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技巧,升华主题“升华主题,突出中心”就是将一个浅显的、普遍的问题,提升到一个深刻的、体现规律的精神层面,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深刻,中心更鲜明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少同学还是不能熟练运用那么,如何升华主题,让主旨鲜明,增大作文的亮点呢? /1/view-12294960.htm由表及里,揭示本质有些素材蕴含着深层的寓意,不经点破,读者也许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这种把一种外表行为或客观存在的事实,升华为内在思想或精神的表达技巧,就是由表及里升华主题的方法这种提炼,如同从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金子与珍珠就亮晶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莫怀戚《散步》片段: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健壮的儿子背上年迈的母亲,正值中年的妻子背起娇小的儿子,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一老一小,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背人是表象,不过透过“背人”这一表象,揭示了中年人应承担起“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使命,如此,文章主题就被提升。
不妨看看另一篇中考优秀作文片段: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怕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日本人送自己回家日本人虽然很穷,但她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动也自由;这富豪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并不强盛,所以他的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普通人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考生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剖析,揭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必受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唤起了读者强烈的爱国之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由点到面,揭示规律生活中,一次亲身经历、一个小故事、一句人物的话语……这些材料个性而典型,生活总是由具体的一件件小事、一个个人组成,如果零散,就如同散落的珍珠,差一根“红线”将其串联假如能由点到面,由具体人、事揭示出人类社会普遍规律,主题就得到升华,如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中的片断: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从第一次做各种事的各种感觉上升到生命中诸多的第一次,由单个到整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文章主题也就得到了升华。
请欣赏中考优秀作文《铭记国耻,把握今天》片段: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群中正是这千百万个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冒着敌人的炮火,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正是他们,才使得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并使那音量越来越大,那旋律越来越强!作者以吉鸿昌的爱国行为做基点,高屋建瓴,联想到千千万万个爱国者的精神,用“正是这千百万个赤子”、“正是他们”的提示语,通过三层铺排推进,概括出一代代爱国者的崇高情怀,使单一的事例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得到扩展、升华,就能燃起听众爱国的情感之火,产生一定的感召力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世界上的物与物之间总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些其他事物之间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如果在描写其他事物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提炼,用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也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升华通过形象化的渲染,不仅可以启迪听众的智慧和洞察力,还可创设充满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围,如冯骥才《珍珠鸟》的结尾:有一次,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叙述自己养珍珠鸟的经过,由于对鸟不干涉,小鸟逐渐信任自己,敢于跟人接近,最后竟然放心大胆地在作者的肩头上睡着了小鸟信赖人,这种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由这件“鸟事”想到人事,从而生发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人生感悟如此哲理不仅仅适用于人与鸟之间,更适用于人与人之间这就升华了主题不妨再看另一篇优秀作文:暴风雨后的早晨,一男人在海边散步,沙滩上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忽然,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男人问道:“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小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小男孩边扔小鱼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还有这条……”是的,我们常常感到自己的力量卑微,无法影响更多的人,但如果我们的一美言、一笑脸、一弯腰、一举手……小小的善举能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美好,带来一片温暖,如果更多的人能像我们这样,那世界真的就将变得更美好、更温暖。
对一个富有哲理意味小故事进行由此及彼的引申,形象地阐发“小”的巨大魅力,升华主题具体一般,提炼哲理由具体的人和事向为人处世的一般道理提升,这就是常说的小中见大,小故事大道理写这种文章,最忌就事论事,而应该见微知著,见一叶而知秋请看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从小体弱多病的自己,冒险爬上高高的悬崖,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下来,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父亲告诉“我”,不要害怕,每次只要走一小步就行凭着每次走一小步终于成功地爬上了悬崖文章结尾处,作者跳出这件小事本身,转而谈论人应该如何对待困难从这件小事的经验里,作者想到对待困境的一般规律:只要把困境化大为小,每次克服一个小困难,就能积小胜为大胜,从而获得整个人生的成功请再看看另一篇优秀作文片段:出门没走几步,太阳好像一个害羞的少女,用朵朵云儿把自己遮了起来我的心也美得不得了但几声雷声后,刚才还阳光灿烂的天,一下子阴了下来妈妈担心下大雨,叫我赶紧回家取伞。
回家的路上,我碰巧再次遇见了阿婆,阿婆乐呵呵地向我打招呼我本想一走了之,但一看到阿婆对我笑意盈盈,我也对她笑了孩子,你的微笑像天使!真的!”不知怎么地,我轻声对阿婆说了句:“刚才真的对不起,阿婆!”阿婆连连摆手:“孩子,这怎么能怪你呢?千万不要过意不去!”这一次进门后,我可注意到阿婆和她后面的人!我一边扶住门,一边向后看,等阿婆进去后才松手阿婆说:“孩子,你真乖!”她还用那满是皱纹的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从那件事后,我每次打开门都会往后看,等没人出来后才松手我觉得自己不仅学会了要往后看一眼,更学到了要怎样关心人、帮助人!自己不喜欢向后看,而让阿婆碰上单元的防盗门;自己的一声道歉,竟然赢得了阿婆连声称赞这一题材仿佛是带露的鲜花,满目清新立意以小见大,巧妙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巧妙对比,让自己明白一个道理:要学会向后看,并由此上升到一个哲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