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年份 GDP增长率(%)1978 11.71979 7.61980 7.91981 4.41982 8.51983 10.21984 14.51985 12.91986 8.51987 11.11988 11.31989 4.31990 3.91991 8.61992 13.61993 13.41994 11.81995 10.21996 9.71997 8.81998 7.81999 7.12000 8.2001 7.32002 82003 10.02004 10.12005 10.42006 11.12007 132008 91 中国历年GDP-中国历年人均GDP(1978~2006) 年份 国内生 人均国内 产总值 生产总值 (亿元) (元/人) 1978 3645.2 381 1979 4062.6 419 1980 4545.6 463 1981 4891.6 492 1982 5323.4 528 1983 5962.7 583 1984 7208.1 695 1985 9016.0 858 1986 10275.2 963 1987 12058.6 1112 1988 15042.8 1366 1989 16992.3 1519 1990 18667.8 1644 1991 21781.5 1893 1992 26923.5 2311 1993 35333.9 2998 1994 48197.9 4044 1995 60793.7 5046 1996 71176.6 5846 1997 78973.0 6420 1998 84402.3 6796 1999 89677.1 7159 2000 99214.6 7858 2001 109655.2 8622 2002 120332.7 9398 2003 135822.8 10542 2004 159878.3 12336 2005 183084.8 14040 2006 209407 15931 2007 2466192008 300670经济的周期波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国际上通常用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一些相关指标的波动判定经济运行所处的阶段,其中GDP是最综合最重要的判定依据由于农业、服务业相对比较稳定,加之GDP核算仅有季度数据,因此,衡量经济周期变化在我国更要看工业生产及相关重要产品的变动情况一)从GDP运行走势看,去年上半年GDP增长10.4%,三季度增长9%,四季度增速下滑到6.8%,今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到6.1%根据4、5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及走势分析,二季度GDP预计可能接近8%,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止跌回升之势从GDP季度同比情况看,此轮经济的底部应该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从有关部门初步测算的GDP季度环比情况看,去年三季度增长2%,四季度增长0.1%,今年一季度增长1.5%,二季度预计增长2%以上,由此判断,此轮经济的底部应该在去年四季度 (二)从工业生产走势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去年6月份增长16%,此后逐月明显下滑,11、12月分别仅增长5.4%和5.7%,今年1-2月进一步减缓为3.8%从3月份开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回升态势3、4、5月份分别增长8.3%、7.3%和8.9%,5月份增速基本恢复到去年10月份水平从有关部门初步测算的季度环比情况看,去年4季度环比下降3.4%,今年1季度环比上升3.2%。
进一步分析,分行业看,5月份,39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比4月份加快或由负转正,31个行业比一季度加快或由负转正,其中比4月份和一季度均加快或由负转正的有25个行业分地区看,20个地区比4月份加快(或由负转正或降幅缩小),26个地区比一季度加快(或由负转正或降幅缩小),20个地区比4月份和一季度均加快(或由负转正或降幅缩小)分产品看,在494种产品中有近6成的产品产量增速比4月份加快工业运行走势表明,此轮经济的底部应该在去年11、12月和今年1、2月份 (三)从主要工业产品看,全国钢材日产量去年10月为全年最低水平,日均水平为138.5万吨,11月份为141万吨,从12月份开始呈现波动上升的势头,5月份达到184.8万吨,为去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国日平均发电量从去年7月份的103.1亿千瓦小时高点直线回落到10月份的85.3亿千瓦小时,今年1-2月份进一步下降为82.8亿千瓦小时从今年3月份以后,开始有所回升,3、4、5三个月都超过90亿千瓦小时,6月上旬已接近100亿千瓦小时 总之,无论从GDP、工业生产增长情况,还是从钢材生产量、发电量等实物指标来看,如果不出现新的大的意外,基本可以断定,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见底,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下阶段经济可望企稳向好。
二、随着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需求不足矛盾有所缓解,但需求不足依然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一)从三大需求变动情况看,尽管内需在持续加快增长,但仍难以完全弥补减弱的外需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月、1-3月、1-4月、1-5月分别增长26.5%、28.6%、30.5%和32.9%,平均每月加快2个多百分点1-5月比上年同期加快7.3个百分点预示未来投资发展趋势的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95.9%(上年同期为下降2.5%),且呈连续加快趋势,增幅比1-4月提高5.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月份增长1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4%,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销售增长1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2%,家具类增长27.0% 但在内需加快增长的情况下,为什么工业生产增速还处在较低的平台上,关键就是外需严重萎缩2008年四季度出口增速由三季度的22.9%大幅回落至4.3%,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9.7%,4-5月下降24.6%从工业出口交货值情况看,2008年四季度下降2.1%,今年一季度下降16.0%,1-5月下降15.5%从出口交货值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看,08年3月份为0.9个百分点,6月份为0.2个百分点,10月为0.1个百分点,从11月开始均为负拉动,其中,今年1-2月拉动-2.2个百分点,4、5月份均为-1.5个百分点。
