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5(教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7.97KB
约11页
文档ID:52762675
诗歌鉴赏5(教师)_第1页
1/11

1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 (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1 分,具体解说2 分,作用1 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①“ 恶风 ”“黄流 ” 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 空荒”“待残更 ” 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 今头白 ” 、情 “ 不尽 ” 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 点 2 分, 2点 4 分, 3 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慈湖夹阻风苏轼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注】慈湖夹,地名,在当途县境,苏轼过慈湖夹有感而作此诗8. 请对“起唤清风得半帆”作简要赏析作者运用比拟(或拟人)的手法,(2 分)把清风描写得活灵活现,清风不是自动吹来的,它仿佛具有灵性一般由诗人呼唤而来,悄悄地爬上船桅,轻轻半鼔船帆。

写出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9. 简要分析诗歌创设的意境和表达的感情①这首诗借用落月、清风、船帆、水村等意象创设了月夜行舟、感慨人生的诗歌意境2 分,意思对即可)②诗人借月夜行舟多曲折,感叹人间也到处是巉岩,表达应该随遇而安、不避艰险的豁达情怀2 分,意思对即可)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2 8.首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结合手法简要分析①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 图 ( 2 分)②深夜, 帘外雨声淅沥 帘内一灯如豆 (或者如萤火虫一样大)(比喻)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2 分,无手法一分)9.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2 分)②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 上天对我太吝啬;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3 分)诗歌翻译:灯火就像是萤火虫一样大,雨在窗外下着,我就在这简陋的茅草屋内读书。

只想到与陌生的古人在书中面对面交流,哪里顾得上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原本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 上天对我太吝啬您看生病的骐骥瘦得皮包骨头,但它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着遥远的天山石城夜赋陈与义初月光满江,断处知急流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汉秋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三更柁楼底,身世入搔头注】①陈与义(1090—1138),北宋灭亡后,陈与义避乱襄汉,辗转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本诗为途中夜泊西汉即已设县的石城所作②柁楼:操控船舵的房间,也叫后舱室8.请概括颔联所写景象的特点,并分析颔联在诗中的作用5 分)(1)描绘了石城秋夜阴沉、荒凉(或:寂静)的特点2)作用:①点明了本诗写作的地点、时间;②使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渲染了秋意之浓,感慨之深;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9.诗人在颈联尾联分别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1)漂泊异乡的哀痛;诗人因靖康之变,国难以及飘零际遇的哀痛让他难以入眠2)身世变迁的无奈;诗人夜深无法入睡,感慨身世飘零,心绪烦乱又无可奈何送江水曹还远馆谢脁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注】①水曹:官名。

1)诗歌五、六句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山 中王 镃①荣枯皆定数,枉作送穷吟②有色非真画,无弦是古琴青松秦世事③ , 黄菊晋人心尘外烟萝客,相寻入远林[注 ] ①王镃,南宋末年做过县尉,宋亡后隐居不仕②送穷,是古代一种习俗,多在正月间进行,文人墨客的“送穷”,多半是借题发挥③秦始皇在泰山遇雨,避雨松树下,后封松树为大夫8. 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塑造了一位顺应自然、洞悉世事、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隐士形象2 分)首联体现了万物盛衰皆有定数,故不可强求,应顺其自然的心态;颔联在“有”与“无”、“是”与“非”的辩证中表现出诗人洞悉世事的人生智慧;(言之成理即可)(1 分)颈联、尾联通过青松受封、 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和愿与“烟萝客” 相隐山林的内容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喜爱1 分)9. 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用典、对比 (1 分)运用了青松受封、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不愿像泰山松那样受秦封,而要像陶渊明那样归隐2分)寄寓了诗人不与新政权合作的态度,以及与世相忘的避世情怀。

2 分)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注】(其一)(其二)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注释】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8. 分析“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使用的两种手法① 色彩对比鲜明:“ 绿” 而曰 “ 暗” ,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 红” 而曰 “ 酣” ,写落日映红荷, 红颜似醉 ②视听结合浑然一体:鸣蝉隐绿柳, 不见其形, 但闻其声③拟人:“ 红”而曰 “ 酣” ,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如美人醉酒,娇媚动人④视角:柳高荷低,视角由高及低,错落有致,境界甚美写出任意2 点,并解释即可)9.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白头”“白首”抒发的不同情感对韶华易逝的慨叹:诗人三十二年后重游西太一宫,“白头”,与“绿暗”“红酣”的美景对照,引起诗人心中无限波澜,表达对岁月流逝之快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眷恋:眼4 前陂水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现了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 初游到重游, 白发已满头,亲人已不在身边,表现了对当年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怀念与眷恋。

