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物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现象教案2025秋

lu****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9KB
约10页
文档ID:611192286
初中物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现象教案2025秋_第1页
1/10

第三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什么是声源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且与温度有关 (3)知道人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条件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 2.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 3.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敲打铜锣,锣面振动而发出声音,这些例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发音的锣面停止发声,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耳边响起了驼铃声”这句歌词中,声源是________________ 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三、进行新课 (一)声音产生的条件 1.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用手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同时尺也在上下振动;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分析归纳:(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声2.讨论交流:远处山上瀑布声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表面看不出振动,但其实质都是振动本题中水和水里的空气和山壁地面摩擦撞击引起振动发声 结果:由于瀑布(水)和瀑布(水)中的空气与山岩和地面相互摩擦振动而产生的3.进一步探究 ①用手摸着喉头发出声音,这时手有怎样的感觉? ②弹拨吉他的一根琴弦后,立即把你的手轻放在琴体上,手有怎样的感觉? ③利用薄面包纸或树叶等吹奏乐曲时,嘴唇有怎样的感觉? ④击打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你有什么感觉? 归纳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源 让学生总结出什么是声源 讨论交流(1)人是怎样发声的? 当人说话或唱歌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被挤压的空气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讨论交流(2)蝉是怎样发声的? 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雄蝉腹部有发声器,而雌蝉没有发音器。

雄蝉腹部下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放大而发出响亮的声音来; 讨论交流(3)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①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鼓就是靠打击时鼓皮振动发声; ②二胡、小提琴及箜篌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③长笛、箫及铜号等管乐器,靠吹口处到第一个被手指打开孔之间空气柱振动而发声如果用手指将侧孔全堵上则振动空气柱最长,音调最低,如果全打开,空气柱最短铜号为了增加空气柱长度,将管道盘卷成一圈一圈的,有的还能伸长或缩短  (三) 声音的传播1.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2.你们知道在宇宙中,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 3.生活中的物理 (1)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________的传声 (2)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知道很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马蹄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3)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整齐一致吗?说明什么问题? 4.雷雨天,我们总是看见闪电一闪即逝,而后却听到隆隆不绝的雷声,你知道为什么吗? 5、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的多? 5.今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_______驾驶的“________”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宇宙中航行20个小时,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交谈。

10月16日,飞船顺利安全返回地球因此________成为我国历史上遨游太空的第一人,我国也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能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听到这一令人激动和振奋的好消息后,我禁不住要问大家: 你们知道在宇宙中,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 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 让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声音世界的奥秘吧! 实验探究:用声传播演示器分别演示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空气、玻璃、金属、墙壁、水等 生活中的物理 1.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________的传声 2.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知道很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马蹄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3.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整齐一致吗?说明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 实验探究:演示“玻璃罩中的电铃”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小结一:气体、固体、液体都____传声,而真空____传声。

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  一根装满水的很长的钢管,在一端敲击一次,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敲击声?同学们猜想一下,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 信息平台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下面是常温时在一些物质中的声速: 空气  340m/s 水   1500m/s 松木   3320m/s 花岗岩 3800m/s 玻璃  5000m/s 钢铁   5200m/s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 小结二: (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2)常温时声音在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小填固体、液体、气体) 能力拓展: 评议刚才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进一步问:3次敲击声分别是沿着什么物质传来的? (四)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演示音叉振动后在水中溅起水波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声波,学生结合生理知识阅读课文,理解人耳接收声波、产生听觉的过程 小结三: 声源—→介质—→人耳—→(     )—→(     )—→(     )(五)声音的反射与回声 提出问题 雷雨天,我们总是看见闪电一闪即逝,而后却听到隆隆不绝的雷声,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的多? 学生讨论,交流意见。

 信息快递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听到回声如果相差不到01s,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声,使原声加强 展示回声现象示意图,帮助同学理解认识回声 知识拓展 根据上面提供的听到回声的条件,请同学们算一算,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引导学生利用上一章有关速度、距离的知识计算,结合回声示意图理解声音走的路程是一来回 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学生梳理本节知识要点板书设计】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3)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重点难点】(1)响度、音调、音色的理解及区分;(2)探究决定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振动会发出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吗?听到过蚊子发出的声音吗?你猜想是什么原因呢?鼓励学生对精彩回答给予掌声鼓励,然后乘势提出问题:刚才为什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大?二、进行新课(一)声音的特性: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得出:1、音调──声音的高低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片,记录表格过程:把钢片紧压在桌边上,(1)将钢片1/5伸出桌外;(2)将钢片1/3伸出桌外;(3)将钢片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操作关键:(1)按钢片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钢片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观察:钢片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以上问题利用投影)老师先引导学生回答,再讲解: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有一些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器官 超声波如:蝙蝠、海豚(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猫、狗;次声波如:大象。

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一起来看教材上的“想想议议”引导学生分析,蝴蝶、蜜蜂、蚊子的飞行特点,频率的高低,是否能听到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大小的不同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学生猜想[生分组实验] 物品:喇叭,纸屑过程:在喇叭的纸盆上撒一些纸屑,调节音量旋钮,使喇叭音量从小逐渐增大观察纸屑的跳动情况观察:随着喇叭音量的增大,纸屑跳动幅度如何?发出声音的特点是什么?结论:振幅大声音大(响度大)好,这次探究也很成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师演示] 敲音叉试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小试验,验证了我们得到的结论另外,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举例:听喇叭广播,远近听声音大小不同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声音的两个特性:音调和响度[师演示]用吉他来演示,声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用力拨粗弦──音调低,响度大轻轻拨细弦──音调高,响度小可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讨论:(1)蚊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