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液氯储存安全评价报告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01KB
约32页
文档ID:460472619
液氯储存安全评价报告_第1页
1/32

液氯储存安全评价报告编制说明1.1安全评价工作的由来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危险化学品动态监控管理体系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对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进行安全状况评价的要求,****供水总公司配水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品液氯消毒,为此受****供水总公司的委托,对其危险化学品液氯贮存和使用场所进行专项安全评价1.2安全评价的目的本评价是****供水总公司配水厂危险化学品液氯贮存和使用过程的专项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分析、预测该厂液氯贮存、使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危害后果和严重程度,定性或定量评价潜在的危害因素及其影响,以及对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及影响;评价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抵御能力是否充分有效;分析、评价在事故状态下对设备、设施的破坏及人员伤害的程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企业进行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提高本质安全程度评价结果可作为反映企业危险化学品贮存、使用安全状况的依据,也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

1.3 评价的依据1.3.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8)《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7号)(9)《关于〈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10)《关于〈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11)《安全评价通则》1.3.2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2)《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04—8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1986)(6)《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7)《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1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1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5483—2000)(12)《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13)《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14)《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15)《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16)《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1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法[2000]250号)1.3.3企业提供的资料(1)土地使用证明(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3)建设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企业基本情况简介(6)项目选址意见书(7)消防验收意见书(8)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9)场所主要设备、安全设施一览表(10)液氯使用工艺流程(11)安全评价委托书1.4 评价工作的原则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次评价为液氯储存和使用场所的专项安全评价,以现行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为依据,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工作并完成评价任务,评价工作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针对性”的安全评价原则1.5 评价范围本次安全评价的范围是****供水总公司配水厂(二厂)液氯使用和贮存场所,包括其储存使用场所、设备、装置等硬件安全状况及安全管理组织、制度等软件安全状况本次评价不包括液氯的运输和配水厂生产的其它系统的安全状况1.6 评价程序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1所示):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是收集评价项目有关资料(包括工程项目调研及选取评价所采用的标准、规范等);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第二阶段为评价实施阶段,运用已选定的评价方法对已识别出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根据存在的危险危害及其程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消除、减弱或预防危险危害发生的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完善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的各种数据和结果,并据此提出评价结论;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报告图1-1    安全评价程序图危险化学品贮存和使用基本情况2.1企业基本情况2.2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存储情况加氯间安装有两套自动加氯机、电子氯称及水射器等设备,并安装有漏氯报警器、轴流风机、喷淋等防护设施,最大投氯量1.0mg/l;氯库内可存放5×500kg液氯钢瓶,为方便液氯装卸和搬运,安装起重量为2t的单轨吊车,库房内配备轴流风机和喷淋装置;操作间安装两台加氯机操作盘,墙上张贴加氯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及相关管理制度;配电间有配电柜,配备相关抢修器材、消防用具及防护用品。

加氯间、氯库及操作间相通,配电间与其隔开,配电间与操作间有窗2.3 储存和使用场所主要设备设施****供水总公司配水厂为了防止供水过程的二次污染,按设计规范采用液氯消毒,供水系统全部由计算机控制,按编程自动调控该加氯系统安装有两套自动加氯机、电子氯称、水射器等设备,详见表2-1表2-1                 加氯间主要设施、设备一览表                2.4危险化学品液氯工艺流程****供水总公司配水厂加氯工艺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由人工将液氯钢瓶与系统连接,并检查各部位正常,开启相关阀门,液氯通过加氯机进入水射器,经加氯扩散器进入供水系统,加氯点设在沉沙池进水管,最大加氯量1.0mg/l,工艺设备采用先进的进口设备,按设定参数自动调节,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巡检供水总公司加氯工艺流程详见附图2.5加氯间抢修器材及防护用品情况为了确保液氯使用和贮存的安全,在加氯间根据GB11984-89《氯气安全规程》的规定配备了抢修器材和防护用品(详见表2-2、表2-3),室内消防栓(管径DN50)一处,备有25m消防带一条,加氯间室外有DN100消防栓一处,配电间有灭火器和安全警示标志。

相关抢修器材和防护用品均置于配电间表2-2                        抢修器材列表2.6安全管理现状****供水总公司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各部门配备兼职安全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配备了安全生产教育设施,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合计1583374.90元,做到了责任明确,量化管理,初步建立了一套规范的适应供水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配水厂加氯车间对液氯、氯瓶的操作管理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加氯工上岗前送到兰州自来水公司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根据加氯车间液氯的使用、储存等要求,制定了液氯拉运、使用、储存管理制度、净化工安全技术规程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氯间墙上张贴有加氯安全规程、液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加氯机常见事故的处理办法操作工人基本熟悉液氯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操作、防护基本知识2.7所在地自然条件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1所涉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3.1.1所涉危险化学品特性****供水总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水质污染使用加氯消毒工艺,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液氯液氯是黄绿色透明液体,是氯气经液化制成,其纯度应≧99.5%,有毒,有特殊刺激气味。

氯气的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见表3-1表3-1                     氯  气标识        英文名        Chlorine        分子式        Cl2        分子量        70.91        CAS号        7782-50-5           危险货物编号        31001        UN编号        1017        危险性类别        第2.3有毒气体        化学类别        卤素与卤间化合物理化特性        溶  点 (℃)        -101        相对密度(空气=1)        2.48        沸  点 (℃)        -34.5        相对密度(水=1)        1.47        临界温度(℃)        144        临界压力(Mpa)        7.71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10.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溶   解   性        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接触限值(中国)(mg/m3)        1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    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火灾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极限(%)        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稳定性        稳定        最小引燃能量(mJ)        无资料        聚合危险        不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禁忌物        易燃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危险特性        本品助燃,高毒,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灭火方法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急性毒害        LD50        无资料                LC50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