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3.42KB
约32页
文档ID:308284870
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_第1页
1/32

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崔志海  摘要: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美国表面声称中立,实际却偏袒日本战前一再拒绝中、朝两国的调停请求和英国的联合调停建议,默认或怂恿日本发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外交官作为中日两国侨民的战时保护人,一再逸出国际法合理范围,曲意保护在华日本间谍作为中日两国的惟一调停者,美国一方面拒绝与欧洲国家联合调停,为日本继续发动战争减轻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又单方面劝说清朝政府接受日本的各项侵略要求,帮助日本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美国偏袒日本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借日本之手废除中朝宗藩关系,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同时利用日本削弱英国、俄国等在东亚的影响力  关键词:甲午战争 东亚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战前,英国势力的存在和中国看似强大的国力,一直维持东亚地区的脆弱均势,而日本在战争中的速战速胜一方面将中国的虚弱暴露无遗,勾引起欧美各大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欲望,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另一方面也令这些大国对日本刮目相看,使日本一跃为东亚霸主,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被彻底解除。

从此,东亚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多事之秋,各国围绕争夺东亚展开新的角逐,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东亚地区才重新达成一个新的均势  在这场改变东亚局势的战争中,美国的表现似乎没有英、俄、德、法等国家突出,始终声称奉行“中立”政策,实际上却发挥了其他列强不曾起到的作用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利用国内外已出版的中、美、日、法等国的外交文件及相关文献,就美国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所做的反应及扮演的角色和原因等做一专题研究,希望对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和晚清中美关系史的研究有所推展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一、战前美国对朝鲜问题的观察和反应  由于朝鲜在东亚的特殊地理位置,朝鲜问题在19世纪中叶就被纳入美国的东亚政策之中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成功叩开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主要国家的大门之后,便有意染指朝鲜这个“隐士之国”,将其作为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和日本势力的一个跳板1871年5-7月,美国亚洲舰队司令率5艘军舰入侵朝鲜,但被朝鲜军民击退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岛条约》,再次激发美国进入朝鲜的愿望,美国新任驻华公使西华(George F. Seward)认为从“日本的胜利中看到了使美国得到一个条约的机会”,并建议美国政府签订与日本类似的朝美条约。

[2]1878年底,美国政府任命海军提督薛斐尔(R. W. Shufeldt)前往东亚执行这一使命1882年5月美国与朝鲜签订修好通商条约,在朝鲜获得最惠国待遇、治外法权和参与制订海关税率,以及在港口城市的居住权等特权,并规定朝鲜有为美国来往船只提供停泊、救护、饮食和保护美国公民的义务这样,美国就成为西方列强中最早进入朝鲜半岛、迫使朝鲜向西方国家敞开大门的西方国家  1894年春,朝鲜国内发生东学党起义6月1日东学党占领全州后,朝鲜国王决定向中国借兵代剿,并于6月3日正式照会袁世凯,提出借兵请求次日,清廷便批准李鸿章的派兵赴朝计划6月6日,清政府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相关条款的规定,将中国派兵赴朝一事照会日本政府得知朝鲜政府向中国借兵的消息后,日本政府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为日本蓄谋已久的出兵朝鲜提供借口在中国通报派兵的次日,日本即按预订方案,也将出兵朝鲜的决定正式照会清政府但在清朝军队与朝鲜农民起义军交战之前,朝鲜政府6月11日便与发动起义的东学党人订立《全州和约》,平息了农民起义6月13日朝鲜政府致函袁世凯,要求撤回清朝军队清朝政府表示愿意从朝鲜撤兵,但要求日本也同时撤军。

