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内容n1.概述n2.发酵液的预处理n3.固液分离n4.细胞破碎n5.初步纯化n6.精细纯化n7.成品加工1.概述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是发酵工程不可分 割的重要组成部分:n获得高品质的发酵产品;n提取与精制技术的进步及工艺优化可以 对发酵工程上游提出新的技术及工艺改 进要求整个下游提取精制加工过程应遵循如下原则:n快速操作n低温环境n温和条件n尽可能小的剪切作用和防止污染n对于基因工程产品,还应注意生物安全1.1 提取与精制过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图5-1 目的产物提取与精制过程的一般工艺流程n整个分离路线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主要 步骤:预处理、固液分离、初步纯化、 精细纯化、成品加工n预处理:采用加热、调整pH、絮凝等措施和单元操作改变 发酵液的理化性质,为固液分离作准备n固液分离:采用珠磨、匀浆、酶溶、过滤、离心等单元操 作除去固相,获得包含目的产物的液相,供进一步分离纯 化用n初步纯化:采用萃取、吸附、沉淀、离心等单元操作,将 目的成分与大部分杂质分离开来n精细纯化:采用层析、电泳、分子蒸馏等单元操作,将目 的成分与杂质进一步分离,使产物达到预期标准n成品加工:采用结晶、浓缩、干燥等单元操作,将目的产 物加工成适应市场需要的商品。
1.2 发酵产物提取精制方法的优 化与工艺设计n目标:产率高、品质优、成本低、操作简便、无环境 污染n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原则:采用的分离纯化步骤尽可 能少,应用单元操作的次序和工艺设计要合理n在纯化方法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总结 并参考前人的大量实践结果n在初步选定各个单元操作方法之后,确定各个单元操 作的先后次序一般来说,收率高、纯度稍低的方法 在前,纯度高的方法在后内容n1.概述n2.原料与预处理n3.固液分离n4.细胞破碎n5.初步纯化n6.精细纯化n7.成品加工n发酵液的特性: ①发酵产物浓度低,处理体积大 ②微生物细胞的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 ③细胞含水量大,可压缩性大,一经压缩就会变形 ④液相黏度大,容易吸附在滤布上 ⑤产物性质不稳定2.1 改变发酵培养物的过滤特性改变发酵培养物过滤特性的方法:n降低发酵培养物的黏度n采用添加絮凝剂n调整发酵液培养物pH2.1.1 降低液体黏度n滤液通过滤饼的速率与液体的黏度成反比,因此降低 液体黏度可以提高过滤效率 (1)加水稀释法:能降低液体黏度,但会增加发酵液的 体积,加大后续过程的处理量采用此法时要慎重考 虑 (2)加热升温法: 可以有效降低液体黏度,提高过滤 效率。
但加热温度和时间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 活性的范围内,而且要防止加热导致的细胞溶解,胞 内物质外溢,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和随后的产物分离 纯化 (3)酶解法 发酵液中如含有多糖类物质,则可用酶将 它们降解成寡糖或单糖,以提高过滤效率2.1.2 凝聚与絮凝u通过有效地改变菌体细胞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其 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过滤 (1)凝聚:在中性盐的作用下,由于胶体粒子之间双电子层排斥电 位的降低,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出现聚集的现象n发酵液中的菌体细胞或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表面,一般都带有电 荷在生理pH下,发酵液中的菌体或蛋白质常常带有负电荷,由 于静电吸引作用,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这种双电层的结构使 胶粒间不容易聚集而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n向胶体悬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在电解质中异电离子的作用下, 胶粒的双电层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从而相互碰撞而产 生凝聚n常用的凝聚电解质有硫酸铝,氯化铝、氧化铁等 (2)絮凝: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的情况下,基于架桥作用 ,使胶粒形成絮凝团的过程n絮凝剂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长链结构,其链节上 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官能团,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 作用,能强烈地吸附在胶粒的表面。
