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1n2国外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后世评价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文集誓词是经典的医德文献古阿拉伯迈蒙尼提斯迈蒙尼提斯祷文医德史上重要文献之一近代德国胡弗兰德医德十二箴包含丰富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处理医患关系、同行关系的原则要求3一、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发展过程 (1)(远古五帝夏朝)的“以拯夭亡”、“以疗民疾”、“令民知所避就” “神农尝百味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伏羲画八卦,百病之理得以推理,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亡”; “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神农、炎帝、伏羲是医药和医德的最早实践者; 这一为民、爱民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远古时代医德思想的萌芽4 (2)(奴隶社会末期西汉)的“医乃仁术” 受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仁”的人性论思想的影响; 成为医学职业所普遍信奉的伦理原则; 黄帝内经既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医学专业道德理论的初步形成: 医生诊治疾病除掌握医药知识外,还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医疗差错除与技术水平有关,还与医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与工作态度相关; 教人学医要“非其人不教,非其真不授”; 以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 要认真、全面观察疾病,“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5 (3)(东汉、隋唐)古代医德的发展时期 张仲景(东汉,150-219年)伤寒杂病论的序言,对医学的性质、宗旨、医学道德及其发展进行精辟论述: 医不分贫富贵贱,“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可保身长全”; 以救人活命为原则,以仁爱救人为己任; 孙思邈(隋唐,581-682年)备急千金要方 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意思命名; 共30卷,232门,合方论5300首; 序论大医习业、大医精诚明确提出:医者需有“大慈恻隐之心”,“好生之德”,要廉洁正直,不追求名利,对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等,只有“精”、“诚”才是“大医” 将伦理渗透于医理中,将医治与医德、医德教育与医学评价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医德史上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6 (4)宋元明清医学道德的完善与发展时期: (宋)张杲(gao)医说包括了“医以救人为心”篇; (明)陈实功(1555-1636)的外科正宗把我国古代医德系统概括为“医家五戒十要”,该篇被美国1978年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列为世界古典医学道德文献之一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概括了医药道德的原则与标准; (清)喻昌医门法律确立了医学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 (清)夏鼎幼科铁镜中的“十三不可学”篇,明确提出缺失十三种道德素质的人不可学医。
7 2、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1)仁爱济世、一心赴救: 医乃仁术,济世救人是行医的宗旨; 仁者爱人, 仁要行善,有恻隐之心; 仁需“慎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孟子曰:无伤也,是乃仁术医药要重视性命安全; 一心赴救,“普救含灵之苦”是医学的目的;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学不分贫贱富贵; 要有“仁心”,深切同情病者疾苦; 不计得失,不计名利,甚至为救人而牺牲自己生命;“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8 (2)清廉正直,普同一等; 五戒十要等提出了: 对医者的清廉正直的道德要求; 对病人普同一等的医学伦理要求:9论医家五戒十要(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力一例施与,自然阴骘(zhi)日增,无伤方寸二戒:凡视妇女及孀妇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睹,虽对内人不可谈,此因闺阃(kun)故也三戒:不得出脱病家珠珀珍贵等送家合药,以虚存假换,如果该用,令彼自制人之倘服不效,自无疑谤,亦不得称赞彼家物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四戒:凡救世者,不可行乐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非时离去家中。
凡有抱病至者,必当亲视用意发药,又要依经写出药帖,必不可杜撰药方,受人驳问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已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贫窘者药金可壁,看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希邪淫之报10 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药理,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认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证时自无差谬矣 二要:选买药品,必遵雷公炮炙(zhi),药有依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常药愈久愈灵,线药愈存愈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 三要: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悔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zhuo)丧太过,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治家若不固根本而奢华,费用太过,轻则无积,重则贫窘 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凡欲进取,当知彼心顺否,体认天道顺逆,凡须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还报之业也?11 六要:凡里中亲友人情,除婚丧疾病庆贺外,其余家务,至于馈送来往之礼,不可求奇好胜。
