的方法根据线性模型公式:根据线性模型公式:Y =a* x +b,,式中:式中: x为预测年份相对基准年份的绝对数为预测年份相对基准年份的绝对数 Y为预测年份人口;为预测年份人口;基准年份基准年份 2000年年根据根据2000年至年至2005年的人口数据,得出:年的人口数据,得出: a =2812 b = 134123根据历年户籍人口根据历年户籍人口——年份数据,得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式为:年份数据,得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式为: Y=2812* x +134123由此以由此以x=10,,20代入,以得代入,以得2010年城市户籍人口:年城市户籍人口:Y==2812* 10 +134123==162243 (人)(人) ≈16.5万人万人2020年城市户籍人口:年城市户籍人口:Y==2812* 20 +134123==190363(人)(人) ≈19.1万人万人 (2)指数回归法预测假定:城市未来户籍人口增长以一定的指数方式增长。

人口——年份指数回归法为应用软件Ms-excel计算人口规模的方法根据历年户籍人口——年份数据,得出指数回归方程式为: Y=134568*e0.019 x基准年份 2000年式中:Y=预测年份人口 x=预测年份相对基准年份的绝对数由此以x=10,20代入,得2010年城市户籍人口:Y=134568*e0.019 *10=162726(人) ≈16.3万人2020年城市户籍人口:Y=134568*e0.019 *20=196776 (人) ≈19.7万人趋势外推法预测的城市户籍人口规模趋势外推法预测的城市户籍人口规模 年份20102020一元线性回归法16.519.1指数回归法16.319.7根据上述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推断近期户籍人口为16.5万人, 远期户籍人口为19.5万人 2)暂住人口预测)暂住人口预测(1)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根据2001年至2006年的暂住人口数据,得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210* x +19730模型中,相关系数R2=1, 基准年份:2001年由此以x=10,20代入,以得2010年城市暂住人口:Y=210* 10 +19730=21830(人) ≈2.18万人2020年城市暂住人口:Y=210* 20 +19730=23930(人) ≈2.39万人 (2)指数回归法预测根据2001年至2006年的暂住人口数据,得出:指数回归方程式为:Y=19740*e0.0103 x模型中,相关系数R2=0.9999, 基准年份:2001年由此以x=10,20代入,以得2010年城市暂住人口:Y=19740*e0.0103*10=21881(人) ≈2.18万人2020年城市暂住人口:Y=19740*e0.0103 *20=24255(人) ≈2.43万人 (3)暂住人口综合预测暂住人口的预测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应考虑以下几方面:① 由于2001-2006暂住人口数据并非完全准确,有相当一部分暂住人口并未进行登记,原始数据的估计成分较重,缺乏一定的可靠性。

② 目前阜阳是外出农民工的集散地随着太和县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加,必然将吸纳一部分农民工③ 在本轮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太和县的产业结构特征、综合发展前景及城市化水平的向前推进,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太和县的发展将吸引更多的暂住人口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前提下更具弹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前提下更具弹性的暂住人口规模可能性因而,本研究对城市人口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的暂住人口规模可能性因而,本研究对城市人口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推断近期暂住人口为空间,推断近期暂住人口为7万,远期暂住人口为万,远期暂住人口为12万 3. 劳动力需求法预测劳动力需求法预测•劳动力需求预测方法主要是将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科技进步、劳动、资金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挂钩,从而使规划期内的城市人口规模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应,其公式可以表达为: 式中:Pn ——规划期末人口数 Po ——基准年人口数 t ——相对于基准年的预测期长度(年) EL ——劳动贡献率 Y ——经济增长率 β ——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 Ko ——基准年劳动力系数 Kn ——规划期末劳动力系数 参数选定:①Y(经济增长率):2005年太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2005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00元。

参考近几年来的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并考虑一般经验趋势,建议在人口预算中的城市经济增长率近期取15.1%,远期取10%②β(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采用国家科委体改司文件建议值0.7③EL(劳动贡献率):按国家发改委文件推荐的柯布——道格拉斯线性生产函数方程和国家科委建议的资金产出弹性系数0.3测算,EL近期为35%,远期为30%④Ko/Kn:根据太和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的年龄结构分析,近期太和县市区进入劳动年龄的人数明显多于退出劳动年龄的人数;远期由于建国后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期的人口开始进入退休年龄,同时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受高等教育人口的增加,新增就业人口的年龄也会有所推后,但城市人口中进入劳动年龄的人数仍将略多于退出劳动年龄的人数综合上述因素,估算Ko/Kn的值,近期取1.10,远期取1.06根据公式,建立人口与时间的预测模型:根据公式,建立人口与时间的预测模型:•近期(2010年):基准年份 2006年 x=4 Px=157440×(1+0.35×0.151/0.7)x ×1.10=180952(人)≈23.17万人•远期(2020年):基准年份 2010年 x=10 Px=P2010×(1+0.3×0.10/0.7)x ×1.06=226836(人)≈37.37万人 4 .城市化目标水平法预测城市化目标水平法预测 •一定程度上,城市人口的增长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发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国内,还在很到程度上受到来自上层政府的总体城市化发展战略的直接影响。

为此,从城市化进程角度的考量涉及多个层面:•首先,在国家层面,城市发展对于国家发展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作用正在日益被深刻认知和关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也因此得到了日益广泛认同并成为国家未来发展重要战略内容之一总体上,根据一般经验,国内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起飞阶段,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未来几十年无疑将是国内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城市空间布局的关键时刻这一宏观战略背景对于未来太和县的城市化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其次,在安徽省层面,全省城市化水平为35%,高于太和县域的城市化水平(25.64%)根据《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01-2010)》和《阜阳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01-2010)》,到2010年安徽省城镇人口达27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40%左右阜阳市届时城镇人口达28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32%左右 •由此,考虑到目前安徽省仍然以极化发展为主要发展战略,太和县目前强劲的发展趋势,推断近期太和县域总体城市化率接近阜阳市平均水平,达到33%;远期充分考虑太和县快速发展的可能性,确定太和县总体城市化率水平进一步接近阜阳市平均水平,为47%•在确定以上县域总体城市化目标水平的同时,需要合理考虑县域空间范围内的总体城镇规模布局趋势和目标。

至2005年太和县全县38.58万的城镇人口中有17.84万人集中在城区,占城镇人口总数的46.24%,充分考虑未来太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要求,推断近期(2010年)将有45%城市人口(23.99万)集中在太和城市,远期(2020年)将有50%城市人口(39.93万)集中在太和城市•由此,规划近期(由此,规划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3.9万,远期万,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年)城市人口规模为39.9万城市化目城市化目标水平法水平法预测的城市人口的城市人口规模(模(单位:万人)位:万人)年份20102020城市人口23.939.9 5. 比较与推断比较与推断•对于以上不同方法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指标汇总如下表但是,正如此前已经指出的,由于缺少较为精确的统计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的预测因此将存在一定疑问:•太和县目前暂住人口比重较大,占12.5%左右,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提升和聚集作用日益增强,以及已经可以预计到的,更为广泛区域空间范围内,包括劳动力在内的诸多资源的流动性的显著增强,都将对未来太和城市内的暂住人口规模扩张提供有力支撑不同方法不同方法预测的城市人口的城市人口规模模汇总((单位:万人)位:万人)年份20102020趋势外推法23.531.5劳动力需求法23.1737.37城市化目标水平法23.939.9•综合考虑以上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同时考虑城市合理用地范围内的承载力、环境容量等多方面因素校核,推断并建议规划近期(近期(2010年)年)的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为的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为24万人左右,远期(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确年)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为定为35万人左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