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教学”课堂操作要点一、 主题介入(1—2分钟):此环节包含:1、板书课题;2、出示教学目标;3、出示自学指导;三个方面内容;具体操作如下:1、 板书课题:上课后,教师直接引出新课,并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课题作用:板书课题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境,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2、 出示教学目标:(教案中为教学目标,出示时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每节课只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2)、要实事求是教学目标一定要从教情、学情等实际情况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3)、教学目标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4)、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有思考余地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另外,在目标出示之后,教师可用激励性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3、 出示自学指导:(1)、学生的自学要以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有效要体现“五个明确”:a、明确时间;b、明确内容;c、明确学习方法;d、明确达到的标准;e、明确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例如:语文课的一段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钟后,指明同学上台板演这一段自学指导,时间是“六分钟”,内容是“读课文”,学习方法是“朗读”,达到的标准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检测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学板演”2)、在指导学生学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学生读书的重点应该在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上自学指导必须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尽可能将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还指导学生自学(知识点问题化)自学指导要成为一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线图”、“路标”3)、出示自学指导后,教师应有一两句鼓励性的语言,如“下面开始自学竞赛”等二、自主学习(5——10分钟):分两步:1、看书或读书2、检测(提问或练习)第一步:看书或读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把读书、看书当成竞赛,要像做考前准备那样紧张、高效要求: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全班教师巡视的目的:1、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2、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准备特别提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
第二步:检测(提问或练习)自学之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完成情况较好,可转入下一个环节;完成学生未达半数,教师适当延长自学时间检测的目的: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检测的方法:口头提问,动笔练习;检测内容:学生自学的课本上的内容;检测的对象:后进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是,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文科可以通过口头提问为主,动笔练习为辅的方法,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理科一般以做题板演为主,口头提问为辅的方法,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最大限度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检测是进入下一环节的前提或桥梁一定要重视自学后的检测三、 合作交流:(10——15分钟)包括两种交流方式: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主要是教师指导下的“兵教兵”分为两步:1、 更正(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台上的学生在做练习,台上的学生在板演,台下的学生做完检测题后,就要看台上板演学生做题的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和规范性这五方面有无问题,准备参与更正或讨论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上台更正梯队:差生——中等生——优秀生——教师,中差生能更正的,不叫优等生。
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学生更正、检测后的教师“以学定教”,(二次备课):教师通过检测、更正的过程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内容),怎样教(教法)?即“以学定教”,也是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会因学情发生变化而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了解学情、检测反馈的方法常用的有六种:(1)、举手统计(常用的最简单、快捷的方法);(2)、巡视了解(由面到点);(3)、启发提问(注意提问的艺术,问的要有价值,紧扣学习目标和内容设计问题,有时还要追问,有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深度);(4)、板演做题(一人或多人,一轮或几轮,视情况具体而定);(5)、更正(通过让中等生、优秀生给后进生的错题进行更正来了解中等生、优秀生的自学效果);(6)、同桌对改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同桌对改,一看正确率,二看还有哪些新问题,这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情,这也是教师兼顾台上台下,由点到面的方法2、讨论(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除了更正意外,还有小组讨论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再浪费时间讨论;有难度的问题小组讨论,更难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合作交流以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交流。
注意:在此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师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学生在自学以后遇到疑难,即“学然后之困”,这时候合作交流有了内容、前提和必要性,也有了积极性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要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并让学生再一步加深理解、当堂记忆,然后在做题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能力教师讲的关键是确定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讲是再学生自学、更正、讨论之后,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六种:(1)、补充讲解(教材上不全的,学生理解不全的要补充);(2)、更正讲解(学生理解有误的);(3)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就学生答的内容和方式等做精当的点评);(4)、归纳总结讲解(把零散的答案要点归纳总结到一起);(5)、按顺序讲解(按问题的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这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6)、拓展延伸讲解(由个别到一般,走出教材)教师讲评不仅仅是为了要得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熟练运用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上,教会学生审题,确定思路,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求什么,要求的问题与订立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切入点,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容易错的在哪里,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所以教师要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二次备课,确定下步教学方案,通过讨论,(无论对于错,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怎样运用定理去一步一步完成,还要注意书写规范,要教会学生解题思路。
四、 达标过关(不少于15分钟):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六点:1、要精心设计习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2、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可 “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3、要知道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在做作业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题,先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不要一拿过作业本就做,这样往往容易出错4、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的理解、熟练的记忆、牢固的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避免学生因课下做作业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提倡毕业班进行限时超量训练(如40分钟的量,要求学生30分钟完成),提高学生的做题熟练程度和应试能力5、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教师不当堂批改作业,下课时把课堂作业收走,放到课下去批改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天天过关的对象。
6、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改作业的批改要求:上午作业,下午上课前要批改完毕,发下改错;下午的作业,放学前改完下发除作文外,作业都要当天批改完毕并下发给学生纠错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学生做错的必须改正,要知道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教师和学生又要有“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反复练习,弥补教学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