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参林地栽培技术

ji****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50KB
约12页
文档ID:27060368
山参林地栽培技术_第1页
1/12

山参林地栽培技术山参是指野生在山中的人参,又名野山参、棒棰;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为五加科人参属人参的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上有茎痕和芽苞;茎单生,直立,高 40—60 厘米;叶为掌状复叶,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人参 3 年开花,花期 6—7 月,伞形花序顶生,淡黄绿色;5—6 年结果,果期 7—8 月,浆果状核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 2 枚,扁圆形,黄白色人参喜阴湿冷凉气候,耐寒性强,可耐零下 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 15—25℃,生长在昼夜温差小的针阔混交林环境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补气、生津安神、益气,是珍贵的中药材,它独特的疗效和昂贵的价格一直令人神往,一直以“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野山参一直处于紧缺状态,随着天然林权政策的出台,给种林下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林下参,就是人工在林地播种山参的种子,并严格按照野山参的生长环境栽培出的人参形体特征可与野山参相媲美,年限越长,价值越高目前,林下参的鲜货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地 场地选择:由于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喜光怕晒,尤其害怕直射光;喜荫怕涝,最害怕热雨淋溢;所以林下参栽培就一定要符合人参在自然野生状态下的生长环境。

在选择场地时,尽量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山地坡向选择人参在坡向选择方面主要以阳面坡为主,最好选择东西走向的东坡、东南坡这样可以有效回避直射光,保证不窝风第二是对山地坡度要求人参种植要选择 35 度以下的缓坡,最好在 10 度-30 度之间;坡度过大,作业不方便,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坡度过小,还会造成排水不畅,不利于人参成长第三是要考虑林分条件林分是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人参对林分的要求是天然林或天然针叶混交林第四是对林子郁闭度要求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人参对林子郁闭度的要求是保证不漏天,郁闭度最好是在 0.4-0.6 之间 第五是对土壤要求人参喜欢森林腐殖质土,应该选择腐殖质在13 厘米左右,土质要疏松透气,保水性能良好、土层有 5-6 厘米,下面底土最好为黄沙土,含沙量 25%-40%的沙质壤土来栽培林下参整地:场地选好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清理了先把枯死的小林木清理砍伐,在除掉混杂的林下灌木的同时还要用耙子搂去覆盖在地面的枯枝败叶并运出场外参床的走向要按照山形的走势和山中沟的分布,要顺山顺坡向做床,避免积水冲坏床面。

林下参栽培前最好不要破坏土地的原土层,因此不用深翻土地做床前,先要根据床的大小来拉线,拉线的长度可根据选好地块的实际长度限定在 30 米—2 米之间,为方便作业和不影响林下参生长,宽度要从上到下统一成 1.5 米宽度确定后,还要把床的另一边也拉上线,这样可以使做出的床横平竖直等两条线都拉好后,床的整个轮廓也就出来了林下参在整地过程中不用施任何基肥 接着就可以沿着刚才拉好的两条线,从作业道起土开始做床做床的高度要保持在 12 厘米,床距 40 厘米做床后,还要用耙子耙平床面,准备开播种沟开播种沟时,要横床开沟,防止积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林下参生长开沟的深度要保持在 5 厘米,沟距要保持在 15 厘米品种选择要想培育出具有野山参特性的林下参,选择品种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人们在常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野山参的七大特征,以民间流传的歌谣把它叙述了下来: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丁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下,具此特征野山参这里的芦是指野山参最上部的根状茎;体专指主根;脖特指连接芦与体相连的那段相对细长的部分,也叫碗;芦上生有的不定根习惯称它为丁;纹是指主要表面的横行皱纹;须是指由侧根分出的渐细的须根和较大的支根,也叫腿;须根生有较多的疣状点,习惯称它为称“珍珠点”。

人们按照野山参的这七大特征,经过长期筛选,发现长脖芦这个品种最适合林下栽培因为在同等生长年限内,长脖芦生长时,芦碗明显伸长,种粒也比较小,每公斤多达 2 万粒左右,特别是起货后,野山参特征非常显著种子处理人参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期,促使它们早发芽种子处理的方法很多,这里只简单介绍一种室外自然炸口法先把 2 克 75%的赤霉酸结晶粉倒在碗里,再用 30 克白酒冲开后,倒进盛有 100 公斤清水的大缸中把 30 公斤长脖芦种子也倒进盛有药水的大缸中,用漏勺捞去水上漂浮的杂质,搅匀后浸泡 24 小时,让它充分吸水,用漏勺把种子捞出,放在塑料口袋里把大缸里的水倒掉换成清水,把装有种子的塑料袋放进大缸里晃动冲洗干净倒在铺有塑料布的空地上接下来还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1﹪拌种拌匀后,直接摊开进行晾晒用砖块垒一个用来沙藏种子的池子,池子的高度在 15 厘米左右,宽度在 100 厘米左右,长度可以根据种量来调节池子垒好后,用清水泼洒池子地面,要全部浸透用塑料袋封严池子四周,防止透风把纱网铺在刚泼过水的地面上检查晾晒的种子,先要用手攥一下种子,如果不沾手就证明种子晾好,这是就可以沙藏了。

