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页 共,17,页,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第,*,页 共,27,页,二,一七年三月,输气管理处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培训,1,提 纲,第,一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技术要求,第二,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三,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数据填写、分析及上报要求,2,第,3,页,GB 32167-2016,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高后果区定义:,管道泄漏后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区域3,第,4,页,4,第,5,页,输气管道三、四级地区为管道高后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作为高后果区识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故实施高后果区识别工作,首先,应识别管道三、四级地区5,第,6,页,依据,GB 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沿管道中心两侧各,200,米范围内,任意划分长度为,2km,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地段,按划定地段内的户数应划分为四个等级在乡村人口集聚的村庄、大院及住宅楼,应以每一独立户作为一个供人居住的建筑物计算6,第,7,页,一级一类地区,不经常有人活动及无永久性人员居住的区段,一级二类地区,户数在,15,户或以下的区段,二级地区,户数在,15,户以上、,100,户以下的区段,三级地区,户数在,100,户或以上的区段,包括市郊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规划发展区以及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人口稠密区,四级地区,四层或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交通频繁、地下设施多的区段,7,第,8,页,当划分,地区等级边界线,时,边界线距最近一幢建筑物外边缘不应小于,200,米。
在一级、二级地区内的,学校、医院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应按三级地区选择设计系数当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足以改变该地区的现有等级时,应按发展规划划分地区等级8,第,9,页,9,第,10,页,请注意,地区等级边界划分按照“当划分地区等级边界线时,边界线据最近一幢建筑物外边缘不应小于,200,米10,第,11,页,200,米,2KM,实际划分长度,11,第,12,页,特定场所处于三级、四级地区外,其分布较为零散,由其确定的高后果区范围较小,需要在日常巡线过程中进行识别定义:依据,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特定场所是,除三级、四级地区外,,由于天然气管道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潜在影响区域12,第,13,页,13,第,14,页,14,第,15,页,管道,管段,潜在影响半径(,m),管道,管段,潜在影响半径(,m),北外环,南部输气站,龙岗输气站,228,华温线,温江输气新站,温江配气老站,19,南部输气站,连山输气站,256,磨家支线,古泉阀井,-磨家配气站,15,龙岗输气站,渡口河输气站,228,龙灯山支线,新兴阀室,龙灯山站,9,渡南线,渡口河输气站,南坝输气站,213,汪洋支线,汪洋新站,-汪洋老站,15,龙肖线,龙岗输气站,肖溪输气站,220,曲江支线,珠嘉阀室,曲江阀室,8,肖石线,肖溪输气站,石桥输气站,213,文宫支线,文宫阀室,文宫阀井,10,南屏线,南坝输气站,屏锦输气站,213,团贡线,团山输气站,贡井配气站,19,李端支线,王家桥输气站,-李端阀室,4,潜在影响半径速查表,(表中未列举的管道潜在影响半径为,200m,),15,第,16,页,高后果区等级划分要求,16,第,17,页,现场确认过程要点,地方政府存在明确规划的区域应纳入识别考虑。
日常巡线过程中应调查特定场所的人员活动情况及区域(主要指集市)17,第,18,页,高后果区边界的确定方式,主要考虑采用直接测量或投影位置直接外延间距的方式图纸上能够明确识别的三、四级地区,在图纸上以该区域最外沿建筑物相对于管道的投影距离沿着管道向外延伸,200,米;,需要现场核实的三、四级地区,现场识别后初步确定区域边界为之,并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与边缘建筑物的间距,沿着管道逐渐外移至与边缘建筑物的间距均大于,200,米时确定边界;,特定场所,沿管道中心线进行巡线时间隔测量管道中心线与特定场所边缘的间距18,提 纲,第,一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技术要求,第二,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三,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数据填写、分析及上报要求,19,第,20,页,20,第,21,页,21,第,22,页,边界,22,第,23,页,23,第,24,页,该方法主要针对较容易识别的,三、四级地区,划分时使用由于部分管道测绘时间较早,应由熟悉管道情况的管理人员结合管道周边发展现状进行核实24,第,25,页,基于卫星地图定位划分的方法是将管道在卫星地图中进行标记,利用地图软件以管道为中心在两侧按照高后果区识别的要求划分带状图,通过对带状图中的建构筑进行识别划分高后果区。
25,第,26,页,26,第,27,页,高后果区边界,27,第,28,页,28,第,29,页,29,第,30,页,30,第,31,页,31,第,32,页,32,第,33,页,现场识别划分是指管道巡护人员在管道巡检过程中使用,激光测距仪,判断建构筑物与管道的间距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后果区的识别及划分工作该方法主要针对,人员分布较为疏散的三类地区及特定场所,的识别33,第,34,页,现场通过计算户数确定地区等级时,对于农村,几户人家,相对集中建房居住时,将离管道最近的一户住房的间距认定该处所有房屋于管道的间距34,第,35,页,划分三级地区与四级地区边界时,可采用等级公路、河流、环城路等方式明确边界35,第,36,页,管道位于山区时,测量与管道未处于同一平面的建构筑间距时应考虑俯仰角对直线距离进行修正后得到水平间距,为简化计算将俯仰角确定为,30,度、,45,度和,60,度,现场识别时按照使间距最小化的考量选取角度例:,直线距离:,150,米,角度选择:,60,度,计算水平距离:,75,米,36,第,37,页,所有的高后果区识别结果,必须进行现场确认,后方可纳入台账予以上报现场确认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37,提 纲,第,一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技术要求,第二,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三,部分 高,后果区识别的数据填写、分析及上报要求,38,第,39,页,39,第,40,页,(,1,)板块:统一为“勘探”;,(,2,)作业区:应为“,XX,作业区,S”,(其中“,S”,为区分输气管理处与各矿区作业区的标识);,(,3,)管道名称:按照管道站场手册上报名目进行填写;,(,4,)管段编号:按照“管道与站场”管理系统数据表格中的分段进行填报,例如“北内环,A”,;,40,第,41,页,(,5,)高后果区编号:按照单条管道顺气流方向进行顺序编号,同一管道由不同作业区分段管辖时,各作业区应提前沟通编号顺序,避免出现重号;,(,6,)识别或更新时间:按照“,XXXX/XX/XX”,的格式填报,时间以作业区审查日期为准,应每年至少更新,1,次;,(,7,)识别单位:按照(,2,)中要求填报;,41,第,42,页,(,8,)识别依据:统一为“,GB 32167-2015”,;,(,9,)起点经度、起点纬度、终点经度、终点纬度:按照现场测量数据填报。
10,)高后果区起点、高后果区终点、高后果区长度:均填报数字,按照单条管道顺气流方向确定绝对里程,同一管道由不同作业区分段管辖时,各作业区严格按照管道管理科确定的管理分界点里程进行填报,避免起点出现重复的情况42,第,43,页,(,11,)高后果区得分:不填12,)地名:填写详细地名,具体到村社13,)高后果区特征描述:首先明确高后果区等级,其次明确是否为三、四级地区,简单描述管道的在该地区中的位置(从中穿过、邻近靠形等),然后描述该区域中受到影响的特定场所及其与管道的间距43,第,44,页,影像资料保存,44,第,45,页,每年识别高后果区时应开展高后果区年度分析工作,形成分析报告并随高后果区数据一同上报45,第,46,页,高后果区分析报告主要应分析以下内容:,46,第,47,页,高后果区应每年至少进行,1,次更新,每次更新应在,12,月前,完成高后果区数据上报前应通过作业区进行审核,并出具会议纪要47,第,48,页,高后果区数据上报时应包含:,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