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种植技术 甘草的繁殖方式为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生长快) ,秋天地深翻30~45 厘米,施基肥每公顷 37500 千克,翻后耙平,种子繁殖第二年春天 4 月份播种,磨破种皮,或者用温水浸泡,沙藏两月播种再者用 60℃温水浸泡 4~6 小时,捞出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上盖湿布,每天用清水淋 2 次,出芽即可播种7~8 月份播种,不催芽,可条播和穴播,行距 30 厘米开 1.5 厘米沟,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2~3 厘米土穴播:株距 5 厘米,每穴播 5 粒,覆土后一定要注意种子和土壤密接,土干要浇水,每公顷用种子 30~37.5 千克根状茎繁殖:结合春秋采挖甘荔时进行,粗的根药用,细的根茎截成 4-5厘米的小段,上面有 2~3 个芽,头一年秋天地整好的畦内,行距 30厘米开 10 厘米深的沟,株距 15 厘米把根平放,覆土正平、浇水 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干要浇水,苗长出 2~3 片真叶按株距10~12 厘米间苗, 此期地无草根状茎露出地面后培土,拔除杂草,防止草丛生,第一、二年和粮食等作物间套种,合理利用土地封冻前,追施农家肥料 2000~2500 千克 1 主要步骤 (1)土壤选择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发达, 入土深, 宜旱作,耐盐碱,强阳性,喜钙,怕涝,生命力很强。
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 1.50 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 2 米,内无板结层,PH 值在 8 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 春翻也可以, 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 打碎坷垃、 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2)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良种是夺取甘草高产的内在因素采用种子做播种材料者,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行碾磨,或将种子称重置于陶瓷罐内,按 1 千克种子加 80%的浓硫酸 30 毫升进行拌种, 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 在 20℃温度下经过 7 小时的闷种,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发芽率可达 90%以上 2 播种 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 5 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 4000 千克、磷二铵每亩 35 千克做基肥,若用种子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较好,播种量每亩 2-2.50 千克,行距 30-40 厘米, 株距 15 厘米, 播深 2. 50-3 厘米, 每穴 3-5 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墒 3 田间管理 (1)施肥:第 2、第 3 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 25千克。
并开沟施于行侧 10 厘米深处,沟深 15 厘米,施肥后覆土 (2)灌水:播种当年灌水 3-4 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 85 立方米,第 1 次灌水在出苗后 1 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 1 个月灌水 1次,10 月中旬灌越冬水,第 2、第 3、第 4 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3)间苗:当甘草秧苗长到 15 厘米高时可进行间苗,株距 15 厘米,每亩保苗约 2 万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种当年一般中耕 3-4 次,以后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结合中耕主要消灭菟丝子等田间杂草 (5)病虫害防治:该县的甘草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对于锈病,可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对于白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对于红蜘蛛,可用乐果进行防治 (6)采种:若采用人工种植栽培时必须年年采种,在开花结荚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即可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行定浆中期最好,此时种子硬实率低,处理简单,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播种后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造成缺苗断垄,导致产量低下,经济效益欠佳 4 收获 甘草一般生长 4-6 年收获经济效益比较好 收获前可先割去茎叶,沿行两侧进行深挖,待根茎露出地面 40 余厘米后,用力拔出,拔出的根茎要切去芦头、根尾、侧根,直立根茎称为“棒草” ,横生根茎称为“条草” ,侧生根茎称为“毛草” 。
“棒草”再分级、分等,长短理顺后捆成小捆,晾至半干再捆成大捆,待风干后上市销售 5 采收加工 种子繁殖 3~4 年,根状茎繁殖 2~3 年即可采收在秋季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加工时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6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