沙藏时,要求湿河沙的湿度为 35%,以用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标准把种子倒进沙池里,再按照 1 比 3 的比例把湿河沙也到进去,用手拌匀、摊平接下来,用河沙在上面均匀覆盖 2 厘米厚覆沙后,在上面要盖上纱网,隔着纱网再覆盖一层粗沙,要铺平铺匀再用遮荫网把遮荫棚搭起来要随时查看沙子湿度,遇上特别干旱暴晒的天气要用喷壶均匀淋水,保持湿润状态;如果遇上连阴雨,要在天晴后及时掀开遮荫网进行晾晒为使种子均匀膨大,每隔半个月要翻沙一次把原来最上层的翻倒在最下边,原来最下边的翻倒在最上边三个月后,就可以用筛子把人参种子筛出来,收集起来准备播种了播种林下参最好秋天播种,一般在 9 月上旬进行一般采用条播; 播种时,每沟下种量在 35 粒左右,每亩播种量要达到 3 公斤播完后,可以直接用脚覆土,覆土厚度保持在 3 厘米,用脚稍加镇压播种后,用耙子把床面刮平,防止雨季积水用干树叶覆盖床面来遮荫,保持床面湿润秋播林下参,当年不会发芽出土冬季也就没有管理工作了田间管理来年的四月底,随着气候回暖,地温升高,林下参就出苗了由于是按照野山参的特性来栽培的,在管理时,为了不改变它的野生环境,要做到不追肥、不浇水、不中耕、不打药,以免人为影响它的天然品质。

林下参从出苗后的连续五年内,每年外部植株特征都不一样,其间的田间管理虽然不复杂但也不能忽视它分别包括一年期管理、二年期管理、三年期管理、四年期管理、五年期管理和多年期管理一年期管理:第一年林下参的外部植株特征是头顶三片叶子,习惯上称它们“三花子”;这时的管理主要以除草为主等“三花子”全部出齐后就已经进入 6 月份,这时要人工除草一次,保持床面干净无草就可以到了 8 月份,“三花子”长到 8—10 厘米时,要再除草一次用镰刀把超过“三花子”的杂草割掉,保持床面无大草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伤害“三花子”的根须,不影响地下参体的形态为了保持林下参的自然生长环境,包括一年期在内的每年冬季都不需要进行任何田间管理二年期管理:第二年林下参的外部植株特征是头顶五片叶子,习惯上称它们“巴掌子”;这时的管理主要以灭鼠为主开春后,在田间地头,经常有老鼠出没的洞口,老鼠打洞拱地,会造成林下参地下部分缺水,干旱而死通过设置老鼠架子来灭鼠或用 3%的磷化锌 1 份拌 95 份的稻谷玉米来诱杀,都会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灭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压住“巴掌子”的枯枝树干也一定要捡走6 月份要用镰刀把超过“巴掌子”的杂草割掉,保持床面没有大草。

三年期管理:第三年林下参的外部植株特征是头顶两个杈子,每个杈子上顶着五片叶子,习惯上称它们“二甲子”;这时期的管理还是主要以除草为主在 6 月份除草一次,用镰刀把高过“二甲子”的杂草割掉,保持床面无大草这时期的“二甲子”几乎和草一样高,在割草时要防止伤到参苗四年期管理:第四年林下参的外部植株特征是头顶三个杈子,每个杈子上顶着五片叶子,习惯上称它们“灯台子”;6 月份除草时,把超过“灯台子”的杂草割掉,如果遇到有压住“灯台子”的枯枝树干要捡走到了 6 月底,林下参从“灯台子”开始,以后每年都要开花结果了;8 月中旬,红彤彤的果实摇曳在每个杈枝上,这可是林下参带给人们的第一笔收入,一定要按时采收五年期管理:第五年林下参的外部植株特征是头顶四个杈子,每个杈子上顶着五片叶子,习惯上称它们“四批叶”; 在 6 月份把超过“四批叶”的杂草割掉,有压住“四批叶”的枯枝树干要捡走到了 8 月中旬,还要记得及时采收种子多年期管理:五年以后的林下参就进入多年期管理了,多年期林下参的外部植株特征是头顶五个杈子,每个杈子上顶着五到六片叶子,习惯上称它们“五批叶”;从这一年开始,外部植株特征已定型,地下部分在逐年膨大。

由于“五批叶”头顶上的叶子把地面全部遮住,很难有杂草生存的空间所以灭鼠是这几年的主要田间管理工作,最好全年用 3%的磷化锌 1 份拌 95 份的稻谷玉米来诱杀以后几年的田间管理和这几年都一样,只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按时按质完成就可以了,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起货林下参从种到收, 12 年之后才可以起货起货一般在 9 月初进行这时的林下参,外部特征不是十分明显,主要通过扒开土层观察根状茎上部的芦碗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芦碗紧连,四面密生,就证明这颗人参可以起货具体的起货方法是:等这棵参确定要起后,有四个动作要领要掌握:遇到土层厚的地方要用手慢刨;遇到有枯树枝或小石头时,要用竹签轻挑;在快要出来时,为了保证须的完整性,一只手要稳撑住地上部分的茎秆,另一只手要用竹签把每根小须细抖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芦碗紧密,丁似“枣核”,体纹细密而深,须长柔韧而清疏,珍珠点多而明显的林下参全貌了起出来的林下参要立即放进铺有苔藓的树皮桶中,在离芦 5 厘米处,掐掉地上部分的茎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水分的流失,保持林下参的鲜美形态放好后,还要用铁丝把树皮桶捆扎成挎包状,尽快拿走出售目前,林下参的栽培技术已在东北三省广为推广;虽然品质上还不能百分百与野山参相比,但是它的价格已经让人吃惊了。

如果您具备栽培林下参的条件和实力,它的回报是不会让您失望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