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报告前言 1、小微企业概念根据国家新修订的企业划型标准,小微企业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统称按照各行业划型标准,营业收入小于500万元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小于30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2022万元的工业,营业收入小于6000万元或资产总额小于5000万元的建筑业,从业人员小于2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批发业,从业人员小于5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500万元的零售业,从业人员小于30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3000万元的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小于2023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202300万元的仓储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效劳业,从业人员小于30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2022万元的邮政业,从业人员小于2023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2022万元的住宿业、餐饮业,营业收入小于202300万元或资产总额小于500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业,从业人员小于30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202300万元的物业管理业,从业人员小于20230人或资产总额小于8000万元的租赁和商务效劳业,从业人员小于20230人的其它末列明行业,都称之小微企业 2、实体经济范畴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效劳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效劳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效劳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效劳部门,它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在中国,实体经济是指除金融效劳业以外有生产效劳活动的经济组织,是与虚拟经济(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在美国,实体经济概念与中国相比有一定差异,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是指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局部 3、调研活动目的为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繁荣区域经济、增加城乡就业、促进经济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市政协2023年重点调研工作安排,市工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本掌握了全市小微企业的开展现状、运行特点,并结合主要措施、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促进小微企业开展的建议意见 二、开展现状 1、总体概况据2023年xx市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分类行业表(见附表1)显示,截止2023年底,全市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个数为95614户,占全市中小企业个数99.86%;实现营业收入484.34亿元,占全市中小企业营业收入83.32%其中,小型企业个数为2201户,占小微企业总个数2.30%;实现营业收入237.98亿元,占小微企业营业收入49.13%。
2、产业构成在全市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中,第一产业个数3027户,占全市小微企业3.17%;实现营业收入9.17亿元,占小微企业1.89%第二产业个数22732户,占全市小微企业23.77%;实现营业收入348.46亿元,占全市小微企业71.94%第三产业企业个数63430户,占全市小微企业66.34%;实现营业收入12023.56亿元,占全市小微企业22.83% 3、重点行业在全市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中,年营业收入过2023亿元行业有6个其中,工业企业个数17785户,实现营业收入317.79亿元;零售业企业个数29167户,实现营业收入43.80亿元;交通运输业企业个数18314户,实现营业收入30.98亿元;餐饮业企业个数7793户,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批发业企业个数3791户,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 4、区域分布据2023年xx市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分类县区表(见附表2)显示,截止2023年底,小微企业超过1万户的县区有4个其中,xx区有小微企业23604户,实现营业收入12023.56亿元;xx县有小微企业16457户,实现营业收入118.33亿元;xx县有小微企业13134户,实现营业收入47.02亿元;xx县有小微企业2023316户,实现营业收入44.34亿元。
三、主要措施 1、抓政策落实,优化开展环境建立非公有制经济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法律参谋团,设立负担监测点,聘请负担监督员,依法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搜集整理出国家及省市促进小微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开展的相关政策法规30余条,印发政策法规选编202300余本,组建小微企业专家参谋团,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开展环境 2、抓资源整合,完善效劳体系建立健全小微企业效劳体系工作机制,科学谋划、积极引导、落实责任、凝聚力量,扎实推进效劳体系建设工作有效整合财政、金融、司法等社会资源,把效劳体系建设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开展大局之中,充分激发效劳机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针对性为小微企业开展提供各类效劳 3、抓工程建设,增强开展后劲积极参与西洽会、龙舟节等大型经贸活动,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狠抓工程建设,全年在建的投资在500万元以上施工工程443个,完成投资92.74亿元,同比增长52.41%;其中本年新建工程281个,完成投资48.69亿元,同比增长21.88%,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开展后劲 4、抓科技创新,提升开展质量强化企业培育,全年创立省级专利产品4个、新产品开发工程9个、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2023个。
推进节能减排,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用水量下降3%,淘汰落后产能3万吨促进两化融合,信息技术在规模工业中广泛应用,22户企业被确定为全省信息化应用试点企业 5、抓园区建设,搭建开展平台充分利用中省工程政策,抢抓统筹开展机遇,集中各方力量,全力推进了园区道路、电力、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标准化厂房建设等根底设施,着力搭建小微企业开展平台,培植一批专业化程度高、产品特色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各类园区真正成为小微型企业开展的孵化器 四、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xx市中小企业大局部都是以小微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局部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23年,全市中小企业中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3.89亿元,仅占全市gdp的32.88%,低于202223年全省平均水平12.19个百分点,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2、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显现xx市小微企业大多数都是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2023年统计的中小企业29大类主要工业产品中,有80%是初级产品,资源利用率很低加之,安康又是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地,属国家限制开发区,因此,对小微企业开展而言,土地、能源、环境等制约因素日趋显现。
3、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剧烈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开展的不利影响尚未消除,国内区域竞争日益剧烈,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本钱压力增大2023年,安康中小企业利润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大多数小微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落后,产品趋同,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和不公平竞争现象更加剧烈 4、效劳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2023年,xx市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同比下降了26.29%;涉企收费偏多偏高,小微企业负担较重;公共效劳根底设施薄弱,2023年,全市中小企业职工参加培训人数根本与上年同期持平;企业设立前置审批手续繁杂,效劳质量有待提高 五、机遇分析 1、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开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深入推进,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民生优先、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政策取向,为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开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2、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开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务院出台的新旧“36条〞和省政府制定的实施意见后,市政府及时印发扶持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意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为小微企业成长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
3、社会效劳不断加强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xx市中小企业公共效劳平台建设步伐加快,融资、担保、信用、咨询、创业、市场开拓等效劳业务深入开展,为小微企业加快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各类社会化效劳机构不断进入小微企业效劳领域,小微企业效劳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4、根底设施不断优化近几年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和机场扩建等根底设施工程的相继建成,已彻底破解了交通制约瓶颈;全市土地规划的修编,为企业开展提供了用地保障,xx市小微企业开展将迎来不断优化的根底设施条件 六、调研结论 1、狠抓非公经济开展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那么,全面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开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切实解决企业开展中存在的融资难、用工难等现实问题,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催生扶持一批小微企业 2、加强效劳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工程补助、省级中小企业开展专项资金补贴和市、县(区)财政支持,加快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综合效劳平台建设,着力搭建和不断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效劳网络,为小微企业开展提供高质量的效劳。
3、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牢固树立工程建设第一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小微企业工程建设的第一抓手,常抓不懈,主动出击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放在工程上,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寻求承接转移工程对重点小微企业的工程建设实行跟踪落实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开花结果 4、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创新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加快园区水、电、路、通讯等根底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厂房建设,以完善的功能和效劳,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发挥孵化器功能,着力提升各类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吸纳企业、生成产业的能力,配套开展物流业,着力打造现代工业集中区 5、支持企业创新开展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技术改造或扩能工程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争取中省工程,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和新产品研发推动企业多元化投资,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帮助企业实现增产提效 6、优化企业开展环境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企业维权投诉机构,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及时受理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投诉和举报,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收集、整理涉企收费工程,制定“企业负担明白册〞,联合市纠风办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等行为发生。
7、形成齐抓共管机制以中小企业目标考核为抓手,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沟通衔接,形成开展合力争取设立中小企业开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民间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宣传政策法规,通报开展现状,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开展气氛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