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 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胶粒表面上产生架桥连接时,就形成了较 大的絮团,从而产生絮凝作用n发酵工业适宜的絮凝剂包括:有机高分子类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 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如聚合铝盐,以及天然有机高分子 絮凝剂如海藻酸类、明胶、几丁质等3)混凝:同时包括凝聚和絮凝作用的过 程n加入电解质,使悬浮离子间的双电层电 位降低,脱稳,凝聚成微粒,然后再加 入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凝 聚成较大的颗粒,以提高絮凝效果2.1.3 调节发酵液pHn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对 于氨基酸、蛋白质等两性物质,在等电点下,溶解度最 小,因此可利用此特性分离或除去两性物质n调整pH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电荷性质,使之转入液相 ,可以减少膜过滤的堵塞和膜污染 2.1.4加入助滤剂n助滤剂可以作为胶体粒子的载体,均匀地分布 于滤饼层中,相应地改变滤饼结构,降低滤饼 的可压缩性,从而减少过滤阻力n目前发酵工业中常用的助滤剂是硅藻土、珍珠 岩粉、活性炭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硅藻土使 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过滤介质表面预涂助滤 剂,另一种是直接加入到发酵液中,也可两种 方法同时使用。
2.2 发酵液的相对纯化n发酵液中杂质很多,对后提取步骤分离影响最大的是杂蛋白和高 价无机离子等n杂蛋白去除方法: ①通过加热、大幅度改变pH,以及加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等方法 使杂蛋白变性 ②通过加入无机盐使杂蛋白沉淀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能与一些 阴离子如三氯乙酸盐、水杨酸盐、过氯酸盐等形成沉淀在碱性 溶液中,能与一些阳离子如Ag+、Cu2+、Zn2+、Fe3+等形成沉淀n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①为去除钙离子,宜加入草酸反应生成的草酸钙还能促蛋白质凝 固,提高滤液质量但草酸价格较贵,应注意回收 ②要除去铁离子,可加入黄血盐,与铁离子形成普鲁士蓝沉淀内容n1.概述n2.原料与预处理n3.固液分离n4.细胞破碎n5.初步纯化n6.精细纯化n7.成品加工n发酵液或多或少存在悬浮固体,需要使 用固液分离手段使清液和固态物质得到 很好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是过滤和离心 分离3.1 过滤分离技术n过滤:在压力(或真空)的情况下将悬浮液通过过滤介质以达到 固液分离的目的 n微生物的发酵液大多属于非牛顿型流体,滤渣是可压缩性的 n滤饼的质量比阻γB:表示单位滤饼厚度的阻力系数,与滤饼的结 构特性有关。
对于不可压缩性滤饼,比阻值为常数但对于可压 缩性滤饼,比阻γB是操作压力差的函数,一般可用下式表示式中,γ-不可压缩滤渣的比阻;p -压力差,Pa;m-压缩性指数,一般取0.5-0.8,对不可压缩性滤饼,m为0γB = γ(△p)m (1)n应用较广的过滤设备有压力过滤、真空 过滤和错流过滤三种①压力过滤n最常见的压力过滤装置是板框过滤机n它的过滤介质为滤布,当悬浮液通过滤布时,固体颗 粒被滤布阻隔而形成滤饼,滤饼达到一定厚度时起过 滤作用,压力来自于液压泵n与其他设备相比,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过滤面积 大;过滤的推动力(压力差)能大幅度调整,并能耐 受较高的压力差,因而固相含水分低,并能适应不同 过滤特性的发酵液的过滤;辅助设备少、价格低、动 力消耗少n主要缺点是:设备苯重、间歇操作、劳动强度大、辅 助时间多、生产效率低②真空过滤n最常见的真空过滤是真空转鼓过滤机n工作部件是一个饶着水平轴转动的鼓,在转鼓内维持 一定的真空度,施加于转鼓外边的大气压力即为过滤 的推动力图 5-2 真空转鼓过滤机工作原理示意图③错流过滤n切向流过滤又称错流过滤,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速过滤的技术n其操作特点是使悬俘液在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 用将过滤介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
