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今战役之普法战争介绍【新】

Wo****W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KB
约7页
文档ID:234155970
古今战役之普法战争介绍【新】_第1页
1/7

古今战役之普法战争介绍导语: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1870年-1871年),是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竖起了白旗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所进展的一场规模宏大、 影响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倒台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的 爆发,促使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在德法之间播下了仇 恨的种子,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影响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着整个欧洲的局势战争爆发之前,根据18___年拿破仑被彻底打败后的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德国土地 上建立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它包括34个封建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但各邦在 内政、外文、军事上却是独立自主的其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该邦联中最大的两个国 家,它们为争夺在德国的指导地位而长期进展斗争普鲁士是一个军事封建王国1861 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后,为实现其兼并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扩大军备,并任命以拥护 帝制出名的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麦任首相期间,信奉强权政治,推行铁血 政策1864年,他拉拢奥地利作为同盟者,策划了对丹麦的战争。

丹麦战败,普、奥两 国之间的矛盾加剧186年,俾斯麦又结合意大利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奥军战败, 被迫向普鲁士求和于8月23日,普、奥在布拉格签订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 旧邦联宣布解散俾斯麦趁机吞并北部4个支持奥地利作战的邦国,并于次年组建了以 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辖22个邦国和3个自由市,3100万人口)普奥战争虽确 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但德国的统一还没有最后完成巴伐利亚、巴登、维 尔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着独立地位这四邦紧邻法国,拿破仑三世 不愿德国强大,竭力施加影响,不让四邦统一于德国这促使俾斯麦下决心借助武力解 决同法国的纷争普法战争19世纪中期的法国,从经济上说,资本显持续开展势头,工业革命处于最后完 成阶段,消费才能在资本世界居第二位,仅次于英国但在政治上,它却是一个极 其反动、极富侵略性的国家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和稳固自 己的统治地位,对内采取了反革命的军事专制,把一切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并把国家 的军事、警察、官僚机构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人民对帝国政权极端不满对外采取 扩张政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如,1853185年,法国与英国结合,为瓜分地中 海东部权力范围,同俄国进展了克里米亚战争。

1859年,法又以援助意大利统一为 名,参加了对奥地利的战争18561860年,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伙同英国发动 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后,又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等 法国对毗连的德国莱茵河地区丰富的天然资早已垂涎三尺,但苦于没有时机下手186年的普奥战争完毕后,普法之间的关系很快便进入一个空前紧张时期普法两国都 在有意识地为赢得一场料想中的大规模厮杀而积极创造条件60年代末,法国由于拿破仑三世的军事专制和反动的内外政策,加剧了国内的阶级 矛盾,使一切反对拿破仑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强特别是法国无产阶级也显得十 分活泼,随着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后成立了国际支部,指导工人 群众宣传社会,频繁举行政治罢工,煽动推翻拿破仑三世的反动统治拿破仑三世 面对国内这样一种非常动乱紧张的局势,为了转移人民的注意力,摆脱国内的 和满足资产阶级掠夺贪欲,促使其急于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此时,俾斯麦便利用西班牙 王位继承问题,预设圈套,诱使法皇拿破仑三世走上了宣战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 国终向普鲁士宣战,揭开了普法战争的序幕在法国宣战之后,普法双方便投入了紧张的战争发动和军队调开工作。

到7月底, 法国编成莱茵军团,在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共集结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 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其方案在普鲁士未及发动展开之际,先机制敌, 集中兵力越过国界,直取法兰克福,切断南北德意志之联络,迫使南德诸邦保持中立, 全力击败普鲁士;与此同时,普军也在莱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间集结了三个军 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老毛奇)为总参谋长其方案集中优势兵 力,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力争将法军主力围歼于边境地区或将其驱至法国北方,继 而围攻巴黎,迫敌投降8月2日,以法军在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发动进攻而拉开普法战争的序幕至8月4 日,普军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挥下,进展了预有准备的抗击,并反攻入法境8月上 旬,法军在沃尔特、斯比克伦、马尔斯拉图尔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等几次会战中接 连失利到8月中旬,法军主力部队的部署已被普军割裂一部由法军巴赞元帅率领的 左翼和中路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围困于战略要地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 麦克马法元帅率领的右翼3个军共12万余人,在夏龙编成以麦克马洪为司令的夏龙军团 8月30日,法军在博蒙地区与普军激战后退守色当。

