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闲谈明代纸币_大明通行宝钞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63KB
约2页
文档ID:46520673
闲谈明代纸币_大明通行宝钞_第1页
1/2

2 0 0 6年第4期(总第5 8期)2 0 0 6年第4期(总第5 8期)闲谈明代纸币———大明通行宝钞●李坚元至正二十七年 (1 3 6 7) 正月, 朱元璋始称吴元年吴二年正月己亥, 朱元璋称帝, 定天下之号曰明, 建元洪武, 是为明太祖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建国初期, 曾大量铸造洪武通宝铜币, 由于铜钱不便运转, 商贾又有元代用钞的习惯, 而白银当时尚未能成为普遍使用的贷币于是明太祖洪武七年 (1 3 7 4年) 设宝钞提举司 八年, 命中书省诏造大明通行宝钞 (简称大明宝钞) 十三年 (1 3 8 0年) 废中书省, 乃以造钞属户部而改宝钞文中书省为户部定宝钞每贯合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 准铜钱与宝钞兼用, 禁止金、 银流通 (只能用来向政府兑换宝钞) 为了推行纸币流通, 当年先停止宝源局铸钱, 接着再停闭福建宝泉局 次年, 又罢各布政司宝泉局, 停铸钱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 因钞法阻滞, 下令严禁用钱大明通行宝钞, 正反面皆为墨印图案, 其正面上额为楷书 “大明通行宝钞”6字, 额下为钱文及对应图案, 行钞令文钞文包括: 横书楷体面值; 竖置两行九叠篆, 右 “大明宝钞” , 左 “天下通行” , 对应图案为若干串铜钱 (面值不同, 钱串不等) 。

钱文以下为自右向左竖读的楷书行钞令文:“中书省 (或户部) 奏准印造大明通行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 伪造者斩, 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 仍给犯人财产, 洪武□年□月□日” 在这些主体文字、 图案的周围, 布满龙纹、 蕃莲纹和云气纹等花边辅图, 使宝钞显得稳重丰满, 富有层次 宝钞正面钱文及其图案上, 钤有朱文方形印章,印文为直读九叠篆书“大明宝钞之印”6字, 有边栏, 行钞令文上也钤有朱文方形印章,印文为直读九叠篆书 “宝钞提举司印”6字宝钞背面钱文及图案位于版面下部,呈长方形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边栏, 边栏的图案与正面不同, 壹贯钱主体为团形绶带纹, 贰佰文为缠枝纹, 叁佰文为云雷纹; 二是钱文及图案, 类似正面, 为楷书面值和叠置铜钱, 上部钤有九叠篆朱文方形印章, 印文为竖置 “印造宝钞局印”6字大明通行宝钞多显青黑或灰黑色 (因其原料采用废牍、 卷, 故此) , 其中的一贯宝钞票幅3 4 0×2 2 5 m m, 是世界上票幅最大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的面额分一贯及一百、 二百、三百、 四百、 五百文 ( “百” 字均作 “伯” ) 等6种洪武二十二年 (1 3 8 9年) 加发小钞, 分十、 二十、三十、 四十、 五十文5种。

宝钞是政府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不兑换纸币, 政府行纸钞而不备金、 银本钱, 没有钞本, 禁止民间私自交易金银, 只允许民众持金银向政府交换纸钞金银的法定官价是: 民间交易, 百文以上用钞, 百文以下用铜钱商税钱钞兼收, 官员禄米也发给宝钞朝廷又采取无限额发行方针虽曾先后严申用银, 但无法阻遏宝钞充斥和贬值等现象洪武八年 (1 3 7 5年) 以后, 以纸币为主、 铜钱为辅的货币制度的逐步形成,虽给明王朝带来了更大的统一性,但由于宝钞自始就是政府不兑换的纸币, 而且发行量又无限制, 于是日积日多, 终于发生贬值及新旧必生差价等事洪武十三年, 以钞用久昏烂, 立倒钞法, 令所在置行用库,许军民商贾以昏钞纳库易新钞,量收工墨直此时, 通货膨胀的迹象终于开始显露洪武二十二年,由于纸钞兑换铜钱的问题未能圆满处理, 致使宝钞的流通受到意外的困扰洪武二十三年 (1 3 9 0年) , 两浙一带出现了一贯宝钞仅折2 5 0文使用的现象 二十四年 (1 3 9 1年) , 江西一带一贯宝钞更贬值到1 6 0文铜钱宝钞信用动摇, 行使壅阻, 仅仅流通2 0年, 便趋于败坏正统十三年 (1 4 4 8年) , 宝钞积之市肆, 过者不顾。