而日本政府则拒绝撤军,以朝鲜完成日本所提出的内政改革方案作为撤兵条件,并不断制造事端,增兵朝鲜,将中日撤兵问题逐步引向其与中国开战、独占朝鲜的预定轨道  对于因中日两国出兵朝鲜所引发的紧张局面,美国驻朝鲜、中国和日本的外交官从一开始就予密切关注1894年6月18日,美国驻朝公使西尔(M.B.Sill)向国务院报告,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预测日本不会轻易撤军,指出:“现在很显然,日本人已经到了这里,他们可能会坚信他们不能‘有失面子’的离开这里,他们或许会喜欢有一个宣称他们在韩国的影响的机会同时,西尔将朝鲜出现的紧张局面归咎中国,声称:“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错误很显然都是由于中国人的行动,他们将军队派到朝鲜;如果中国没有这样做,日本派来的军队可能就会少许多,或者不会派遣任何军队他还表示,鉴于1882年“壬午兵变”和1884年“甲申政变”中有100余名日本人伤亡,而目前在朝的日本人超过10000人,因此日本方面解释派军入朝是为了保护在朝鲜的日本人和使馆,“是相当合乎情理的”[3]在6月29日的报告中,西尔又对日本将改革朝鲜内政作为撤兵条件和要求解除朝鲜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明确表示支持:  我可以说,日本对于朝鲜似乎是很善意的。

日本似乎仅希望朝鲜永久摆脱中国宗主权的支配,然后通过帮助朝鲜进行把和平、繁荣和开明带给它的人民的改革,以此来帮助这个日本的弱邻,巩固它的独立地位这个动机受到了许多比较有知识的朝鲜官吏们的欢迎,并且我想象在美国也不会遇到反对的[4]  从西尔的报告看,他明显站在日本一边  美国驻日公使谭恩(Edwin Dun)同样站在日本一边他虽然在6月15日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日本在朝鲜部署如此大规模的军队,不可能仅为保护使领馆及侨民,如果不是对中国威胁的话,至少也是想展示日本的力量,表明它有能力在朝鲜组织大量军力,以免中国干预朝鲜事务,威胁朝鲜主权的完整他断言:日本民众对中国在朝鲜影响力的强烈忌恨,很有可能促使日本政府采取行动,危害中日两国的和平关系[5]但7月3日复电报告造成中日关系紧张局面及解释日本派兵的原因时,谭恩完全赞同日本政府的解释,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和朝鲜,谓:日本外务大臣向他保证派军队到朝鲜首先是根据1882年的《济物浦条约》,而中国派兵的照会使得日本增兵成为必然,以避免1882—1884年事件再次发生;朝鲜所发生的叛乱是由于腐败和压迫,为确保未来的和平,日本要求朝鲜进行激进的行政改革,并建议与中国一道实现这一目标,但遭中国拒绝,因此日本将不顾中国的反对,单独推行这些改革;日本没有任何侵略领土的意图,现在必须由中国做出一些友好表示。

[6]  7月7日美国政府致电对日本拒绝从朝鲜撤军表示遗憾之后,谭恩继续为日本辩护7月10日,他向美国政府转达日本关于朝鲜政策的表态:  日本在朝鲜的目的并不是要制造战争,实质上是为了确保朝鲜的主权、独立、和平、秩序和良好的政治,以避免再次发生叛乱日本期望消除官场腐败、贪污和各种弊政的根源朝鲜政府应该实行我们建议的改革,中国的含糊态度妨碍了这些改革,并危害东亚的和平叛乱并没有完全平息,它的根源依然存在日本此时撤兵是不明智的,一旦未来的和平得到保证,日本会即刻撤兵,不存在任何与朝鲜发生战争的忧虑  随后,谭恩附和日本的说法,声称:“我个人认为中日之间不存在爆发战争的任何可能性[7]7月14日,他又给美国政府写了一份长篇报告,再次声称日本在朝鲜的目的不是要发动战争,只是想对朝鲜进行必要的改革,“使朝鲜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实现自主和主权独立”他说:“我与陆奥先生就朝鲜问题做过数次晤谈,没有理由怀疑日本目前在朝鲜所采取行动的动机和政策”,他强调日本政府受国内民意的压力,在朝鲜问题上决不能后退,必须达到目的,“如果日本目前在没有获得与出兵规模和支出相称的目标或好处时即从朝鲜撤兵,一定会激起民众的反对情绪”。

