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用机场布局规划.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54KB
约12页
文档ID:537019039
民用机场布局规划.doc_第1页
1/12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国民航局 (2023-02-02)来源:前言机场作为航空运送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送连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机场总量局限性、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规定,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长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机场布局规划重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连续发展能力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3年在实行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送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一、现状及评价(一)机场现状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限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送机场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3年终,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民航运送机场147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45个,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万平方公里1.53个;按飞行区等级划分,4E级机场25个、4D级机场35个、4C级机场58个、3C级机场29个;按经济地理分布,东部地区41个、中部地区25个、西部地区69个、东北地区12个;按地区划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地区的机场数量分别为12个、18个、37个、25个、31个和24个,以每10万平方公里计,密度分别为1.51个、1.16个、4.67个、2.57个、1.53个和0.81个。

二)基本评价1、机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绝大多数机场的建设和发展是以航空运送市场需求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与我国国情国力相适应的机场体系,为促进和引导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若以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为机场服务半径指标,既有机场可为52%的县级行政单元提供航空服务,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的61%、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总量的82%2、机场区域布局与经济地理格局基本适应机场区域分布的数量规模和密度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地理格局基本适应,民用机场呈区域化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主的北方(华北、东北)机场群、以上海为主的华东机场群、以广州为主的中南机场群三大区域机场群体,以成都、重庆和昆明为主的西南机场群和以西安、乌鲁木齐为主的西北机场群两大区域机场群体雏形正在形成,机场集群效应得以逐步体现,对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城市发展潜力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3、机场体系的功能层次日趋清楚我国民航运送基于机场空间布局的中枢轮辐式与城市对相结合的航线网络逐步形成,机场体系的功能层次日趋清楚、结构日趋合理,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一批重要机场的综合功能逐步完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昆明、成都、西安、乌鲁木齐、沈阳、武汉、重庆、大连、哈尔滨、杭州、深圳等省会或重要城市机场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昆明、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机场分别在西南、西北区域内的中心作用逐步显现,诸多中小城市机场发挥着重要的网络拓展作用4、航空运送在综合交通运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以机场布局规模不断扩大和航空网络逐步拓展完善为基础,航空运送以其快捷、方便、舒适和安全的比较优势,在我国中长途旅客运送、国际间客货运送、城际间快速运送及特定区域运送方面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对促进国际间人员交往、对外贸易和出入境旅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民航运送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分别年均增长16.3%、9.6%和11.7%,2023年旅客吞吐量达3.32亿人次,是2023年的2.5倍,年旅客吞吐量达成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共有7个(其中:北京首都机场4875万人次、上海浦东机场2679万人次、上海虹桥机场1933万人次、广州白云机场2622万人次),占全国机场总旅客吞吐量的52%民航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在全社会客运总量和客运总周转量的比重从1985年的0.12%、2.64%提高到2023年的0.8%和12.3%,航空运送在综合交通运送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三)存在问题机场布局上存在的重要矛盾和问题:一是机场数量较少、地区服务范围不广,难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定,特别是“东密西疏”的格局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增进民族团结、开发旅游资源等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民航机场体系内部未能充足协调,区域内各机场间缺少合理定位和明确分工,机场对干、支航空运送协调发展的合理引导作用薄弱,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枢纽尚未形成,难以有效配置资源和充足发挥民用航空资源整体优势和作用;三是部分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与其所在城市规划、军航规划以及其他运送方式规划缺少有效衔接,特别是军民航空域使用矛盾日益锋利,较大限度上制约了民航的发展,与国防交通的需要也有较大差距;四是大部分中型以上机场容量已饱和或接近饱和、综合功能不健全,与提高航空安全保障能力和运送服务质量水平的客观规定存在较大差距二、指导思想、目的、原则(一)指导思想和目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通过优化机场布局结构和增长机场数量规模,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和民航事业的发展,到2023年初步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民用机场体系。

二)布局原则1、机场总体布局应与国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和航空市场需求相适应,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国土资源均衡开发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2、机场区域布局应与区域经济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合、促进区域内航空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功能提高完善3、机场布局应与其他运送方式布局相衔接,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送体系的建立和网络结构优化,并充足发挥航空运送比较优势,提高综合交通运送整体效率和效益4、机场布局应与航线网络结构优化、空管建设、机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等民航系统内部各要素相协调,增强机场集群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民用航空运送整体协调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5、机场布局应与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及开发旅游等资源相结合重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兴旅游地区机场的布局和建设,拓展航空运送服务范围,增强机场的国防功能同时考虑充足有效运用航空资源,条件许可时优先合用军用机场或新增布局军民合用机场6、机场布局应与节约土地、能源等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充足运用和整合既有机场资源,合理拟定新增布局数量与建设规模,注重功能科学划分,避免无序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可连续发展能力。

三、功能定位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作为民用航空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外开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体现国家构建综合交通运送体系和发展航空运送的意志,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指导民用机场设施有序建设,优化航空运送资源配置,并作为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和投资管理的依据,促进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四、布局方案根据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原则,依据已形成的机场布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民航区域管理体制现状,按照“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体系结构”的布局思绪,重点哺育国际枢纽、区域中心和门户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功能,适度增长支线机场布点,构筑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北方(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通过新增布点机场的分期建设和既有机场的改扩建,以及各区域内航空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场群整体功能实现枢纽、干线和支线有机衔接,客、货航空运送全面协调,大、中、小规模合理的发展格局,并与铁路、公路、水运以及相关城市交通相衔接,搞好集疏运,共同构成现代综合交通运送体系至2023年,布局规划民用机场总数达244个,其中新增机场97个(详见附表1)。

具体是:北方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4个,其中新增24个北方机场群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0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北京第二机场、邯郸、五台山、阿尔山、长白山、漠河、抚远等24个机场,机场总数达成54个,为促进华北、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提供有力的航空运送保障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哺育北京首都机场为国际枢纽机场,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和发挥天津、沈阳机场分别在滨海新区发展和东北振兴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大连、长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等机场在区域中的干线机场功能,稳步发展阿尔山、长白山、漠河、大庆等区域内支线机场华东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49个,其中新增12个华东机场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7个省(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7个机场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苏中、丽水、芜湖、三明、赣东、济宁等12个机场,机场总数达成49个,以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和对台“三通”的交通需要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哺育上海浦东机场为国际枢纽,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上海虹桥、杭州、厦门、南京、福州、济南、青岛、南昌、合肥等机场的干线机场功能;稳步发展苏中、三明、宜春、济宁等区域内支线机场。

中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39个,其中新增14个中南机场群由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湖北、湖南6省(自治区)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25个机场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信阳、岳阳、衡阳、邵东、河池等14个机场,机场总数达成39个,以满足中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东南亚经济合作、泛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哺育广州白云机场为国际枢纽,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武汉、郑州机场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完善长沙、南宁、海口、三亚、深圳、桂林等机场在区域中的干线机场功能;进一步稳步发展河池、神农架等区域内支线机场西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2个,其中新增21个西南机场群由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5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1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黔江、康定、腾冲、六盘水等21个机场,机场总数达成52个,以适应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发展,以及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交通保障在此机场群中,重点哺育昆明机场成为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门户机场,强化成都、重庆机场的枢纽功能,发挥其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作用;完善贵阳、拉萨等机场功能;稳步发展黔江、康定、腾冲、六盘水等其他支线机场。

西北机场群:布局规划机场总数50个,其中新增26个西北机场群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省(自治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