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配课件新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T****m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6.42KB
约13页
文档ID:253022072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配课件新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1/13

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等第二单元本单元以 “金秋时节” 为主题, 编排了山行 增刘景文夜书所见 三首古诗和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的别样风景语文要素指向明确,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二是“学习写日记 ”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写日记的好处,了解日记的基本格式,注意激发学生写日记的信心,使其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认识“径、斜”等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会写“寒、径”等13个字2. 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默写 山行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4.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5. 感受作者的心情, 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意境美, 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能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教学策略】识记生字环节可以在初读古诗时引导学生集中自主识字,对多音字“挑”的读音可以放到语境中,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要求会写的字和易错字, 老师要做重点指导古诗朗读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古诗的真正意境先听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轻声跟读,了解停顿、诗中感情等,从而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 既可以逐步学习朗读方法, 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 并留有思考回味的时间, 有助于加深理解和感悟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的, 在诵读中应注重想象画面,加深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径、斜”等10 个生字,会写“寒、径”等8 个字2. 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并有感情地朗读 山行 、增刘景文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描述诗中的景象, 进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4. 背诵山行、 增刘景文,并默写山行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读题解题1. 教师新课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觉得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2. 学生交流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忙碌的季节、秋高气爽的季节等3. 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三首古诗课件出示 1:4. 讲述故事课件出示 2:5. 出示诗题指名读,齐读板书: 山行)课件出示 3:6. 走进古诗和作者。

教师过渡: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杜牧,字牧之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课件出示 4:(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对秋天的印象,创设与古诗相符的情境,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学生阅读诗句创设良好氛围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运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作者,引出学习内容, 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 通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提醒学生初读时应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 5:2. 学习生字词教师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 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 牛刀小试一下1)我会认 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再指名读重点强调“径”和“斜”的读音 引导学生识记生字预设: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形近字对比法识记;熟字加偏旁法;顺口溜识记法等课件出示 6.7 :3. 指导朗读,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并在诗中用“/ ”标出来2)学生交流:朗读时应该在哪些地方停顿?(3)课件出示正确停顿4)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课件出示 8:4. 了解诗意,感悟画面1)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9:(2)学生自由读诗,想象画面,与同桌交流3)老师引导学生解诗题预设:在山中行走课件出示 10:(4)品读第一、二句诗 教师引导学习:我们跟随诗人来到岳麓山,首先看到了什么?(板书:寒山、石径 )预设:首先看到了山,山上有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山腰间飘浮着白云,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板书: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 教师引导探究:诗人为什么称这山是“寒山”?这“斜”是说石头小路怎样?伸向哪儿?预设: 因为结合注释知道是深秋时节, 天气比较寒冷,所以诗人说是“寒山” 这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向远处伸展,与“上”字呼应,看来这座山是非常高而缓的课件出示 11.12.13 :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吗?预设:深秋时节, 诗人来到山前, 只见山上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的向远处延伸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虽然在深山之中,但有人家居住,并不冷清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美景,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5)品读第三、四句诗 教师引导学习: 作者又带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读第三、四句诗,看看图,想象一下画面。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具体,说清楚预设:诗人来到山前,看到枫林停下车子不走了枫林中的枫叶红了,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板书: 晚秋枫林叶红于花 ) 教师质疑:诗人为什么停下车子不走了?你能用诗句中的内容来回答吗?预设:停车坐爱枫林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坐” “枫林晚” ( “坐”是因为的意思枫林晚”指深秋的枫林景色看图说说这枫叶红得怎么样?说说“红于”的意思比还要红)课件出示 14、1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描绘的画面预设:诗人停下车子, 是因为喜爱着火红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指导学生朗读第三、 四句诗,读出诗人对枫叶、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教师小结: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的山中真是色彩鲜明,生机盎然,太美了板书: 色彩鲜明生机盎然 )5. 回读整首诗,并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画面,背诵古诗课件出示 16:6. 总结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2)学习汇报,教师相机小结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诵古诗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学习古诗的过程让学生反复诵读,做到字正腔圆,音韵流畅。

引导学生读诗想象画面,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诗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 教师过渡: 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 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给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 赠刘景文 )2. 指导学生简介诗人,教师补充课件出示 17:3.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课件出示 18:4.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5. 检测古诗朗读情况1)指名读诗,教师相机强调生字读音残”是平舌音, “犹”读二声,“橙”是翘舌音,“橘”读二声2)指名小组合作来读,读出节奏3)听老师范读,再读古诗,指名朗读、分句读、齐读等课件出示 19:(设计意图: 多种朗读方式,指名读,齐读,力争让学生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在读诗的同时相机学习部分生字,降低识字难度6. 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感悟第一、二句教师引导思考 : 这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结合图片、注释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预设:这是秋天,从荷尽、菊残看出来的 你体会到了菊花怎样的精神? 指名读,读出对菊花不畏严寒的赞美之情学生看图说一说第一、二句描绘的画面。

课件出示 20、21、22、23:(相机板书: 荷尽无叶菊残傲霜 )(2)感悟第三、四句 出示第三、四句学生想象画面,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在这个深秋时节,金黄的橙子和青绿色的橘子已经挂在树上了板书: 橙子金黄橘子青绿 ) 教师引导思考:苏轼看到的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景物?还有什么也成熟了?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还有哪些美丽的颜色预设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还可能有苹果、石榴、庄稼等预设 2:有红彤彤的苹果,红色的石榴,金黄的玉米,紫色的葡萄等 “君”指的是谁?“须记”指的是什么?预设: “君”指的是刘景文 “须记”指的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24.25:7. 教师引导学习:诗题是赠刘景文 ,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预设:诗人想勉励好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8.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9. 齐读全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师小结:是啊!这首诗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真是色彩明丽、富有生机这么美的景色,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相机板书: 色彩明丽富有生机 )10. 背诵并默写全诗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字词, 看图想象画面, 多种形式朗读等方式,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地明白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四、观察示范,指导写字1. 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寒、径、斜、霜、赠、刘、盖、菊2. 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3. 学生汇报,教相机进行点拨课件出示 26、27:4. 教师板书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书空5.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6. 投影展示,师生进行评议设计意图: 通过独立观察、交流点拨、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生字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五、课堂作业设计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寒山 ()霜叶 () 石径斜 ()橙黄橘绿 () 2.我会写h n l ng sh j ng shu ng y z ng s ng j n z j hu ()() ()()() ()3.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赠刘景文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说明了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时节,以此勉励朋友() 参考答案:1.h n shu ng j ng j2. 寒冷石径霜叶赠送君子菊花3. 宋苏轼深秋珍惜大好时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读准多音字“挑”,会写“残、君”等5 个字。

2. 能读出夜书所见 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描述诗中的景象,进而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引入新课1. 背诵山行增刘景文2.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课件 28:3. 教师导入: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秋天的诗歌设计意图: 回忆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二、初读古诗,相机学字1. 教师过渡: 秋天是美丽的, 在诗人眼中秋天也是悲凉的,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无限秋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古诗夜书所见板书: 夜书所见 )出示课件 29:2. 指导学生简介诗人,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30:3.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所见:看到的4. 出示要求,自由读古诗出示课件 31:5.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6. 指名读诗,教师相机强调生字读音学习多音字“挑”出示课件 32:7. 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8. 学生模仿读,读出韵律、节奏指导学生注意“二二三”式的停顿出示课件 33:9. 指生读,男女生读,齐读设计意图: 多种朗读方式,指名读,齐读,力争让学生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在读诗的同时相机学习部分生字,降低识字难度。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教师引导感悟前两句 一边读古诗的前两句,一边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又听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