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与创新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3.98KB
约8页
文档ID:324421572
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与创新_第1页
1/8

          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与创新                    邹继艺1,胡文华2(1.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 333001;2.景德镇文华陶艺工作室,景德镇 333001)摘 要:本文通过对越窑青瓷的历史概况、工艺特性以及艺术审美特征的归纳与分析,论述了对越窑青瓷传统工艺技术、流程进行研究与创新的必要性,并就此做了一系列相应的实际分析,并进行了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与创新面对传统越窑青瓷,现代人需要的是传承、变革、创新与发展关键词:越窑青瓷;历史;工艺;变革创新1 引 言越窑青瓷品种繁多,造型生动、釉色苍翠、装饰丰富,有很高的实用和艺术价值越窑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历来受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保护和珍视的对象因此,通过对越窑青瓷传统工艺技术、流程的分析研究与仿制,以达到继承、恢复和发展的目的,是当前对越窑青瓷创新性地研制与变革的重要方面2 越窑瓷器历史概况越窑是我国浙江东部地区瓷窑的统称,也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是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窑址主要在慈溪、余姚、上虞、绍兴一带在唐代这些地方归越州管辖,故称越州窑,简称越窑。

中国最早的瓷器是东汉时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的,越窑从东[来自Www.lW]汉到南宋初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因此东汉至南宋的浙东青瓷统称为越窑青瓷系中唐至北宋早期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系[来自WwW.L]中居领先地位,且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是浙江慈溪、上虞,这里也是中国海上陶瓷之路的最早起点,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越窑青瓷向人们展现了独特的生产生活风貌和审美价值取向越窑青瓷从东汉到南宋初的一千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一定历史时期的越窑青瓷工艺都是对前一时期的继承与发展3越窑青瓷艺术魅力探究作为我国浙东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体现的越窑青瓷以其地域风格、特殊的美质和魅力、独特的形式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其所蕴含的简约性、亲和性及现实主义等特性,令其久负盛名,魅力永驻越窑青瓷之所以长久地传留于世,除了物质实用性外,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而能够充分体现其艺术特质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形式,便是花样繁多的装饰刻划艺术,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俗特色和文化象征意义。

越窑青瓷,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雅润、质如碧玉而著称于世这种如冰似玉的美丽釉色,深受诗人的赞赏和喜爱,咏瓷诗的出现,是越窑青瓷艺术文化张力延伸的结果,咏瓷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为人们把玩青瓷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此外,越窑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同时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越窑青瓷是我国陶瓷之路对世界文化影响最为久远而深刻的瓷器品种从目前世界各地出土陶瓷器中,越窑青瓷的输出可居首位,一定程度上越窑青瓷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越窑青瓷的国际交流促成了国外的借鉴与学习,推动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在对越窑青瓷的历史概况、工艺过程以及艺术审美特征有了总体的了解之后,我们便对越窑青瓷传统工艺技术、工艺流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总结,结合现代工艺进行革新,创造出具有传统越窑青瓷优点,同时又符合现代审美的“现代越窑青瓷”面对越窑青瓷,我们需要的是传承、变革、创新与发展4 历代越窑青瓷坯、釉工艺及其特征分析4.1越窑青瓷的坯根据越窑青瓷考古及相关研究文献记载,越窑青瓷的坯体化学组成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这些数据及范围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发掘越窑青瓷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表1是历代(东汉—北宋)浙江慈溪上林湖区窑址瓷坯测试的化学组成从成分可以看出,其化学组成在一个变化比较小的范围内,从分子式可看出,SiO2摩尔含量为6.5~8.5,RxOv摩尔含量在0.44~0.64之间,这取决于其较高的Si0?含量(在75%左右)和较低的Al20r含量(16%左右)以及较高的Fe20r含量(2%左右)从历年采集的上林湖地区的越窑青瓷标本看,其坯的外观色泽没有太大的差别,一般均为灰白色,这与坯体的化学组成有着本质的关系4.2越窑青瓷的釉釉与坯在成分上一样,各种成份必须有一个适应的范围表2是历代(东汉—北宋)浙江慈溪上林湖区窑址瓷釉测试的化学组成从化学组成及其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是属于比较成熟的釉料组成范围,其Fe2O3+ TiO2含量在2.5%左右,RO的含量均在18%左右,R2O的含量在2.5%左右,主要助熔剂为CaO,属石灰釉石灰釉具有光泽好、透明度高、釉层薄的特点从历代的越窑青瓷标本来看,釉色多为青灰、青黄或淡青以及青中泛黄由于釉的色调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而其中铁含量较高是决定越窑青瓷釉颜色发色程度的本质原因,此外还与烧成温度及烧成气氛有关烧成气氛的影响是由于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坯、釉中的铁和足够的氧结合,处于高价的三氧化铁就呈黄色;如果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为火焰中的氧不足,会把坯、釉中的高价三氧二铁的氧夺去一部份,从而使釉呈青色。

