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教无类与教育公平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8.50KB
约2页
文档ID:533792400
有教无类与教育公平_第1页
1/2

有教无类与教育公平由于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原来困扰普通教育阶段的 “差生”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执教者所需要面临的“难题”于是不得不向从 事普通教育的老师们请教在阅读了许多老师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和网文后,不 免生出一些疑惑说到“差生”问题,老师们几乎千篇一律的提到“有教无类”这句夫子语录 但我总觉得这里孔子的原意是被曲解了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此句解释为,只要有人交学费,我就不会不教他这是“有教无类”的前提,即 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愿望,无论贫富贵贱,就都是教育之对象,注意,有学习的愿 望是前提,对于没有学习愿望者,即使是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也不免发出“朽 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那样激烈之词的所以对于无学习愿望的学 生,教师并不存在“有教无类”的责任,相反,对这些学生的对牛弹琴才是对有 限的精力和教学资源最大的浪费如果因此而分散了对有学习愿望的学生的指导 精力,那到真正违背了“有教无类”的原则或许在“发蒙”阶段,学生的学习愿望是需要培养的, 但高中以上阶段就绝 无这个问题当然,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常常有“爱屋及乌”之举,即他们对学 习的愿望是建立在与老师的“投缘”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对此学科知识的需要之 上。

那么此时的“有教无类”实质上转化为“因情施教”问题故学校的编班应 该考虑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喜好相契合, 而不是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每个教 师,即使是最优秀的,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类型的学生, 尊重学生对教师的选择权 才是保证“有教无类”的前提,而不是像许多老师认为的,把较多精力投入到对 “差生”更多的关注上因此有条件的中学(也包括小学高年级)实行让学生选 择任课教师的方法,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灭此类“差生”的有许多老师将“有教无类”提高到“教育公平”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愚以 为,那就离夫子之“道”相去更远了,孔子收学生的前提是学生付得起“束脩”, 付不起的自然不能跻身“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列何来“教育公平”之说 其实所谓“公平”者,并无绝对可言有学者分析目前所谓之“公平”,一析而 三,即结果公平,机会平等,起点平等对教育而言这三者,又有哪一点可以通 过任课教师的努力来完成的?教师无权以自己的标准选择、 评判学生,已经没有了“结果公平”;学生从智力、家庭背景、个人品质上本来就良莠不齐,也就没 有了“起点平等”;剩下唯一的“机会平等”,也常常不是以教师的个人意志为 转移的,从培养、选拔人才的角度而言,优秀的教育资源只能提供给好的苗子, 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片面强调“机会平等”,那么,所有的重点中学和“21T 大学都应该取消,所有的“尖子”班都应该解散。

这在当前是可以实行,可以想 象的吗?恐怕作为教师、作为家长,这还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为学生、为孩子争 取的目标吧?因此,这个“公平”悖论,不是一个教师应该去“解”和能够去“解” 的题目何必作茧自缚呢?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有教无类”就是把每一个有学习愿望的学生, 根据 其实际能力,作出合适的引导和评价并且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这就足 够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