[8]不难看出,谭恩实际上是建议美国政府接受和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  美国驻华署理公使田夏礼(Charles Denby,Jr.)由于身在中国,在甲午战前比较客观地报告了日本主动挑起战争的事实如在6月8日的报告中,他指出清朝出兵朝鲜系“应朝鲜国王的请求”,“主要是为了避免叛军逼近汉城”,“北洋大臣李鸿章已向日本和俄国保证,一旦叛乱平息,清朝方面立即撤兵”[9]7月3日电告围绕朝鲜问题的敌对行动“已迫在眉睫,尽管日本采取进攻行动,但中国方面仍显示妥协态度,请求英国和俄国的调解,争取和平解决”[10]但这并不表明他的立场站在中国一边田夏礼当时之所以没有像西尔和谭恩那样支持日本发动战争,主要在于他认为日本不可能在与中国的战争中取胜[11]  对于中日出兵朝鲜所引发的紧张局面,美国政府的态度和反应比较微妙一方面,由于战争结局及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当时在东亚的势力有限,将无法主导局面因此,美国政府开始时并不愿意看到日本因朝鲜问题挑起战争,致使东亚局面复杂化6月22日,国务院致驻朝公使西尔的电文训令就表达了这一愿望,称:“出于美国对朝鲜及其人民的福祉的友好的关怀,兹依总统的指示,训令你竭尽所能来维护和平。

[12]6月29日,国务卿葛礼山(W.Q.Gresham)又致电驻日公使谭恩,表示鉴于美国对日本和朝鲜两国都抱有友好感情以及朝鲜目前的无助,要求谭恩弄清并报告日本派兵到朝鲜的原因及日本对朝鲜所提的要求[13]7月7日,葛礼山再次致电谭恩,对日本拒绝从朝鲜撤兵,并要求改革朝鲜内政表示“遗憾”,称:“朝鲜国变乱尽管业已归于平定,但日本拒绝撤兵,并要求对该国内政施行急剧改革,合众国政府闻之深表遗憾且清国有希望日清两国同时撤兵之事,如有上述要求更引起他人之注目合众国政府对日本、朝鲜两国怀有深厚友谊,故希望朝鲜国独立和尊重其 主权”,并指示谭恩转告日本政府:如日本政府向不堪防守的邻国施以不正义的战争,大总统将痛感失望[14]  但另一方面,美国又拒绝朝鲜和清政府的调停请求,听任日本因朝鲜问题发动战争1894年6月24日,朝鲜政府致函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驻朝公使,请求各国政府出面斡旋,敦促日本从朝鲜撤军,指出:“在日本与朝鲜和平相处的时候,朝鲜境内保留这样多的日本武装军队是不合乎国际法的[15]在6月26日日本公使大鸟圭介谒见朝鲜国王,拒绝撤退日本军队,并逼迫朝鲜进行内政改革之后,朝鲜政府又接连二次致电驻美公使李承寿,请求美国出面斡旋。

[16]对此,美国国务卿只是一般地对朝鲜的处境表示同情,希望朝鲜的主权得到尊重,但拒绝朝鲜政府的斡旋请求,表示美国必须保持对朝鲜和其他国家“一个公平的中立态度,我们仅能以友好的方式予日本以影响,我们绝不能够同其他国家联合干涉”[17]  尽管出于各种原因,美国政府7月7日致电美国驻日公使时,对日本拒绝从朝鲜撤兵表示遗憾,但这只是为应付舆论和其他国家的斡旋建议而表示一种姿态而已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当时就已看出美国的此一用意,指出:“美国为从来对我国友谊甚厚,最抱好意之国,从彼国固有之政略上言之,尤不好容喙于远东之事件,究不过难拒绝人类普通爱和平之希望及朝鲜之恳求,故发此劝告,此外无他意也[18]事实确如陆奥宗光所分析的那样7月8日,英国驻美大使授命询问葛礼山是否愿意与英国一道联合干预,以避免中日爆发战争,后者就表示,美国奉行友好的中立政策,不会进行干预;美国已向日本方面做过调停,不可能进一步斡旋次日,葛礼山还特意将7月7日美国政府致驻日公使谭恩训令的一份复印件交给英国大使,并强调即使是友好的调停,美国也不会参加[19]稍后,葛礼山也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清政府的斡旋请求7月13日,中国驻美公使面晤葛礼山,请求美国出面与其他国家联合,要求日本从朝鲜撤军,制止日本发动战争。

葛礼山断然拒绝,声称美国在7月7日向日本发出规劝之后,“我们看不出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不可能与其他列强联合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涉”他还违心地单方面听信日本方面及美国驻日公使谭恩的说法,认为日本不会发动战争,指出“从谭恩及其他方面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