窑址发掘的多数标本都呈青黄色调,说明烧成时的还原气氛不浓,瓷器大多是在弱还原气氛烧成的而要得到青绿色的釉必须要有强还原气氛,但是当时的龙窑只有最佳的窑位才有可能,故此越窑青瓷中青绿色的上等精品不多5 越窑青瓷的现代发掘及其仿制5.1传统越窑青瓷工艺过程分析通过对越窑青瓷的外貌观察、釉色和坯质研究以及造型和装饰的分析,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是可行的,也是切合实际的然而现代性仿制发掘研制的关键是要结合现代制瓷工艺全面了解并掌握越窑青瓷的制作工艺,要做到现代工艺与传统越窑青瓷工艺的科学合理的结合,不仅是工艺上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更是文化与审美的科学合理融合此外,对越窑青瓷器皿的创新主要是从造型上突破,在总结历代青瓷造型优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与实用功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历代越窑青瓷的坯,都呈不同程度的灰色或淡灰色这取决于浙江地区的瓷用原料中铁的含量比较高表2中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越窑青瓷坯、釉配方中含铁量均在1.5%以上铁含量与烧成气氛决定了越窑青瓷釉色越窑青瓷坯的酸度系数为:RO2/(RO+R2O+R2O3)=1.13~1.32,与我国硬质瓷坯1.13~1.30的酸度系数基本一致,因此越窑青瓷胎属于硬质瓷。

越窑青瓷釉的酸度系数值为:RO2/(RO+R2O+R2O3)=2.24~2.73,较易熔釉的系数值2.5~4.5要低,属易熔釉越窑青瓷其烧成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冷却三个阶段唐代以前,还没有匣钵,所以套坯在窑内进行而烧成的关键在于控制还原和冷却阶段的气氛,尤其是以铁为着色元素的青釉在还原焰中烧成,釉色纯正5.2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从已有的标本研究可知,越窑青瓷瓷化程度高,吸水率低于0.42%、显气孔率为0.90%左右、烧成温度有的达到近13000C胎釉结合好,接近了现代瓷的标准通过对越窑青瓷的研究与分析,选择优秀标本作为仿制对象,并且研制出一系列产品5.2.1工艺技术的确定首先选择古窑址附近的瓷石作为制瓷的原料,结合现代原料制作工艺,瓷石经破碎,配制的注浆料与可塑泥的含水率分别为37%和22%左右成形方式有注浆法、可塑法和模印法三种器物的附件,用粘、贴、镶、接等方式来完成半干成形坯的水份定为10%左右,这样便于刻、划、修、刮、雕的进行,为避免制品起泡,坯体先素烧后再施釉釉层厚度为0.15~0.2mm在弱还原气氛中烧成,其烧成温度为1260~1280℃5.2.2仿越窑青瓷坯配方和釉配方从历代越窑青瓷的化学组成和古窑址附近瓷石的化学成分来确定仿制研制的坯、釉配方。

坯原料选择及配方:采用古窑址附近的瓷石及瓷土配方为瓷石50%、瓷泥1 30%、瓷泥2 20%,外加少量添加剂配成经目测手选,石碾、石臼粉碎后用球磨机细粉碎,泥浆过150目筛,陈腐三天用注浆法、可塑法和模印法成形,粘贴镶接成坯体经干燥,用竹片、铁叶刀、针刻划修刮,进60~70℃箱式烘房干燥釉原料配方及工艺:石灰石24%、石英21%、粘土25%、瓷石24%、长石6%,外加少量添加剂釉的比重为1.4在干燥的坯体上用浸、淋法上釉,以擦、揩、刮去底釉,待干燥至含水量为3%左右人窑坯、釉配方化学组成及百分含量如表3、表4仿制品在隧道窑中用弱还原气氛烧成,烧成温度为1280~1300℃仿制品的坯厚一般为7~8mm,釉层厚度为0.15~0.20mm另外,在坯中加入约0.02%的传统青花料进行试验,产生了独特的效果6 对试制产品结果的分析比较从坯、釉配方来看,此次现代仿制研制仍是在参照传统越窑青瓷器基础上进行的,仍以铁为着色剂,在隧道窑中用弱还原气氛烧成成批制品的釉色能达到基本一致,且与标本大体一致,达到了仿制目的,而且要比古瓷烧成制度合理,更容易控制另外,在坯、釉获得变革创新的同时,再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与实用功能的造型创造,使传统的越窑青瓷大放异彩,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