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班班通”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鉴定书课题立项号: 课题负责人: 张清华 所在单位: 莱阳第二实验中学、课题组成员名单姓名职务和职称单位承担任务张清华中学一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负责协调课题组成员工 作及会议召开谭华中学一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张洁中学一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俏力中学一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于莉莉中学一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王加印中学一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班班通”白板技术在数 学教学中的应用刘策中学一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戴振宇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董言雷中学二级教师莱阳实验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 究及资料汇集和整理二、课题成果简介(应含其学术价值及教学应用效果)本课题通过更新教师理念,使“班班通”教学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学生 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 的“班班通”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将“班班通”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从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中 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班班通”教学模式,使“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教学 理念得以体现,使我们的学生在“班班通”教学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 新,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成为能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本课题通过研究如何利用“班班通”信息技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进一 步促进教师进行自我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进一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 革的推进和需求三、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一、研究主要过程和活动本课题于2011年5月申报立项,按预定方案将于2014年11月结题其间经过了课 题前期准备阶段、课题方案研究阶段、课题中期研究及汇总阶段、课题后期研究及汇总阶 段四个阶段一) 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一2011年6月1、 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有:① 新课程理论;②教学多媒体的认识及使用;③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及在教学中的 使用;④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2、 调查本校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明确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3、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课题的背景、究的目标、研 究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假设等作出科学的思考4、 成立课题小组,确定课题实验小组人员,明确分工,申请立项,拟定课题实验方 案,明确课题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课题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确立课题,确定课题组人员, 明确分工,申请立项二) 课题方案研究阶段:2011年7月一2013年1月课题实验小组教师进行总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1、 对全体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初次测试,确定实验学生的基础水平2、 课题小组成员随堂听课,实地跟踪了解实验效果,了解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的 教学的优缺点,对比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方案,对教案、课件作 进一步修改,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学生,使班班通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更有利于调动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3、 利用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及组织相应测验题定期对课题实验班进行效果 检测,随时掌握实验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状态全体实验人员对实验情况进行全面 汇报,以便对实验工作进行分析、总结4、 撰写课题方案,根据方案工作落实到人进一步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开拓视野, 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三) 课题中期研究及汇总阶段:2013年2月一2014年3月在本阶段完成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积累,汇总撰写前一阶段有关教学论文、教学过 程中的经验总结、阶段性的教学研究报告、相应的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进行相关课件制 作;进行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不定期举行成果汇报会组织研究交流,共同提高 我课题组于2013年3月,提交并顺利地通过了中期评估,并与2014年5月接受了市、县 专家对课题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对整个课题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整改,调整了工作思路与 方向,使班班通环境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得到了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 课题后期研究及汇总阶段:2013年4月一2014年11月根据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情况,共同研究交流,全面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成败 得失,上升为经验理论,撰写成研究报告通过公开课、论文、课件等形式向有关部门 汇报二、 课题研究人员的变化:崔玉珍,学校工会主席,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因退休,现由戴振宇, 高级教师,副校长组织课题的实施三、 已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果:1、 谭华于2011.5取得 莱阳市级初中数学优质课2、 谭华于2011.5在《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期刊上发表《谈信息技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 的作用》3、 刘策于2011.5莱阳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 刘策于2011年获得莱阳市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5、 张清华于2011.6获得 莱阳市级初中数学优质课6、 谭华于2011.5获得 莱阳市级初中数学优质课7、 谭华于2011.6获得莱阳市级多媒体课件《跳动的橡皮筋一平行线性质专题复习》优 秀课件8、 王加印于2011.6获得“创先争优”活动中获得“教育先锋岗”荣誉称号9、 刘策于2011.9获得烟台市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10、 王俏力于2012.4在《少年智力开发报》上发表《浅谈如何学好数学》。
11、 张洁于2012.5获得莱阳市级初中数学优质课12、 谭华于2012.7在《读与写》杂志上发表《浅谈关爱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3、 刘策于2012.7获得优秀教育网站制作人荣誉称号14、 张洁于2012.7在《中小学数学》杂志上发表“蜘蛛怎样走最近”可以先比较后计 算》15、 张清华于2012.7审核通过《关于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课堂模式的研究》小课题研究16、 王俏力于2012.7审核通过《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验与研究》小课题研究17、 张洁于2012.9获得莱阳市优秀教师称号18、 王俏力于2012.9获得莱阳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9、 于莉莉于2012.8在杂志《烟台教育》上发表《怎样在“班班通”境下构建高效课堂》20、 谭华于2012.8在《读与写》杂志上发表《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尝试探索能力》21、 张清华于2012.10获得 莱阳市级多媒体课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课件22、 刘策于2012.10获得莱阳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3、 张洁于2012.12在《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谈三阶方阵规律》24、 张洁于2013.3在杂志《中小学数学》上发表《也谈构造平行四边形反例的条件》。
25、 张洁于2013.4在杂志《中小学数学》上发表《“管线最短”并不等同于“一点到两 定点距离和最短》26、 张洁于2013.6获得莱阳市级电化教学优质课27、 刘策于2013.6获得“莱阳市优秀青少年科技员”称号28、 王俏力于2013.9获得莱阳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9、 张洁于2013.12获得莱阳市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30、 刘策于2013.8获得莱阳市教学能手称号31、 张洁于2014.7在杂志《中小学数学》上发表《也谈和动点有关的相似三角形》32、 谭华于2014.7获得全省信息技术于教学融合优质课评选活动一等奖33、 王俏力2014.9获得莱阳市优秀教师称号~~四、课题研究报告(不超过3000字)(一)研究背景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实施进行“班班通”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 学方法,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增加了学生获取知 识的渠道充分利用“班班通”带来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能力因此推动“班班通”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中的运用和实验研究,改变教师数学课堂教 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探究的能力,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班通”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激 发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勇于探究,大 胆创新,使我们的学生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成为能适应社会、服务于 社会的有用人才,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三)课题研究内容:1、 “班班通”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 “班班通”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3、 “班班通”环境下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四)研究方法设计:1、 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活动教学相关的 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2、 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全 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用理论研究去验证实验结果,使其上升到理论的 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于借鉴与推广3、自然实施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新的课堂 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将新观念、新行为带入课堂教学,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高效五)课题研究具体实施的过程:1、 课题组的前期准备工作(1) 对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很明显看出我校数学课堂授课 模式比较落后,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适应不了在当前信息技术 突飞猛进的形式。
2) 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实验成绩对照数据,为以后实验数据加以比较做准备2、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措施⑴课前集体备课根据精心准备、反复探讨、共同升华的要求,实行初备、集体修订、形成定稿的备课 方式,形成教学提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课堂学习的知 识结构轮廓⑵完善课堂教学流程,细化课堂四环节:① 自学提疑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以课本、教学提纲为基础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己的疑难 和困惑进行标注,通过学生自我提问、学生之间提问、师生间提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索发展② 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提出的疑难、困惑、问题,精心选择信息资源,创设学习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③ 探究学习探究包含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自主探索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分析, 自己去攀升,解决困惑合作探究是学生在自主探索提出见解的基础上,将有难度、有价 值、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在组内或全班进行交流、探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主 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构建意义的认知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协作的作用。
④ 评价拓展这一过程是师生共做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评价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从规律、 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以上四个环节,①③环节可以在提前发放教学提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