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DPSK的调制与解调要点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3.50KB
约23页
文档ID:548829472
2DPSK的调制与解调要点_第1页
1/23

摘要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因为基于数字信号的数据传输优于模拟信号的传输,所以数字信号的传 输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近距离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基带信号直接传输,但是进行远距离传输 时必须将基带信号调制到高频处.为了使数字信号能够在信道中传输,要求信道应具有高通形式 的传输特性然而,在实际信道中,大多数信道具有带通传输特性,数字信号不能直接在这种带 通传输特特性的信道中传输,因此,必须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各种已调信号我们 通常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数字调制信号,所以又将其称为键控法当调制信号采用二进 制数字信号时,这种调制就被称为二进制数字调制最常用的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有二进制振 幅键控、二进制移频键控和二进制移相键控其中二进制移相键控又包括两种方式:绝对移相 键控(2PSK)和相对(差分)移相方式(2DPSK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 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就产生了二进制移相键控,即所谓的绝对移相键控(2PSK)虽 然绝对移相键控的实现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却存在一个缺点,即我们所说的倒“ "现象.因此, 在实际中一般不采用2PSK方式,而采用2DPSK方式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解调。

本文主要讨论关 于2DPSK的调制解调并将其与MATLAB结合进行研究和仿真关键字 :调制解调 2DPSK MATLAB仿真目录摘要 1一、 2DPSK原理介绍 011 2DPSK的基本原理: 012 2DPSK的调制原理: 11 3 2DPSK的解调原理: 213.1 极性比较法: 413.2 相位比较法: 4二、系统设计 52 1调制与解调原理 52.2 2DPSK调制解调总原理图 6其2DPSK调制与解调信号在加入高斯噪声前后差别 72 3 DPSK调制与解调波形图 7三、 系统仿真 73.1仿真程序 73 2 2DPSK模拟调制和差分相干解调法仿真图 1032调试过程及结论 11四、 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完整word版)2DPSK的调制与解调要点一、 2DPSK原理介绍1.1 2DPSK的基本原理:说到2DPSK,就不得不说一下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所谓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方式 是指受键控的载波相位按基带脉冲而改变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即若发送二进制符号 0 则载波 初始相位取0,若发送二进制符号1则载波初始相位取兀,如图1所示(假设一个码元用一个周 期的正弦波表示) .这种移相通常被称为绝对移相方式,如果采用绝对移相方式,由于发送端是 以某一个相位作基准的,因而在接收系统中也必须有这样一个固定基准相位作参考。

如果这个 参考相位发生变化(0相位变兀相位或兀相位变0相位),则恢复的数字信息就会由0变为1或由 1变为0,从而造成错误•这种现象常称为2PSK方式的“倒兀"现象或“反向工作”现象为此 实际中一般采用一种所谓的差分移相键控(2DPSK)方式2DPSK方式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 载波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例如,假设相位值用相位偏移表示(g定义为本 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设编码结果如图1.1所示.这样就避免了 2PSK中的倒兀现象 产生2DPSK信号时,先将输入的绝对码转换成相对码,然后再用相对码用二进制绝对移相方式对 载波进行调相2DPSK方式是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来表示数字信息.即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位差为A®,可定义一种数字信息与A®之间的关系为:Ap =表示数字信息“0”表示数字信息“1”O 0z图1.1相对移相示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2DPSK的调制与解调原理2 2DPSK的调制原理:众所周知2PSK调制是将传输的数字码元“ 1"用初始相位为180°的正弦波表示,而数字码 元“0”用初始相位为0°的正弦波表示若设aC)是传输数字码元的绝对码,则2PSK已调信号在任一个码元时间T内的表达式为(1)sC)= A sin L ct + a QI a (t) 二咸0若将传输数字码元的绝对码aC)先进行差分编码得相对码bC),其差分编译码如下:差分编码为bC)= aC)㊉ b(t 一 T )(2)差分译码为a C)= bC)㊉ b(t 一 T )(3)再将相对码b(t)进行2PSK调制,则所得到的即是2DPSK已调信号,其在任一码元时间T内的表达式为(4)sC)= A sin het + b ] bC)=咸0差分编码移相2DPSK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调制方式,其抗噪性能和信道频带利 用率均优于移幅键控(ASK)和移频键控(FSK),因而在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 用.2DPSK调制解调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2所示.图1.2 2DPSK调制解调系统原理框图2DPSK调制原理是指载波的相位受数字信号的控制而改变,通常用相位0°来表示“1”而用180°来表示“0”差分移相键控2DPSK信号的参考相位不是未调波的相位,而是相邻的前一位码元的载波相位。