鹧鸪天贺铸①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北宋都城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正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夜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秾李:形容女子容貌美如浓艳的桃李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1分)整个上片为虚写,虚写梦境,着力描绘在东京的往昔场景下片写实,写眼前天涯沦落的现状1 分)②对比的手法1 分)昔日是笙歌阵阵,灯火璀璨,场面热闹,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如何对比的分析1 分)通过今昔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词人现实处境的落魄与悲凉情感1 分,相近情感即可)如以下答案,亦可酌情给分:借景抒情或融情入景给2 分;“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对偶(对仗)给1 分;“香冉冉,梦依依”叠词给1 分,“步莲秾李”比喻给1 分9、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①整个上片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极写东京元宵之夜的良辰美景、舒心惬意,笙歌不断,灯火辉煌, 佳人相伴 (上片内容或诗句分析1 分),表达了词人对东京繁华往昔和过往岁月的追念、珍惜和留恋的感情。

情感概括2 分)②下片写梦醒之后的情和景,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幻化,眼前独处暮春时节的天涯,远离凤凰城阙,星河寥落,处境孤凄,(内容或诗句分析1 分),通过今昔鲜明对比含蓄地表达了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2 分)补充:此种回答亦可给分下片表达了沦落天涯的孤独凄凉、怅惘无助之情 (2 分) “天涯寒尽减春衣”写凄凉,“凤凰城阙知何处”写怅惘,“寥落星河一雁飞”写孤独寥落、迷惘无助1 分)赏析:上片写梦境在梦中,词人仿佛又置身于东京热闹繁盛的元宵之夜紫府”:紫色象征华贵,皇宫、仙居皆可称紫府,此处指整个东京放夜”:解除夜禁古代都市实行宵禁,闹市绝行人唐以后,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首句用词华丽欢快,使整个梦境处于欢乐美妙的氛围之中尽情游览之后,词人仿佛和一个女子相伴而归这女子步态多姿,好像一步一朵莲花;这女子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他们亲密地行走在一起,周围的环境是: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虽是曲终人散、天色将晓的时光,但节日的痕迹仍处处可见五更”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十里”点出东京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从侧面烘托出东京元宵佳节的欢腾热闹,给人留下了想象余地,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也符合梦境似断似续、似真似幻的实际情况。

整个上片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使人对东京元宵之夜产生了良辰美景、舒心惬意的印象,也表达了词人对之追念、珍惜、留恋的感情下片写梦醒之后的情和景,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一觉醒来,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子虚乌有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现实与梦境,如今与往昔,孤凄与欢乐,对照分明梦中京城,如今天涯;梦中佳节,笙歌灯火,激动人心,如5 今暮春,只有琐碎平凡的减衣换季;梦中的五更,他与佳人相伴,踏月赏灯而归,眼前的拂晓,只有对往昔的思念,更品味出此刻的孤寂凤凰城阙”远在天边,当年的生活亦不再来知何处”表达了一种怅惘之情词人把目光望向窗外,梦中的灯月,心中的京城都看不到;稀疏的晨星中,一只孤雁鸣叫着飞过这许是眼前景的实写,却更具象征和比喻远离京城,有志难展的词人不正像那只失群的孤雁吗?读者自然会冲破这一凄清画面的本身,而体味出词人抚今追昔、郁闷失意的心绪全词构思完整,一气呵成上下片的环境、氛围、情绪截然不同一梦一真,一虚一实,一乐一哀,对照鲜明,又侧重后者,强调词人今日的失意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 ①大历四年 (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②其那:怎奈8. 从全诗来看,作者“悲”的原因有哪些?不受重用;韶华易逝;苍生之痛;羁旅之苦;孤独寂寞9. 请赏析诗的最后一句“江上蝉鸣空满耳”的妙处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2 分)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 (2 分)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2 分)偶宿山中忆畅当卢纶深山夜雪晴,坐忆晓山明读易罢三卷,弹琴当五更薜萝枯有影,岩壑冻无声此夕一相望,君应知我诚8.诗人是如何怀念畅当的?请简要分析概括用深夜读经、 弹琴明写自己彻夜未眠,暗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2 分);用“ 薜萝枯 ” “岩壑冻 ” 明写环境凄清,暗写自己孤寂(2 分)诗歌的颔联、颈联虽一字未提思念友人,但句句写对友人的思念(1 分)9.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妙,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①分别是 “ 枯” 和“ 冻” 字( 1 分)②薜萝枯萎,岩壑冰冻(1 分),环境凄冷,缺少生机,万籁俱寂(2 分),如此的环境,诗人因思念朋友却一夜未眠,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真诚( 2 分)。

虞美人董士锡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无青?[注] 争:怎8.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于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