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简介 : G641 :A :1672-9749(2015)05-0137-04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巍翔博士独立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13FDJ001)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这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作,全书50万字,填补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断代史的空白该课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为基础,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史带论、史论结合,力图按照党史、理论、现实的逻辑路径来构建研究体系,突破了现有的党史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至1966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凝聚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一、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价值在于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实践和历史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客体。
把那些反复出现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加以系统总结,从中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水平,减少盲目性,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服务、保证、导向、激励等功能,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历史常常有相似之处,相通之途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有9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极其复杂而曲折的过程,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失误教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教训,把握它的规律性,体现时代的要求,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基本内容除绪论外,整个研究按照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奠立1955年到1957年整风之前,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初步奠立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创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取得了积极而富有意义的成果,奠定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基本形成,为正确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南,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无须讳言,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和历史原因,这一时期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阶级斗争的思维定势,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理论上还没有完全清醒的认识,导致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再发生严重失误,并且相互影响,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正确和错误两种趋向交互影响的曲折过程在这两个主要问题的影响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都没有解决好,导致以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波折,出现了正确与失误的两种趋向的交织第二部分,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重点加强了农民、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者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通过积极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第三部分,1957年整风前后,中国共产党借鉴延安时期创造的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内教育的有效方式--整风,尝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运用整风的方式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在开门整风中,由于少数右派分子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发起了“猖狂”进攻党及时组织反击,掀起反右派运动受其影响,整风运动的主题发生逆转,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向对敌斗争,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反右派运动的影响是深刻的,党由此对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判断发生变化,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左”的思想开始抬头,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偏离正确的方向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直接影响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重偏差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贯彻了这种“左”的思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搞了一些“左”的东西:不适当地强调政治与思想的作用,不适当地强调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不适当地批判右倾思想,把属于认识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问题,把思想问题看作是政治问题;在解决思想问题时,常常离开民主的原则,说服教育的原则,采用大批判的方法、斗争的方法;在对人的处理上,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本来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反右派斗争结束后,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群众运动方式,对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第四部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力图在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对美好社会的热烈向往由于急于求成,犯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界限”,盲目追求高速度,并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越来越“左”,导致了经济建设陷入严重困难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样也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左”倾错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始泛滥,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导致“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风和根本特殊化风盛行,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一是错误地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片面强调“政治挂帅”,只讲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运动服务,把“四大”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形式,用来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并用来解决对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的不同认识;二是在阶级斗争观念主导下急于求成,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化和形式主义严重,忽视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适当地借鉴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的方式方法,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民主原则;三是混淆“两个界限”,宣传急于过渡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五风”盛行;四是违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的作用,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到了不适当的高度,忽视客观条件的制约,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陷入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的泥潭。
第五部分,“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后果就是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党一方面开始着手系统地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纠正“左”倾错误,克服严重困难;另一方面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战胜严重困难,实现国民经济调整各项任务的重要环节,倡导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立足于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以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共度难关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国度过了建国以来最为困难的经济局面,国民经济逐步好转随着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中苏争论的进一步激化,党内对形势估量、经济政策和工作指导上的分歧又逐渐发展起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发生了新的波折,形成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开展了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经历着这样的波折,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又在某些方面产生了一些失误一是在历时三年的“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采取了以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通过树立典型,激发了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民族自强自立精神,大大提升了全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战胜严重困难后逐步地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二是紧紧抓住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关键环节,既提高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同时提高了干部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增强了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三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能动性作用,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发挥了榜样教育的力量,激发了人民群众空前高涨的建设社会主义热情。
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毕竟是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指导下,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看作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把干部思想认识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和生活作风问题泛政治化,使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在“左”倾理论指导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逐步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局面,产生了一些失误,给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值得汲取的教训: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科学地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阶级斗争问题,既不能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也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二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原则,切忌搞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更不能“运动群众”;三是切忌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违背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切忌形式主义,把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庸俗化第六部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与此相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严重失误的教训一方面,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是正确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就是主要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认识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生命线”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没有把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问题,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这些反映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和偏差,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总的来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积极和消极、正确和失误两种趋向,在曲折中有所前进、有所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对于创新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三、重要观点总的观点是这一时期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
由于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发展趋向,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思想政治教育在曲折中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总体上看,发展是主要的,成绩是主要的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区别第一,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