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期末知识梳理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1KB
约5页
文档ID:501872452
精品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期末知识梳理_第1页
1/5

知识总结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着物质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地理要素间进行1、地理要素:大气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交换过程: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广素的性质保持稳定变化力地貌变化统一演氧化碳的平衡)保证了自然要素间的协调I意义:Y「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空间尺度划分:1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 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 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 布的陆地自然带.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禾U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一南北纬 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 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 25° — 35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 30°— 40°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 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 40°— 60°之间的大陆西 部)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 50°— 70°之间)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 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的地带.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 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 规律变化.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 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 平地带谱相似.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 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具体特点为:① 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② 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 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③ 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④ 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 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如下: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雪线与降水4.表格总结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概念及特占八、、成因主要分布地区举例平地 带 性水 、由赤道 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纬 度地带性)各自然带 沿着纬度变化 的方向作有规 律的更替,与纬 线大体平行伸 展呈条带状纬度咼低 引起的热量差 异,水分亦有 影响低纬和北半球的高纬地区非洲沿东经2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 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经 度地带性)各自然带 沿着从滨海向 内陆方向更替, 并大致与经线 平行呈条带状距海远近 引起的水分差 异,也受一定 的温度影响中纬度地区北美大陆部从 大陆滨海地区向内 陆方向自然带的更 替垂直地带性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 的垂直分布海拔高度 引起的水热状 况的垂直差异海拔较高的山地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