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609.13KB
约19页
文档ID:605039252
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_第1页
1/1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08/11/26,#,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2008,年,11,月,1,概 述,一、几起典型的核或辐射事故,二、核事故对核安全文化的启示,三、核安全文化的本质,四、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五、小结,2,一、几起典型的核或辐射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核事故,,30,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此类反应堆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操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严重违反操作程序,根据事故后果,,这次事故被定义为,7,级,,,即特大事故这是迄今为止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后,,LWGR,型反应堆的安全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87,年至,1991,年,所有的切尔诺贝利型,LWGR,型反应堆进行了安全改进工作,找出并处理了此类反应堆最严重的问题:减少了反应性空泡系数;提高了紧急停堆系统的效率;加强了运行组织管理3,三里岛核事故,美国三里岛核事故是至今商用轻水堆核电厂最严重的事故,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部分堆芯发生熔化。

在这之前,对核电厂会发生严重事故只是假定是可能的,三里岛事故使人们相信严重事故确实会发生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表,此次事故被定义为,5,级,,即有场外危险的事故,事故的影响和教训,从事故过程可以看出,,设备的故障、设计的缺陷和工作人员的错误,是事故的原因尽管堆芯严重损坏,放射性裂变产物大量从燃料中释放出来,但由于安全壳的包容作用使得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很少三里岛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微不足道,对公众未造成任何辐射损伤,但经济损失几乎使核电厂业主破产据估计,三里岛,2,号核电机组的基建投资为,8,亿美元,而事故后的恢复工作在,10,年期间已耗资,10,亿美元从三里岛事故吸取的教训,使全世界核电厂的安全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以往核电厂的安全考虑中没有适当地包括人的因素,这一认识大大提高了以后核电厂设计和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水平4,日本东海村铀转换厂核临界事故,1999,年,9,月,30,日,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发生了核临界事故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启动了全国应急响应系统,并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评价组该事故引起国际有关组织的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立即派遣了几位专家到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错误以及严重违背核安全原则,。

根据事故后果,将这次事故定级为,4,级,,即事故后果仅限于厂区内5,二、核事故对核安全文化的启示,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前苏联政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专家对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进行了全面、深入、广泛的调查和分析,并认真地总结了经验教训调查结果显示,除核电厂存在若干,设计缺陷,、,政府核安全监管不力,外,,核电厂各级人员缺乏核安全文化观念,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但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催生了“核安全文化”,对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切尔诺贝利事故催生了“核安全文化”,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的审评总结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一词,正式将核安全文化概念引入核安全领域198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确定,并渗透到核电厂以及核能相关领域中其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1,年编写的“,INSAG,4”,安全文化,中,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完整阐述了安全文化的理念,以及如何评价安全文化的标准,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策略。

这在世界核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同,各国都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核能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核安全“纵深防御”的重要手段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了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那就是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199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安全文化从核电厂扩充到辐射防护领域,最新提出核安全文化是指“人员和单位在保证防护和安全这个头等重要问题得到与其重要性相符的重视方面的素质与态度的总和”7,切尔诺贝利事故催生了“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对核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并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带来丰硕的核安全的有形成果;忽视核安全文化建设,就必然会带来不良的严重后果政府主管部门、营运单位、核工业企业及其它协作单位,都必须对核安全文化加以普及和应用8,现在世界上,400,多个反应堆正在运行核反应堆,每天都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产生,人类如何安全而和平的利用核能?,最根本的办法是靠,核安全文化,人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那么,核安全文化就是每一个涉核人员工作的根本行为规范!,9,三、核安全文化的本质,INSAG,认为,核安全文化就其表现而言,具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单位的工作体制,另一个是个人的态度和响应。

虽然工作作风和态度这类概念总的来说是抽象的,但它们确实可以引出种种可以用来检验那些隐含的概念的具体表现INSAG,还认为,健全的程序和良好的工作方法若仅仅被机械地执行是不够的,因此主张:安全文化要求所有对安全重要的职责必须被正确地执行,履行时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应有的推理能力,丰富的知识,正确的判断和高度的责任心10,核安全文化的本质,INSAG,认为,核安全文化就其表现而言,具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单位的工作体制,另一个是个人的态度和响应虽然工作作风和态度这类概念总的来说是抽象的,但它们确实可以引出种种可以用来检验那些隐含的概念的具体表现INSAG,还认为,健全的程序和良好的工作方法若仅仅被机械地执行是不够的,因此主张:安全文化要求所有对安全重要的职责必须被正确地执行,履行时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应有的推理能力,丰富的知识,正确的判断和高度的责任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核安全文化的实质是建立一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培养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整个核电厂内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如果将整个核设施的体制(或单位)里活动的人按其职责的不同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个体,/,人)。

根据他们在安全上的不同责任和义务,可给出核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11,核安全文化的本质,安全文化组成,:图中显示了安全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即是所有从事与核安全相关工作人员的参与结果,它包括核电厂员工、核电厂管理人员及政府决策层12,四、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依靠全员职工,从严治厂,把传统安全管理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坚持“三讲”,实施凝聚工程,弘扬团队精神,树立核企业的良好形象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是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体现了对决策层领导者、管理层干部和基层职工等方面确保安全生产,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坚决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13,4.1,对决策层领导者的要求,决策层领导者要负决策责任,要制定与发布安全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提供人力、物力资源,;,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保持高度的领导艺术,;,要承诺所有与核安全有关的重要物项,(,活动,),均应达到优秀的程度,表明保证核安全具有最高的优先权14,4.2,对管理层干部的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物项需要审查批准,;,组织人员培训和人员资格审查,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落实奖惩制度,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干部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以推动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15,4.3,对基层职工的要求,在传统安全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强化基层班组建设,;,认真开展“三级”教育、“四不放过”教育、特殊工种教育、日常性教育、全体员工教育,;,建立许可证制度,关键岗位要持证上岗,;,不断开展技能训练,班前安全活动,以及“仿真”演习等16,4.4,对核设施现场的要求,保持现代核企业的良好形象,要求核设施现场高雅大方,整洁安全,绿化环境,体现核安全文化素养,现场要设有安全标语,(,旗,),安全标志,电离辐射标志,事故警示牌,;,工艺技术条件流程显示图,操作运行日志、软盘,;,安全生产报,安全竞赛,安全文艺,;,一切物品布置合理,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灵通,;,具有良好的营运理念,行为规范,公而忘私,知识管理,为国奉献17,五、小 结,核安全文化与核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工作态度与思维习惯,以及工作作风联系在一起,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国家政府部门、核科技工业专业机构管理层、企事业单位,认真进行研讨,促使各级管理人员采取果断措施,以实际行动强化核安全工作,为保障核电站兴建和核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8,谢谢大家,2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