到孝宗弘治年间, 已名存实亡 其后, 政府虽仍印钞,但主要是作为保存祖制的一种象征而已终明朝一代纸币, 只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一种, 为 “遵太祖法” , 均用洪武年号, 且最大面值终限于一贯 下转第3 2页)4 42 0 0 6年第4期(总第5 8期)2 0 0 6年第4期(总第5 8期)( 上接第4 4页)参考文献:①唐石父:《中国古钱币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年1 0月版②桑行之等:《说钱》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③朱活:《古钱小辞典》 , 文物出版社④宋许生:《明代钱币初探》 , 载2 0 0 3年第5期 《收藏》 ⑤周庆忠:《浅谈明初币制与 “桂” 铸大中、 洪武钱》 , 载 《桂林钱币学会十年文选》 , 广西民族出版社2 0 0 3年版⑥邬红梅、 刁文伟:《江苏江阴出土的大明通行宝钞》 , 载2 0 0 5年第4期 《中国钱币》 ⑦张志超:《中国纸币》 , 山西经济出版社1 9 9 7年8月版近年来,随着金融犯罪活动的日益猖獗, 制造假币作为最直接的非法获利形式, 更是出现了变化多端的作假手法打假与造假, 始终处于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的对立格局 与金属铸币相比,纸币面额较大, 携带方便, 流通性强。

因此, 纸钞的伪造, 可以说与其诞生几乎相伴发生在我国, 南宋时期, 某次查获伪钞3 0万, 参与造假者5 3人, 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已具有规模化、 团伙化倾向元代的铅山州 (今江西铅山县) 素以制造假钞闻名,豪强吴友文以伪钞致富, 豢养打手, 常派人威胁告发者, 甚至公然与打击假钞的官员对抗 其所造假钞远行江淮、 燕蓟一带有造币就有造假,有造假就必然有反假防伪 我国历代采取的防伪措施, 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精选钞纸纸币最早出现在四川当地官员在与伪钞作斗争的过程中, 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 他们认为, 只要在制造印钞纸上多下功夫,选择一般人难以伪造的特制纸,便可有效地防伪 为此, 他们刻意制作了光亮洁白、 经久耐用的印钞专用纸 史载:“钞用川纸, 物料既精, 工制不苟, 民欲为伪, 尚或难之” 当时, 连朝廷的一些定点纸局所造纸张, 质量都比不上川纸 因此, 朝廷规定, 川纸只作印钞, 不作它用, 自然也就禁止民间购用, 从而堵塞了一些漏洞, 有效地减少了伪钞的出现二是加绘图案古代纸币上的图案, 虽远远不及现代纸币那样繁杂精美, 但也经过众多高人研制, 有的甚至以著名画作入钞宋元时代的币图, 以房屋、 树木、 花鸟、 人物为多; 而清代宝钞以龙图为多, 因图案复杂, 作假者不易描摹。

古代纸币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钞面印有大量文字,且多出自帝王或著名书家手笔,内容则以摘录《孝经》 或先代格言为多, 有的还印有刑律条文由于印刷的文字繁多, 受行、 距、 大小、 字体、 字形之限, 作伪者很难准确摹仿无误, 从而极大增加了造假难度三是多重印押 古代纸币的印刷和用途较为简单, 类似现代的票据 例如, 最早由私人发行的交子, 须经官方认可 官方收到交子后, 要在交子上记数, 并予签押, 方才有效发至各省时, 钞上会留一印戳各省发至各府时, 再留一印记以后, 府发到县, 县发到钱庄, 钱庄行于民间, 均会留下印记当时, 这些印记、 印戳, 客观上都成了有效的防伪措施四是严惩罪犯 宋朝, 纸币初用时, 对伪造处罚较轻, 起不到威慑作用, 致造假风日盛 后被迫加重惩罚, 由十年监禁提高到极刑 从金代开始,凡发现制造伪钞者, 一律斩杀五是重奖首告众多制造假币者, 往往抱有侥幸心理, 不顾身家性命, 坚持造假由此, 鼓励知情者告发, 不失为一种减少、 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 宋代规定, 告发者赏银千贯 金代赏银三百贯 元代规定, 除赏五锭银外, 还将犯人的全部家产赏给告发者重奖之下, 不少造假者被及时发现、 举报和绳之以法。

此外, 民间和各级官府的钱局, 均聘有辨钞人, 专司纸钞识别, 并承担辨识知识的普及 辨识后, 酌收手续费, 一般为二钱, 最多收六钱这种办法虽较原始, 但在当时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历史背景下, 还是比较有效的我国古代纸钞防伪略谈●范云霞““““““““““““““““““““““““““““““““““““““““““3 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