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笔记

lcm****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50KB
约8页
文档ID:42119992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笔记_第1页
1/8

笔记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和意识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四、实践和认识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四、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五、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九、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十、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四部分 时事 2009 年 7 月 1 日至 2010 年 6 月 30 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政治科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采取闭卷笔试方式,总分 150 分从试卷内容比例看,马克思 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时事 4 部分 的比例分别为 28%、28%、37%和 7%试卷题型为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4 类,所 占比例分别为 53%、13%、20%和 14%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8%42 分左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定义 1.本质:质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 为哲学 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 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二、基本问题 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 两个方面: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 定谁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论据:不能回避\ 前提基础\斗争焦点\实践问题 四条论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 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 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三、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派别) ⑴定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 别唯一的科学的标准依据哲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 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 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⑵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 以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哲学史上出现过许多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 种神秘的“客观精神” 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 现。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 意识的产物⑶根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与此相交织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的存在和 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来说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①社会历 史根源:主要指社会实践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就存在着产生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深厚根源②认识根源: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也存在着正确认识事物和歪曲认 识事物两种可能性,即唯物正确观点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③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 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分不开的2.一元论与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哲 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 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折中主义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 与不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 于可知论; 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 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为,属于不可知论。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和飞跃; 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 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辩证法的 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虽然有时也承认事物数量的 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 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哲产生的根源:具体说来,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有其坚实 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2、产生与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19 世纪上半期社会历史的发展提示了社会历史唯物辩证的 性质(涉及: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发展) ①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 条件 ②19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 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③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 3.自然科学前提:19 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性质(涉及:自 然科学三大发现) 自然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19 世纪上半期,自然 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 进化论等三大发现 4 思想理论来源:19 世纪上半期哲学理论的发展使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高 度(涉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与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 ) 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狭义地说,德国古 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5、特征与定义 1.对象: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 的关系 对应: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概 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对立)又有联系 (统一) 。

二者的区别: 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方面或层次的特殊本质 及其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二者的联系:每一时代的哲学都以该时代的具体科学为基础,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哲学的一 般结论和原则;哲学所概括和总结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又可以指导人们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身,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6.内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应:哲学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的内 容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马 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而且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 的历史观统一起来 7.使命: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涉及:哲学的阶级性 对应: 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这是从哲学的阶 级属性、根本特征和社会作用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物质和意识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四、实践和认识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28%42 分左右)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序论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②新 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条件。

③马克思列宁主义 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做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④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⑤俄国十月革命 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找,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开成和发展的历史进和及特点: ①萌芽:它萌芽于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 命实践相结合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开始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的成果,成 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②形成:形成于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的 30 年代初期;毛泽东思想的开成,是指毛泽东思想已 经具有基本的形态而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革 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 ③成熟: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 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共产党人发刊词》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 、 《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体现了成熟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④发展: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伟大成功,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夺取全中胜利中得到重大发 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有个过程:①1941 年 3 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 《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 ②1943 年 7 月,刘少奇发表文章论述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同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 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③1945 年召开党的七大正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