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未成年犯罪成年后判刑吗?

x****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40KB
约6页
文档ID:316240020
未成年犯罪成年后判刑吗?_第1页
1/6

未成年犯罪成年后判刑吗?    未成年人作为法律上的特别主体,法律针对未成年犯罪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有别于成年犯罪当下,各种未成年犯罪越来越多地曝光的社会之中,使得不少人对于未成年犯罪的关注也渐渐提高,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未成年犯罪成年后判刑吗?请见我以下分析  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依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分辨和限制自己行为的实力,即不具备责任实力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必要时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  2、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即处于该年龄段的人只对刑法中规定的少数犯罪负刑事责任,而对绝大多数犯罪则不负刑事责任这无疑是符合未成年人分辨和限制实力实际状况的科学的制度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有意杀人、有意损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关于对条款规定的理解,我认为在这款中,刑法规定了处在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仅对8种严峻犯罪负刑事责任我们在司法实践中还要留意:  (1)、刑法第十七条其次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详细犯罪行为而不是详细罪名对于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的“犯有意杀人、有意损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有意实施了杀人、损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有意杀人罪、有意损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被胁迫、诱骗参加犯罪,被教唆犯罪,或者属于犯罪预备、中止、未遂,情节一般的,可以免除惩罚或者不认为是犯罪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运用语言威逼或者运用稍微暴力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物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财物,数额刚达到或者略过“数额巨大”标准,而其他情节稍微,又系初犯或者偶犯的;盗窃近亲属的财物,其亲属不要求对被告人定罪惩罚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对全部的犯罪都应负有刑事责任。

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惩罚  从我国刑事立法上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来看,我国刑法考虑到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特别群体,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对未成年人被告人的惩罚不应当完全以犯多大罪,判多少刑,单纯的为惩处而惩处的罪行报应对未成年的惩罚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未成年罪犯一辈子的前途,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意义远远超出惩罚犯罪未成年人本身因此,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应从教化、感化、挽救动身,正确地裁量刑罚,达到教化、挽救、改造犯罪未成年被告人的目的  二、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刑罚的基本原则  未成年人犯罪,同成年人犯罪一样,刑罚仍旧是对其最严厉的惩处措施但由于未成年犯罪主体的特别性,在对其刑罚的适用上同成年人有着很大差异《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惩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爱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化、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处为辅、教化为主的原则这两条明确规定了对少年犯量刑的方向这是基本于未成年人责任实力不完备及其简单接受改造、可塑性强的特点而确立的,它反映了刑罚与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及刑罚目的的要求以上是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刑罚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1、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刑罚时应正确适用法定情节  首先,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情节是“应当”情节,即是对量刑结果具有确定影响的量刑情节,法律不允许审判人员有任何自由斟酌的余地,而要求其无可选择地根据法律规定从轻、减轻惩罚应当”就意味着必需,而非“可以”它要求:一是对未成年犯量刑要留有肯定幅度,不能在法定刑内裁量最高刑;二是在具有从宽和从严情节中,应优先考虑适用从宽惩罚的情节  其次,该条款规定的还是多幅度情节,即法律规定的具有两个以上从宽惩罚幅度的量刑情节,一个从宽惩罚幅度是从轻惩罚,另一个从宽惩罚幅度则是减轻惩罚  最终,从轻、减轻惩罚有肯定标准,而非无标准的从轻、减轻首先,它是相对于没有该情节而言;其次,对犯罪少年从轻、减轻惩罚还是相对于同种情节的成年犯而言  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在犯罪性质和其他犯罪情节相同或大体相同时,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比照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惩罚,即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分子,在法定刑的范围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种或相对较短的刑期从轻惩罚;或者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减轻惩罚因此,正确理解和驾驭该条款精神,对指导未成年刑罚适用情节的驾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在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刑罚时应注意酌定情节的应用  酌定情节,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据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结合案件的详细状况,在定罪量刑时敏捷驾驭酌情适用的情节少年犯罪的动机手段、犯罪时的环境条件、造成的损害结果、犯罪少年一贯表现,犯罪后看法、人身危急性、少年犯罪的起因、促成少年犯罪的多种客观因素等等均属于酌定情节范畴  酌定情节在对未成年被告人刑罚适用的过程中应得到充分重视  首先,酌定情节在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具有普遍性一件少年犯罪案件可以不具备除年龄外的法定情节,但缺少不了酌定情节  其次,重视酌定情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刑罚适用的相称原则和量刑个别化  酌定情节在少年刑罚适用中的功能主要在两个方面:  (1)、影响法定从轻、减轻惩罚的功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惩罚从轻、减轻的选择除要看该案是否具备其他法定情节外,酌定情节往往是影响选择从轻还是减轻惩罚的主要因素此外,从轻轻到什么程度,减轻减到什么程度,也往往要取决于酌定情节  (2)、酌情减轻惩罚的功能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惩罚情节,但是依据案件的特别状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这是对酌定减轻惩罚的明文规定,该规定在未成年刑罚适用中非常必要因为我国尚无特地的少年刑法,依据酌定情节,有针对性地对犯罪少年适用刑罚从轻、减轻判处,能弥补法律规定之不足,充分体现预防少年犯罪和矫治失足少年之目的  三、未成年犯罪成年后判刑吗?  假如是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担当刑事责任假如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担当刑事责任但是对于杀人、抢劫、强奸、爆炸、投毒等八种严峻的犯罪应当担当责任假如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均应担当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惩罚 须要留意的是:  1、以犯罪时候的年龄为准,而不是以审判时或者抓捕时  2、这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分析其不同于民事及行政责任的分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未成年人犯罪的,只要你年龄符合上述标准,不须要等到成年才判刑虽然对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犯罪,法律实行不惩罚措施,大家多少有些不同意,但法律会依据实际状况改进的防微杜渐,大家还是遵纪遵守法律做个好榜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