随即,毛奇命令普军向夏龙军团两 侧运动8月31日,普军第四军团占领麦茨河右岸至法比边界的整个地区,封锁了法军 经蒙梅迪东进驰援麦茨的道路9月1日至2日,普法进展了此次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会战色当会战9 月1日上午,普军第三军团占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切断了法军由色当经梅济埃尔西 撤的铁路,进而插到法军侧后的圣芒假设和弗累涅一带,堵住了法军向比利时撤退的通路当天中午,普军完成了对夏龙军团的合围,并开场进展猛烈的炮击下午,法军数次突 围失败,拿破仑三世自知已无力挽回败局,于下午4时半下令挂起白旗9月2日,法皇 拿破仑三世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此会战,法军共损失12.4万人,其中仅3000余 人逃到比利时境内;普军损失近9000人色当惨败加速了拿破仑三世帝国的崩溃9月4 日,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组成了以特罗胥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国防 政府上台执政德国民族统一的障碍业已消除,德国南部诸邦于1870年11月顺利并入北德意志联邦但普鲁士当局并未因此而终止军事行动9月中旬,普军向巴黎进军,并包围了巴黎 至此,普鲁士所进展的这场战争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御性质,而变成了一场地道的侵略 性掠夺战争。

这样普法战争进入到第二阶段已转变成为法国进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 一阶段中,法国除新建的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等在战场上对普军作战外,还有广阔的 人民群众(自由射手)展开游击战,这时,法国仍具有约100万人的抵抗力量但是,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实行投降政策,企图与敌人勾结,阻止抵抗运动继续开展9月 23日,普军占领图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军投降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17万法军在麦茨投降这使普军得以腾出两个集团军压向卢 瓦尔和北方军团,使这两个军团在与优势的普军作战中被击败此间,法国政府曾两次 向普军求和;巴黎居民由于饥困交加,反对政府的投降政策,举行了屡次起义 1871年1月22日,法国政府镇压巴黎居民起义后,同德军指挥部进展了最后的会谈, 于1月26日签订巴黎投降的条约,1月28日在凡尔赛普军大本营签订了停战三周的协定2月26日,草签《凡尔赛和约》和约缔结后,资产阶级政府勾结民族敌人向巴黎工人 发动进攻,于是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起义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 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败前不久,法国外交部长茹尔法夫尔与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城签订了正式和约。

普法战争至此正 式完毕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倒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完毕依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廉一 世在凡尔赛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并自立为皇帝至此,德国的统一终告完成普法战 争之后,由于德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剧,欧洲大陆变得更加动乱不定两国在这次战争 中的结怨,成为后来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之一普法战争期间,恩格斯在他发表的一系列战争短评中就指出,有三个根本错误导致 色当惨败:第一,法军在迎击敌人的进攻时所处的阵地,使获胜的德军可以揳入法军 分散的各军之间,结果把法军割裂为两支独立的部队,并使它们彼此不能会合,甚至不 能配合作战;第二,巴赞军团在麦茨行动迟疑,结果被紧紧地围困在那里;第三,援救 巴赞兵团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道路,简直是唆使敌人俘虏全部援军法军所犯的三个 根本错误,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错误指导外,也与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指挥失误有关而普军总参谋长毛奇擅长制造、利用法军的错误,巧妙地施展谋略,施行正确、坚决、灵敏的作战指挥,使普军在战争一开场就获得主动权普法战争经历说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于建立庞大的资产阶级军队并使其预先 做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具有重大意义;总参谋部在准备和施行作战方面作用极大;编制动 员方案和铁路运输方案,以及在军事上使用电报都具有特殊意义; 新式作战兵器和完善的武器装备对战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 7 页 共 7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