凡飧(sun)只可一鱼一菜,一则省费,二则惜禄,谓广求不如俭用 七要:贫穷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 八要:凡有所蓄,随其大小,便当置办产业以为根本,不可收买玩器,及不紧物件,浪费钱财又不可做银会酒会,有妨生意,必当一例禁之,自绝谤怨 九要:凡室中所用各样物具,俱要精备齐全,不得临时缺少又古今前贤书籍,及近时明公新刊医理词说,必寻参看以资学问,此诚为医家之本务也 十要:凡奉官衙所请,必要速去,无得怠缓,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扁礼,亦不得言说民情,至生罪戾(li)闲不近公,自当守法12 (3)博极医源,注重精诚勤; 精:医术精湛 诚:医德高尚董奉“杏林佳话” 勤:勤求古训,博采众方13 (4)不畏权贵,勇于创新; 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名医淡泊名利、威武不屈、医济百姓的高风亮节;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清)王清任用40年完成医林改错在人体解剖学、中医气血理论、活血化瘀理论等的成就14 3、近代中国医学伦理学思想 孙中山、鲁迅从医人转为治国,从重医德到重政德; 秋瑾的译述看护教程强调护士工作的重要性:“看护为社会之要素,健者扶掖病者,病者依赖健者,斯能维持社会安宁。
1926年中国医学刊有制定的最早的医学伦理学法典:医生的职责应是人道主义的,而非牟取利益1932年宋国宾主编的医业伦理学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对医师的人格、医师与病人的关系、医师与同道关系、医师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医业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曰仁义而已矣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 不为广告自炫,不授害人之方法,不做无益于病人之试验,不徇私情15 4、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医学伦理学 在继承我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把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紧密结合,建立了新型的同志加兄弟式的现代医学道德关系 革命战争年代的“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白求恩、柯棣华等所体现国际主义精神的,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卫生工作方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6 文革后,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1981年6月(上海)第一次全国医学伦理道德学术讨论会倡导向全国医药院校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确定了“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 1981年9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编写(人民出版社)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医学伦理学教材:医德学概论; 1981年10月18日,卫生部颁发医院工作人员守则和医德规范; 1988年10月,(西安)全国第五次医学伦理学讨论会暨医学伦理学会成立; 1988年西安医科大学创办我国第一本医学伦理学研究专刊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1988年卫生部颁布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提出了“救死扶伤,人道待人;尊重病人,一视同仁;文明礼貌,关心体贴;谨言慎行,保守医密;互学互尊,奋发进取;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医德规范; 1991年9月,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高等医药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医药院校学生行为规范、医学生誓言等; 1999年5月1日执业医师法施行。
17二、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1、古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hipocrates,公元前460-377)西医之父 不仅创立了西方医学体系,而且是西方医学伦理学的奠基人; 著有医德文献经典希波克拉底誓言: 行医的宗旨:“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 注重医生的品德:一切为病家谋利益,不做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做奸诱之事;不会不懂装懂; 尊重同道:“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子女,犹如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 为病家保密道德要求:“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相关,绝不到处去说,不泄漏他人秘密,我要任何时候信守这个誓言,如亵渎或违背这个誓言,我将倒霉 1948年,世界医师协会大会对其加以修改,定义为日内瓦宣言(第一条就是人道主义服务),后通过决议,作为国际医务道德规范18 古罗马医学道德思想: 救治贫民思想 区分巫、医思想 古印度医学道德思想: 妙闻(印度外科鼻祖)的妙闻集): 医者四德:正确的知识、广博的经验、聪明的知觉和对患者的同情 尽一切力量为患者谋利,甚至牺牲自己; 医生与助手的配合等; 罗迦(印度内科鼻祖)的罗迦集: 医业不为任何己利,纯为谋人幸福;19 阿拉伯医学道德思想: 迈蒙尼提斯(Maimonidies,1135-1204)的医德重要文献迈蒙尼提斯祷文提出的爱医与爱人思想: 事功艰且巨,愿神全我功。
若无神佑助,人力每有穷 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 存心好名利,真理日沉沦 愿绝名利心,服务一念诚 神清求体健,尽力医病人 无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 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20 2、近代以来国外医学伦理学思想的发展 17世纪,(英)哈维(Harvey,1578-1657)实验方法发现血液循环,生物医学发展、医学社会化等对医学伦理道德提出了社群化要求; 18世纪,(德)胡佛兰(Hufeland,1762-1836)提出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德十二箴; 1791年,(英)帕茨瓦尔为曼彻斯特医院起草医院及医务人员行动守则,并于1803年出版世界上第一部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政府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法典,是保证无论是官方的行为还是医际关系都需受到文雅和正直的原则所制约” 第一个为现代医院提出医学道德准则的医学伦理学家 突破医患关系,引进医际关系、医务人员与政府、商家、公民的关系伦理范畴 1864年8月,由瑞士发起,在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公约,拟定: 战地救护的原则; 战俘的人道主义待遇; 红十字会的权利与要求等21胡佛兰的医德十二箴 1、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不要追求名誉和个人利益,而要用忘我的工作来救活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不应怀有别的个人目的 2、在病人面前,该考虑的仅仅是他的病情,而不是病人的地位和钱财 应该掂量一下有钱人的一把金钱和穷人感激的泪水,你要的是哪一个? 3、在医疗实践中应当时刻记住病人是你服务的靶子,并不是你所摆弄的弓和箭,绝不能玩弄他们 思想里不能有偏见,医疗中切勿用狭隘的眼光去考虑问题22 4、把你那博学和时兴的东西搁在一边学习如何通过你的言语和行动来赢得病人的信任而这些并不是表面的、偶然的或是虚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