2DPSK信号的产生只需要在二相调制前加一套相对码变换电路就可以实现,2DPSK的调制方框图见图1.3,其中S(t)为载波,EoC)为已调信号2DPSK带通滤液器信号载波开关卜昨]哼丄彳低通滤怦码(反)数据变换器输出T移相码变换s(t)图1.3 2DPSK的调制方框图13 2DPSK的解调原理:2DPSK解调原理图基于 DFT 的 2DPSK 解调算法:实际中接收到的 2DPSK 信号在经过带通滤波后,由于码元跳变处的高频分量被过滤掉 ,滤 波后的2DPSK信号波形分为稳定区和过渡区,码元中间部分是稳定区,前、后部分为过渡区稳 定区内的信号基本无损失,波形近似为正弦波,而过渡区内的波形则不是正弦波,并且幅度明显 降低.调制信息基本上只存在于码元稳定区从上述分析出发,可以得到基于DFT的数字解调方 案具体解调方法:对每个码元稳定区内的采样点按照公式(5)做DFT:=丄兰 x cos2kk/nN kk=15)Q =丄芳 x sin 2兀 k / nNkk=1其中,n代表每个载波周期的采样点个数,n代表做DFT时使用的稳定区内的采样点个数(通常取多个载波整周期)然后,提取出前后码元的相位跳变信息 9 来进行解调判决:计算T9 = arctan(Q/1),并根据Q和I的正负情况确定9的取值范围•把本码元的相位记为9,前一码Tb元的相位记为 9 ,则a6)9 =9 -9 +9(2兀 mod)T b a d其中9是进行了位同步点调整时附加的相位.d可见,在每个码元周期只需要计算一次相位值即本码元的相位,然后相减得到跳变相位,就 可以依据判决条件恢复原始数据,而不需要像文献中所提到的对每个码元要随着窗函数的移动 多次计算谱值,因而大大减轻了计算量,非常适合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化实时解调。

当调频信号不包括载波分量时,必须采用相干解调,2DPSK的解调可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 极性比较法,然后再用码变换器变为绝对码另外还有一种实用的方法叫做差分相干解调法, 二者的原理框图分别如图1.4,图1.5图 1.4 极性比较法解调图 1.5 差分相干解调法1.3.1 极性比较法: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式(极性比较法),其原理框图见图 1.4其解调原理是:对 2DPSK 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通过码反变换器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 数字信息在解调过程中,若相干载波产生 180°相位模糊,解调出的相对码将产生倒置现象, 但是经过码反变换器后,输出的绝对码不会发生任何倒置现象,从而解决了载波相位模糊度的问 题1.3.2 相位比较法:2DPSK 信号也可以采用差分相干解调方式(相位比较法),其原理框图见图 1.5其解调原理 是:直接比较前、后码元的相位差,从而恢复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由于解调的同时完成了 码反变换作用,故解调器中不需要码反变换器由于差分相干解调方式不需要专门的相干载波,因此是一种非相干解调方法系统设计21调制调'CallanE3Gain 3Cjain24;滅湍22DPSK的调制采用模拟调制法.调制电.路的主要模块是码型变换模块,它主要是完成绝对码波形转换为 相对码波形,在实际的仿真中基带信号(Bernoulli信号)要先经过差分编码,再进行极性双变换,得到的信号 与载波(正弦信号)一起通过相乘器,就完成了调制过程,其中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差分编码之后再进行极性 变换之前要有一个数据类型转换的单元,前后数据类型一致才不会出错;仿真中我们采用相干解调法进行2DPSK解调,解调电路中有带通滤波器、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及码反变换组成,对2DPSK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通过码反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

DPSK调制 与解调电路结构图如5-1所示,DPSK调制与解调电路2.2 2DPSK调制解调总原理图■谓2DPSK+D低\P・■■・判相1 障声乘快号输入时怦2DPSK调制解调总原理框图其2DPSK调制与解调信号在加入高斯噪声前后差别23 2DPSK调制与解调波形图三、系统仿真31仿真程序%— 2DPSK 调制与解调%——-—--—--—--—-— —-———————-——-———---%〉>>〉〉〉〉>〉〉>〉〉>>>>>Initial_Part〉>>>〉>〉>〉〉>〉〉〉〉〉>>>>> % —--———--——--——--—-—--———--———-—--—--function y=dpsk2()fs = 30000;Time_Hold_On = 0.1;Num_Unit = fs * Time_Hold_On;High_Level = ones ( 1, Num_Unit );Low_Level = zeros ( 1, Num_Unit );w = 300;A = 1;%———-—---—— — ——---—--—-—— ————-—%>〉〉>>>〉〉〉>>>〉>>>〉>Initial_The_Signal〉>>〉〉〉>〉>>〉〉〉〉> %—-—————--—--—--———---——-———---————-—-— Sign_Set = [0,1,1,0,1,0,0,1]Lenth_Of_Sign = length ( Sign_Set );st = zeros ( 1, Num_Unit * Lenth_Of_Sign ); sign_orign = zeros ( 1, Num_Unit * Lenth_Of_Sign ); sign_result = zeros ( 1, Num_Unit * Le。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