当移走固体的速率与固体的沉 积速率相等时,过滤速率就近似恒定n目前切向流过滤的主要缺点是:切向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可使蛋白质产 物失活图5-3 泵循环式切向流过滤3.2离心分离n离心分离:在离心产生的重力场作用下使悬浮颗粒沉降下 来的操作过程 3.2.1 离心力场的基本特性n分离因数(Fr)和沉降速度(vg)是离心力场的基本特性n离心机的分离因数:离心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加速 度和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式中,r-离心机转鼓半径,cm;ω-转鼓的角速度,s-1Fr =rω2/g (2) ω=2πn/60 (3)n分离因数越大,物料所受的离心力也越大,分离 效果就好 n分离因数Fr与离心机的转鼓半径r和转鼓转速n的 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转鼓转速比增大转鼓半 径对分离因数的影响要大得多n分离因数的极限值取决于转鼓材料的机械强度, 一般超高速离心机的结构特点是小直径、高转速 3.2.2 离心机的选择n需要根据发酵液的特性来选择离心机图 5-4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选择离心机内容n1.概述n2.原料与预处理n3.固液分离n4.细胞破碎n5.初步纯化n6.精细纯化n7.成品加工n细胞破碎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 使细胞内目标物释放出来的技术。
n选择什么样的破碎技术和设备实现有效的细胞破碎, 首先要从细胞的种类,特别是细胞壁的类型及其坚韧 程度来考虑第二是考虑目标产品的性质,如产物是 否能承受剪切力、对酸碱和温度的耐受力第三是考 虑破碎的规模、破碎方法和所花费的资金等其他因素 n最常用的检测细胞破碎效果的方法是通过显微镜直接 观察,从中计算出细胞破碎率 ①用革兰氏染色剂进行染色n 破壁的酵母呈粉红色,而未破壁的酵母呈蓝紫色,分 别计数,并采用相同的稀释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镜检 计数,计算破壁率破壁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α=式中,α-破壁率,%;C-破壁前的细胞数;C'-破壁后的细胞数;n1-染色后呈紫色的细胞数;n2-染色后呈粉红色的细胞数②用次甲基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因为活细胞 中的酶可使染料还原) 取未经灭酶的发酵液 0.5 ml,用9 g/L的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后,用次 甲基蓝染色5 min,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计算出 细胞的存活率n酵母破壁率=[1-(染色细胞总数/酵母细胞总数 )]*100%4.1 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n按照作用方式的不同划分,常用的细胞 破碎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机械类包括高 速珠磨破碎法、高压匀浆破碎法、超声 波破碎法等,非机械类包括化学渗透法 ,酶溶破碎法等。
4.1.1高速珠磨法n原理:微生物细胞悬浮液与极细的研磨剂(通常是直径 1时,表示凝胶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此时 Ve>Vo+Vi例如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洗脱体积远超出 理论计算的最大值,这些化合物的Kd值一般都是大于1 的6.1.4.2 凝胶色谱介质(1)葡聚糖凝胶 n 葡聚糖凝胶是由多聚葡聚糖通过与环氧氯丙烷交联而合成的,是 一类具有网状结构的珠状凝胶颗粒n葡聚糖凝胶交联的程度与凝胶颗粒网状结构孔径大小有直接关系 ,交联度越大,网状结构的孔径越小,分离的分子量就越小n交联的葡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又具有很强的亲水性,能 迅速在水和电解质溶液中溶胀,在色谱过程中非常容易与水溶性 溶质接触在酸性条件下合成的葡聚糖凝胶糖苷键容易被水解, 在碱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常用稀碱溶液处理葡聚糖凝胶色谱介质 ,以除去残留在凝胶介质上的变性蛋白和其他杂质nSephadex G系列产品,英文字母G后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凝胶吸 水量乘以10G”后面的阿拉伯数字越大,表示交联度越小, 凝胶孔径越大,分子量分离范围越大,凝胶的溶胀体积越大2)聚丙烯酰胺凝胶 n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凝胶,组成的基本 单位是丙烯酰胺,交联剂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n通过控制丙烯酰胺浓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比 例,就可以得到不同交联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n聚丙烯酰胺凝胶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因此,聚丙烯 酰胺凝胶色谱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酸性较强的缓冲液n最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色谱介质是Bio-Gel-P系列产 品,在Bio-Gel-P系列产品中,“P”后面的阿拉伯数字 越大,表示交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