如考虑到出口型企业的一连串相关拉动作用,外需不足的影响可能更大 (二)从供需衔接情况看,当前经济增速低于正常水平,不少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表明生产能力闲置明显 从目前经济增速看,与正常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尽管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与历史数据相比较,与增加就业的要求相比,与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相比,当前经济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与2001-2008年10.2%的平均增速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仅相当于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 从设备利用率看,不少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目前企业开工率和设备利用率没有恢复到去年上半年水平,1-4月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468小时,同比减少238小时,下降14%据有关部门测算,今年粗钢利用率将不到80%尽管不能说生产能力利用率接近100%,才不存在需求不足但目前的低生产能力利用率除说明部分行业能力过剩外,也反映了需求不足的客观存在 (三)从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看,无论是CPI还是PPI,总体上同比继续下降,表明需求相对供给而言仍显不足 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下降去年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自2003年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目前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2-5月分别下降1.6%、1.2%、1.5%和1.4%。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持续扩大尽管近几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略有上涨,但同比价格自上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各月分别下降1.1%、3.3%、4.5%、6.0%、6.6%和7.2%,降幅呈扩大趋势 特别是一些主要初级产品价格降幅还比较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自上年12月起连续6个月下降,5月份同比下降22.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自上年6月起连续12个月下降,5月份下降23.9% 以上情况表明,需求不足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下阶段仍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三、尽管目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在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迹象更加明显,但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衰退之中,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回升还存在不少障碍 (一)外需不足是主要矛盾 尽管国际经济一些先行指标出现回升,金融市场出现转好迹象,主要股指和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房地产市场有所企稳,各方面信心有所增强,经济降幅有所缩小,但世界经济衰退尚未见底,总体上仍处在深度衰退之中,下阶段走势依然存在变数按照国际货币基金4月22日的分析报告,除石油消费外,当前全球人均GDP、消费、投资以及进出口、工业生产、就业和国际资本流动等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均超过1975年以来的历次经济衰退。
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年率环比下降5.7%,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欧元区环比下降2.5%,日本环比下降4.0%,均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失业率进一步攀高5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9.4%,为1983年8月以来的新高;4月份,欧元区、日本的失业率也分别达到9.2%和5.0%,分别为1999年9月和2003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潜在金融风险尚未充分暴露,不良资产规模巨大,信用卡贷款和房地产贷款违约率仍在继续攀升总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由于世界经济的明显放慢,外需的大幅减弱,外需成为拖累经济放缓的最主要力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3年的1%上升到2005年以来的20%左右(其中,2005年为24.1%,2006年为19.3%,2007年为19.7%),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回落到9.2%,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变为-2.8%(去年一季度为6.9%),拉动经济-0.2个百分点 (二)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首先,生产能力过剩将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最终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拖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回升今年1-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5.5%,一些过剩行业,包括钢材、电子、服装等产品价格明显下降。
其次,生产能力过剩,将加大部分行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加剧亏损企业亏损状况,导致企业总体效益低下今年以来,企业实现利润降幅虽逐月有所缩小,但总体上仍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扩大生产的能力1-4月全国22个地区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7.9%,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8.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盈利16亿元,下降97.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盈利49亿元,下降83.1% 注:1-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统计范围是除北京、内蒙古、湖南、广东、安徽、海南、重庆、云南、西藏以外的22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