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私立树人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试管A中含有10mL0.6mol/L Na2CO3溶液,试管B中含有10 mL0.8mol/L HCl溶液,现将试管A逐渐倒入试管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将试管B逐渐倒入试管A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A、4:l B、5:3 C、3:1 D、2:1.参考答案:D略2.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据悉,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使用肼为燃料.已知肼的化学式为N2H4,若1g肼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a,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A.B.a C.32a D.参考答案: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求出肼的物质的量n=,然后根据肼中含6个原子可求出原子的物质的量和个数,据此分析.【解答】解:1g肼的物质的量n===mol,而肼中含6个原子,故mol肼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a,解得NA=,故选A. 3. 在反应3Cl2+6KOH=KClO3+5KCl+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 A.2︰1 B.5︰1 C.1︰2 D.1︰5参考答案:B略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H+、SO42- 、OH- B.Na+、Ca2+、CO32-、NO3-C.Na+、H+、Fe2+、NO3- D.Na+、Cu2+、Cl-、SO42- 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离子共存。
A. H+、O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Ca2+、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 H+、Fe2+、NO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Na+、Cu2+、Cl-、SO42-互不反应,能够共存,正确;故选D5.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化学式:HClO2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质量数为127的钡原子:127BaD.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3参考答案:B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专题:常规题型;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次氯酸分子中含有1个O;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为8个电子;C.质量数应该标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D.氨气中H的化合价为+1价,据此确定N的化合价.解答:解:A.次氯酸分子中含有1个H、1个O和1个Cl,其正确的分子式为:HClO,故A错误;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质量数为127的钡原子的正确表示方法为:127Ba,故C错误;D.氨气分子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N的化合价为﹣3价,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元素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6. 下列变化的比较, 不正确的是A. 酸性强弱: HClO4> H2SO4> H3PO4> H4SiO4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C. 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D. 还原性强弱: F-> Cl-> I-参考答案:D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Si,所以酸性HClO4> H2SO4 > H3PO4 > H4SiO4 ,故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S,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S>O,所以原子半径大小:Na>S>O,故B正确;C、金属性:K>Na>Li,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强弱:KOH>NaOH>LiOH,故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强弱:F-<Cl-<Br-<I-,故D错误;故选D。
7. 科学家对未发现的第114号元素很感兴趣,预测它有良好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质以下对第114号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副族元素 B.是非金属元素C.最高正化合价为+4价 D.最外层有6个电子参考答案:C略8. 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略9. 某烯烃(只含1个双键)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参考答案:C①②③④处能形成碳碳双键,其中,①③处是相同的故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3种10.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13年11月22日宣布,该中心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这不仅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为在分子、原子尺度上的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是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B.氢键是自然界中最重要、存在最广泛的化学键之一C.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Cl>HBr>HI>HFD.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变的更稳定了 参考答案:A11.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 mol Na变成Na2O2时,失去0.2NA个电子 B.NA个N2与NA个H2的质量比等于14:1 C.常温常压下,11.2 L CO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D.4 g NaOH溶解于50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参考答案:B略12. 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使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中的飘尘参考答案:C考点:胶体的应用.分析:A.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B.胶体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C.红褐色沉淀是生成的氢氧化铁,不是胶体;D.静电出除尘利用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粒子,通电向某极移动,是胶体的电泳.解答:解: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A错误;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B错误;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故C正确;D.静电出除尘利用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粒子,通电向某极移动,是胶体的电泳现象的应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胶体的聚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丁达尔现象,熟练掌握胶体性质是解题关键,较简单.13. 在下列反应中,水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的是A. 2H2O2H2↑+O2↑ B. 2F2+2H2O=4HF+O2C. 3Fe+4H2OFe3O4+4H2 D. 3NO2+H2O=2HNO3+NO参考答案:D【分析】水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说明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A. 反应2H2O2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均发生变化,水既被氧化也被还原,A不选;B. 反应2F2+2H2O=4HF+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水是还原剂,被氧化,B不选;C. 反应3Fe+4H2OFe3O4+4H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被还原,C不选;D. 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氮元素化合价变化,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水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D选答案选D点睛】准确判断出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思路:判价态、找变价、双线桥、分升降、写得失、算电子、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们的变化情况14. 下列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一定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一定不是氧化剂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D.置换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C略15. (4分)近年来,我国在超导体材料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铊(Tl)是超导体的组成成分之 一,铊位于第6周期ⅢA族.下列对铊的性质的推导正确的是()①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②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③Tl3+氧化能力比Al3+强 ④单质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A.①④ B.②③ C.① D.④参考答案:A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铊和铝都位于周期表第ⅢA族,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3价,能形成+3价的离子化合物,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硬度减小.解答:解: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为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故正确;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铊的金属性强于铝,所以Tl(OH)3不是两性氢氧化物,故错误;③从上到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所以Tl>Al,对应最高价阳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Tl3+的氧化性比Al3+弱,故错误;④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NO或NO2、硝酸盐,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相关性质的递变规律.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4分)实验室欲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100 ml量筒;③1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该试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 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3)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未等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中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标线 ⑤定容时仰视标线 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某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氢气的29倍,现取11.6g该烃完全燃烧,将全部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